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海青鎮

山東海青鎮

海青鎮位於膠南市區西南部49公里處,南接日照市,北靠諸城市,西鄰五蓮縣。全鎮總面積10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8萬畝,轄64個行政村,村黨支部61個,村委會64個。共1.26萬戶,4.24萬人口。“海州之往青州,途中有驛站,往來人名之海青。”該鎮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十分便利。東距青島國際機場100公里,青島前灣港80公里。省級公路平(度)日(照)、郝(疃)李(家坡)公路交叉貫穿鎮駐地中心,204國道穿越該鎮,同(江)三(亞)高速公路出入口距鎮駐地5公里。該鎮自然條件優越,生態環境良好,屬溫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2℃,無霜期202天,日照時數2448小時,降水量832毫米。四季分明,春暖秋爽,夏無酷暑,冬無嚴寒。該鎮是山東省北茶科研中心命名的青島地區唯一的“北茶科研基地”,素有“綠茶之鄉”的美譽。

海青鎮-基本情況

海青鎮位於膠南市西南49公里處,南接日照,北靠諸城,西鄰五蓮,素有“北方綠茶之鄉”的美譽。在膠南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下,鎮黨委、政府團結帶領廣大黨員幹部民眾,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認真落實上級的各項戰略決策以及推進農村經濟發展的總體部署,加快工作指導的轉變,圓滿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促進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海青鎮 茶場特色農業發展迅速,新農村建設紮實有效。按照“重抓綠茶蔬菜、突破水產養殖、提升畜牧果桑”的發展思路,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形成了“北綠茶、南蔬菜、西林果、東水產、中養殖”的發展格局。

大力發展觀光農業和生態旅遊。依託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綠洲茶葉精品園,對北部山區生態農業旅遊科學規劃,進行生態、旅遊、觀光綜合開發,引進了3家客商落戶園區開發建設。投資150餘萬元建設茶藝樓一處、觀光亭兩個、陸羽雕像一座、整修環山道路10公里,進一步提升了園區形象。調整規劃130畝土地,集中發展茶葉生產資料供應、鮮葉交易、茶葉加工、茶藝展示、農家樂等相關服務業,拓寬旅遊空間,初步形成了青山、綠水、竹林、茶園為主要特色的生態觀光旅遊格局。2006年以來,連續三屆成功舉辦了青島膠南海青綠茶採茶節。

加快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先後投資300多萬元,實施了村級自來水改造工程,積極推進了村村通柏油路和村莊主街道硬化工程,加強了“一池三改”戶用沼氣建設,建設沼氣池500多個。95%的村莊實現了通柏油路,村村通上了自來水、有線電視和電話,極大改善了民眾的生產生活條件。

鎮村工業闊步前進,招商引資取得明顯成效。充分利用臨港產業加工區和市經濟開發區招商平台,不斷創新思路,突出招大引強,實施產業招商、專業招商、以商招商,走出了一條工業強鎮的新路子。現已形成茶葉加工產業、食品加工產業、電子電器產業、汽車配件產業、服裝鞋帽產業等五大工業產業集群。2007年,全鎮完成財政收入351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003元,工業總產值6.7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7%、13%和24%。全年引進內外資項目19個,契約內資6.5億元,實際到位4.5億元,實際到帳外資590萬美元。2008年1-6月份,引進內外資項目6個,實現到位資金2.5億元,到帳外資252萬美元,出口創匯達7600萬美元,分別占全年計畫的53%、36%和64%;進口金額6700萬美元,同比增長16.5%;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總產值4.05億元,同比增長15.1%,占年度計畫50%;銷售收入3.83億元,同比增長13.6%,占年度計畫51.71%;利稅6303萬元,同比增長15%,占年度計畫51%;完成地方財政收入2152萬元,占全年計畫51%,同比增長22%。

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鎮區實現“五通一平”,規劃科學、布局合理、配套完善、風景秀麗。精神文明建設水平日益提高,社會和諧穩定,綜合治理井然有序。先後榮獲“全國環境優美鎮”、“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青島市郊區經濟發展二十強鎮”、“青島市‘五個好’鎮黨委”、“青島市文明單位標兵”、“青島市平安建設示範鎮”等榮譽稱號。

海青鎮-經濟發展

海青鎮 經濟發展已建成“三萬畝綠茶、二萬畝林果、一萬畝蔬菜”的生產規模,培育出兩個國家級農業品牌——海青綠茶和“唐村”牌蔬菜。茶葉生產是全鎮的主導產業,海青綠茶以其獨特的地方風味享譽大江南北。建有國家級無公害茶園基地6處,有機茶園基地5處,茶葉專業村43個,加工企業130家,研製開發十二大大系列30餘個品種,申請註冊40多個茶葉商標,年生產乾茶200餘萬斤,實現經濟效益12000餘萬元,人均增收2100元。先後有86個茶葉品牌被評為部優、省優名茶,在“中茶杯”全國名優茶評比活動中多次獲獎,邁入了全國名優茶行列。

“海青鋒”綠茶先後獲中國第二屆農業博覽會金獎,“青島蓮芯”和“海北春”綠茶獲全國“中茶杯”評比特等獎,“膠南春”綠茶被亞洲合作對話第三次外長會議指定為專用茶。

“唐村”牌蔬菜被山東省綠色食品協會認定為綠色食品,獲得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蔬菜交易市場準入權,在官莊管區規劃建設青島市蔬菜示範園區。依託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綠洲茶葉精品園對北部山區生態農業旅遊科學規劃,設定了翠綠挺拔的毛竹園、茶篷如畫的精品園、枝葉繁茂的千年古銀杏、蜿蜒起伏的齊長城遺址、巍然聳立的茶聖陸羽塑像、風格迥異的觀光亭、內容豐富的茶藝展覽館、歷史悠久的天齊廟、植被翠綠的翠龍山脈等多個獨具特色的旅遊景觀。全鎮初步形成了青山、綠水、竹林、茶園為主要特色的生態、觀光、旅遊農業格局。每年“五一”期間,舉辦青島膠南海青綠茶採茶節,國內遊客絡繹不絕。

鎮村工業闊步前進,招商引資取得明顯成效。充分利用臨港產業加工區和市經濟開發區兩個招商平台,不斷創新思路,突出招大引強,實施產業招商、專業招商、以商招商,走上了一條工業強鎮的新路子。現已形成了以青島綠峰茶葉有限公司、青島華歐集團香茗苑有限公司、130多家茶葉加工企業為代表的茶葉加工產業,以青島寶豐食品有限公司、青島新農莊蔬菜加工廠為代表的蔬菜加工產業,以青島昌美達電機有限公司、青島捷成電子有限公司、青島新東洋計電有限公司為代表的電子電器產業,以柳州五菱汽車聯合發展有限公司、青島五順汽車模具部件有限責任公司、青島華光車輛有限公司為代表的汽車配件產業,以青島天綸製衣有限公司、青島梨花服飾有限公司、青島韓苑制帽有限公司為代表的服裝鞋帽產業,以青島張銅銅業有限公司為代表的機械加工產業等六大工業產業集群,夯實了新農村建設基礎。2007年,全鎮完成財政收入3518.1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003元,工業總產值6.72億元,同比增長37%、13%和24%。全年引進內外資項目19個,其中外資3個,內資16個。契約內資6.5億元,實際到位4.5億元,實際到帳外資590萬美元。

海青鎮

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已開工建設樓房3萬平方米,鎮區實現“五通一平”,規劃科學、布局合理、配套完善、風景秀麗。

精神文明建設水平日益提高,社會和諧穩定,綜合治理井然有序。

該鎮先後榮獲“全國環境優美鎮”、“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山東省明星鄉鎮”、“山東省科普先進鄉鎮”

“青島市郊區經濟發展二十強鎮”、“青島市‘五個好’鎮黨委”、“青島市文明鄉鎮”、“青島市平安建設示範鎮”、“青島市愛國衛生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隨著膠南市“融入大青島、打造西海岸都市新區”戰略的實施,海青鎮作為一座無窮魅力的城鎮迅速崛起,成為青島西海岸一顆璀璨的明珠。

海青鎮-文化遺產

海青鎮 海青茶海青茶歷史悠久。據傳,早在2000多年前即有零星茶園和茶樹。“海青”最早為古代海州至青州的一處必經驛站故名海青,“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在宋神宗熙寧八年自杭州到密州(今諸城)任職時就從此地經過,後又曾到海青地域進行狩獵,又傳海青茶自此引進,因此至今至少有千年的歷史。
海青茶自1966年從安徽省大規模引進膠南市,歷經引種、發展、回落、再發展過程,到1972年發展到220畝,後河西村成為海青綠茶的發祥地。1995年來,隨著市場農業的發展和種植業結構調整最佳化,茶葉生產進入了歷史上最快的發展時期,面積不斷擴大,產量、質量和效益顯著提高,現已發展成為極富地方特色的高效農業產業,膠南市海青鎮因此成為是“南茶北移”最成功的地方之一,也是我國緯度最高的大型綠茶生產基地。

為了提高海青綠茶的規模和質量,海青鎮積極與科研院所聯合,進一步加大對茶農、茶廠的培植扶持力度,大力推廣良種茶樹,對茶葉產業實行無公害化規範管理。專門成立了海青茶葉研究所,與中國農業科學院建立起了長期技術協作關係,建起了江北唯一的萬畝精品茶葉示範園,逐漸形成了一支茶葉技術科研隊伍,相繼攻克了20多項茶園優質豐產技術難關,完成了高效設施栽培的諸多科研項目。在推廣扦插繁育、配方施肥、合理修剪等新技術的基礎上,又從南方引進了龍井、大白茶等國家級無性系良種進行實驗、示範、推廣,實現了由綠色無公害到有機綠茶的轉變,既傳承了南方名茶的秉性,又形成了海青綠茶的“豌豆香”特有品質,使海青綠茶不僅在茶園面積上迅速擴大規模,而且在茶葉品質上又有了顯著提高。如今,茶葉生產已成為海青強鎮富民的主導產業,有機綠茶加工已成為茶業發展龍頭,已形成了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產加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的產業格局。

海青茶原屬安徽祁門櫧葉群體品種之一,海青茶平均氣溫10℃開始萌動,生長最適溫度為20℃-25℃,最低臨界溫度為-6℃-18℃,最高臨界溫度45℃。年降水量要求在1000mm以上,以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酸性壤土為宜。海青茶沖泡之黃綠透亮,色澤極佳;品嘗之香郁味甘,回味悠長。富含胺基酸、茶多酚和多種維生素及微量元素,常飲之能防病抗病強身健體,益壽延年。

海青鎮黨委、政府不斷實施名牌戰略,先後有92個茶葉品牌被評為部優、省優名茶,在“中茶杯”全國名優茶評比活動中多次獲獎,邁入了全國名優茶行列。全鎮擁有茶園面積3萬畝,年產乾茶200萬斤,直接經濟效益1.5億元。

海青鎮-後河西茶廠

“翠龍山間雲霧繞,河西茶園綠如潮;舉杯品茗思陸羽,茶經盡寫碧雪春”。這是膠南市書法家協會主席盧清澤寫的一首關於茶葉的詩。詩中提到的碧雪春茶,就是膠南市海青鎮後河西茶廠生產的名牌產品。

海青鎮 後河西茶廠海青鎮後河西茶廠建立有機茶生產基地350畝,2001年在全市制茶行業率先通過了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茶廠技術力量雄厚,設備先進,擁有山東省第一台“微波殺青”制茶設備、烏龍茶加工設備以及全省最先進的有機茶生產流水線。該茶廠聯合茶農、茶葉經銷商,自發成立了膠南市綠茶開發研究會,擴張建立了三大茶園生產基地:海青鎮茶葉精品園、大場鎮龍抬頭茶園、張家樓鎮東寨茶園總計600畝,招用茶園管理人員60人,採茶人員120人。

該茶廠依託綠茶開發研究會,按照有機茶生產規程推行標準化生產,實行無公害管理,所產綠茶全部達到國家無公害標準。該茶廠連續四屆成功承辦了膠南市“碧雪春”文學獎頒獎大會,吸引了來自省內各地專家、學者、詩人等1000多人,提升了海青綠茶乃至膠南綠茶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該茶廠在茶園管理中,採用生物滅蟲燈殺蟲,施用有機肥料,杜絕濫用化肥和農藥;在茶葉加工過程中嚴格實行標準化、規範化生產和管理,生產的“碧雪春”牌綠茶達到有機產品標準,通過了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和華夏有機食品認證中心有機茶質量認證。經青島市農委立項,該茶廠還建立了青島市名優茶良種繁育基地,引進無性繁殖技術,進行良種茶葉無性系繁殖,年育苗80多萬株。該茶廠引進清華大學高新技術,與中華茶葉微納技術開發中心,共同研製開發納米綠茶沖劑、納米保健茶系列飲品,與山東農業大學、膠南市茶葉技術指導站聯合開發富硒和富鋅茶,力爭在最近幾年將茶廠組建成綜合性的北方茶葉集團基地,把“碧雪春”系列茶培育成遠近聞名的名牌產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