山東省立第二鄉村師範學校

山東省萊陽師範學校的前身是山東省立第二鄉村師範學校。

學校以膠東黨組織20世紀30年代開展革命活動而聞名,它為革命事業造就了一大批人才,是一所具有光榮革命歷史的學校。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如今發展如今發展

1930年,國民黨山東省教育廳決定成立“山東省立第二鄉村師範學校”(簡稱“二鄉師”), 1934年2月,改校名為“山東省立萊陽簡易鄉村師範學校”。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學校停辦。1938年春,中國共產黨決定在黃縣中學校址上建立“膠東公學”。從1940年冬開始,膠東公學舉辦過短期師範班,後來先後設有師範科、師範班及師範部。1946年9月,膠東行署決定以膠東公學師範部為基礎,遷到老根據地建立“膠東師範學校”。1947年秋,因國民黨發動內戰,瘋狂進攻膠東,學生被迫疏散,學校於1948年1月停辦。1948年11月,省教育廳在益都召開教育工作會議後,決定膠東師範在萊陽復校,12月6日正式開學。學校占地面積僅為18.5畝,有校舍104間,另外租用民房20餘間。學生宿舍無床鋪,全部打草鋪。教學設備僅有圖書2042冊,少量簡單儀器和掛圖。

1950年12月,經省教育廳批准,膠東師範改名為“山東省萊陽師範學校”。

山東省立第二鄉村師範學校(又稱“萊陽鄉師”)以膠東黨組織20世紀30年代開展革命活動而聞名,它為革命事業造就了一大批人才,是一所具有光榮革命歷史的學校。

1932年,張靜源到萊陽開展黨的工作。5月,他親自介紹了萊陽鄉師學生劉松山、王之風等人入黨。7月底,中共萊陽縣委重新建立後,在鄉師學生中又發展了一批黨員,總計20餘名。同年秋,中共萊陽鄉師支部成立。從此,鄉師支部在縣委的直接領導下,除了在校內組織發動學生與反動校長進行鬥爭外,還重點組織黨員參加社會鬥爭。8月,他們在海陽縣香山國小發動學潮,趕走了反動校長,使得縣委書記張靜源以香山國小教員的身份為掩護在海陽開展黨的工作。同時,鄉師支部還肩負著萊陽縣委、膠東特委與上級黨組織間的聯絡工作。萊陽鄉師黨組織在校內外的革命活動,引起國民黨政府的警覺。學校當局怕招禍,先後斥令包括10餘名黨員在內的30多名進步學生退學。但黨的活動仍未停止,餘下的黨員經常與縣委聯繫,繼續開展革命鬥爭。

萊陽鄉師從1930年秋創建至1937年“七七”事變後停辦,共招收學生7級,560人,畢業了4級。鄉師停辦後,廣大革命師生有的奔赴了延安,有的在當地參加了抗日游擊隊,有的參加了黨的地下活動。在革命鬥爭實踐中,大部分師生成為我黨各條戰線上的領導幹部,為中華民族的解放和社會主義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