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狀元

裸考的越來越少,加分的越來越多,加分狀元是貨真價實還是山寨版。據調查,77%的人認為裸分狀元才是真狀元,加分狀元被批為“山寨版”。顯然,在人們心目中,加分不如裸分硬,由此得到的狀元頭銜自然成分不足。

事件背景

山寨狀元山寨狀元

2009年8月31日《中國青年報》報導,在浙江幾所中學圍繞今年高考“狀元”的宣傳戰中,爭論的焦點之一是高考的裸分與加分排名問題。據浙江高考“狀元榜”顯示,文科第一名、第二名都是體育競賽獲獎者,高考成績被加20分;理科前三名中,位居第一的仍是一名加20分的考生。高考加分者占“狀元榜”的半壁江山。社會輿論習慣的排名方式,在迅速增多的加分衝擊下,正在發生變化。四高中爭相宣傳誕生新科狀元。
據調查,77%的人認為裸分狀元才是真狀元加分狀元被批為“山寨版”。顯然,在人們心目中,加分不如裸分硬,由此得到的狀元頭銜自然成分不足。
高考加分者已占浙江高考“狀元榜”的半壁江山,甚至出現了浙江各地中學爭相慶祝學生獲得狀元的“狀元之爭”。公眾戲稱,那些獲得高考加分的“狀元”,是“山寨版”。
正如報導所說,“社會輿論習慣的排名方式,在迅速增多的加分衝擊下,正在發生變化。”加分政策的建立和完善,使得民間傳統的高考排名出現了分歧。然而,在評價標準日漸多元化的今天,這似乎又不應該成為一個“問題”。裸分狀元是拿考試成績說話,加分狀元體現的是綜合實力,不同標準下的兩個產物都有道理,不應有優劣高下之分,完全可以並存。
然而,在現實語境中,公眾的反應卻呈現出一邊倒的局面。據調查,77%的人認為裸分狀元才是真狀元,加分狀元被批為“山寨版”。顯然,在人們心目中,加分不如裸分硬,由此得到的狀元頭銜自然成分不足。
加分狀元不被認可,反映出社會對加分政策缺乏信任。誠然,高考加分的引入有助於儘可能消弭高考“一考定終身”的弊端,引導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對於這些,人們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與白紙黑字的考試成績相比,加分更多是缺乏充分的公開透明、存在暗箱操作的空間。事實上,近年來各地頻頻曝出加分作假事件,如重慶高考狀元何川洋民族身份事件;浙江“三模三電”加分事件;還有不少持有“國家二級運動員”證書的考生,竟然既不能跑,又不能跳……種種明里暗裡的造假行為,沉重打擊了人們對加分政策的信心。
眾所周知,在“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高考競技場,一分之差往往是天壤之別。而高考加分動輒10分、20分,其作用可謂“舉足輕重”。高考加分這項意在公平的制度,如果成為不公平的製造者,其對公平原則的損害是我們難以預料的。
從表面上看,高考狀元之爭似乎是學校和地方利益之爭,裸分狀元和加分狀元也不是非要分個高下,但“山寨狀元”所流露出對加分的不信任感,必須引起教育主管部門的重視

相關評論

山寨狀元山寨狀元

2009年的高考早已結束,但關於高考加分的爭論仍在繼續。浙江省2009年有四所學校都在宣傳中稱本校出了省內考分第一名。而實際上文理只可能有兩個第一名。這一切,都緣於“裸分”和“加分”的爭議。

其實早該料到,只要加分政策存在一年,高考狀元就永遠不會只有一名,這本來就是無法改變的客觀存在;而伴隨這種客觀存在的也必定有許多高中關於高考狀元的榮譽之爭;因此我們也可以說,這並不是什麼新聞,而只是一種客觀現象的揭露罷了。
那么,為何還有人糾結於出現兩個、四個高考狀元的問題不肯放手;既然是政策加分,為何還要將加分狀元定性為“山寨狀元”?
沒有加那二三十分,可能成不了省狀元,但在小範圍內的市、縣內部,他們仍然是狀元。也就是說,沒有那二三十分,他們仍然是最優秀學生之一,有些人對這些學生冠之以“山寨”之名,毋乃太過乎?更何況,這些分數也不是他們自己加上的,而是正當名分的政策加分。
那是不是輿論有錯了?也不是。公眾之所以形成這種慣性的批評思維,乃是基於對高考公平的關注,一些不客觀的言論也是長期存在的種種高考黑幕帶給人們的情緒不滿的結果,因此把這種對考生的中傷性言論歸結為公眾的不理智也是不正確的。
“山寨狀元”無錯,輿論也沒有錯,錯到底出在哪裡?筆者認為,是長期存在的狀元榮譽背後的眾高級中學存在的利益糾葛熱的禍,與其說他們是在爭高考狀元,倒不如說是在爭高考狀元稱號帶給他們的種種好處,比如說教育部門的經濟獎勵、社會關注度、以後數年的招生狀況等等;這是“狀元”帶來的利益讓高級中學們得了“狀元病”、發了“狀元”瘋。
考場上,學生在衝鋒陷陣;考場後,學校在商業博弈,以至高考分數出來後幾乎所有學校都要弄個“狀元”來撐門面,哪怕是諸如“我校XX學生榮獲今年高考鄉鎮X所高中第一名”之類的標語也可以“登大雅之堂”;一句話,只要能為學校帶來政府獎勵、商業投資,提高招生數量和學校知名度,哪怕是“造”一兩個狀元也在所不惜。
最終,受傷的只能是那些優秀的加分狀元們,在輿論面前,他們掩飾了高級中學之間的利益病,而不得不隱忍著輿論帶給他們的創傷;他們也很優秀,但他們能解釋什麼呢?人們會說,你不過是加分此成為狀元的。
但筆者不得不替他們反問一聲:憑什麼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