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姆·派金帕

山姆·派金帕

山姆·派金帕(Sam Peckinpah,1925年-1984年)是出生於加利福尼亞州中部城市弗雷斯諾的美國動作片大師,被譽為暴力美學電影的開山鼻祖,其執導的電影永遠充滿著令大家不安的暴力和與之相對應的深層次反向思維。山姆·派金帕在成為電影導演之前是做為編劇和電視西部類型片導演開始自己的拍攝生涯的。

暴力美學大師的一生

山姆·派金帕(Sam·Peckinpah)這位出生於加利福尼亞州中部城市弗雷斯諾的美國電影導演生於1925年,卒於1984年。山姆·派金帕的電影永遠充滿著令大家不安的暴力和與之相對應的深層次反向思維。山姆·派金帕在成為電影導演之前是做為編劇和電視西部類型片導演開始自己的拍攝生涯的。派金帕具有暴力風格的電影擁有眾多的影迷,極具視覺化且富於創新的影象不僅受到公眾的廣泛歡迎和關注,連新紐約雜誌的資深影評人Pauline ·Kael也成為了派金帕忠實的冬粉。而派金帕的電影受到吹毛求疵者詬病的不僅僅是其中過多的血腥場面,影片中對暴力場景過多的宣洩以及道德標準的模糊才是派金帕電影處於風口浪尖的真正原因。那些為其帶來聲名的電影比如說《日落黃沙》都有著被數以千加侖計的紅色堆砌起來的殘忍場景以及大量舊有西部電影中未曾有過的暴力場面所充斥!隨著在山姆·派金帕電影生涯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電影《日落黃沙》的上映,“嗜血山姆”的名頭也聲名鵲起。到了1970年《稻草狗》的面世,山姆·派金帕那些風格獨特的電影在市場上大行其道的同時也給自己帶來了社會的諸多非議和爭論!

山姆·派金帕在拍攝《日落黃沙》之前製作了眾多的電視劇和三部電影。《牛郎血淚美人恩》(1970)是在《日落黃沙》取得了成功之後拍攝的電影,而《約尼爾.波恩納》(1972)也是在《稻草狗》取得成功之後而拍攝的影片。這兩部所具有的共同特點都是關於一個人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逃亡的故事,同樣充滿了對生命的樂觀態度。那些撲面而來的批評不僅伴隨著山姆·派金帕14部電影的拍攝過程同時也忠實的展現了山姆·派金帕電影生涯中許多的精彩時刻。1995年在林肯中心有電影組織舉行的回顧山姆·派金帕的活動中2001年剛去世的美國最頂尖的影評家寶琳·凱爾女士(Pauline·Kael)就曾經評價山姆·派金帕電影為“詩意之血”。在這個短小的評語中寶琳·凱爾女士準確的抓住了山姆·派金帕電影中最為重要且不容忽視的兩個元素,強烈而和諧富有生命力的暴力美學或者烏托邦美學帶領我們進入到一個充滿詩意的電影世界中去。有些評論甚至於把山姆·派金帕和海明威,福克納,庫柏等一起並列為最能代表美國文化傳統的“美國之子”。正是這些積極的評價也使得公眾開始重新認識和評價山姆·派金帕的電影。山姆·派金帕靈活善變的電影風格也給當代許多,包括馬丁西科塞斯(憤怒的公牛),昆汀·塔倫蒂諾(殺死比爾),吳宇森(喋血雙雄)在內的著名電影製作人的電影創作提供了充足的養分。我們從他們的電影作品中不難發現向“山姆·派金帕”致敬的橋段和場景。

山姆·派金帕年幼時的生活經歷並沒有多少可作為談資的。1949年派金帕在自己的家鄉洲立大學獲得了學位並且在南加利福利亞大學繼續著自己的博士求學之路。與此同時為了實現自己的藝術夢想,他在洛杉磯當地的一家電視機構幹著道具保管員和舞台管理的工作。在1951年到1953間他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olumbia Broadcasting System)找到了一份助理編劇的活。在1954年,山姆·派金帕幸運的作為助理獲得了與著名導演唐西格一起工作的機會。與此同時他也獲得了為電視節目撰寫劇本的差事。1961年山姆·派金帕導演了自己的第一部西部長片《要命的夥伴》Deadly Companions。這部低成本電影講述了一個舞廳的舞女尋找自己兒子真實身世的故事。影片獲得了大家一定的關注,這也使得山姆·派金帕在拍攝電影時獲得了更大的自主空間。山姆·派金帕的第二部電影作品《午後槍聲》Ride the High Country (1962) 在比利時電影評論家的肯定和讚許,在瑞典《午後槍聲》獲得了銀葉獎。隨著影片在國際上取得了成功,美國影評家們也給了影片很高的讚譽,山姆·派金帕更是被譽為新一代的西部導演。鄧迪少校Major Dundee (1965)是山姆·派金帕第三部電影作品。這部由大明星查爾頓赫斯頓Charlton Heston主演的電影以美國內戰末期為背景,講述了一位聯邦監獄的官員的故事。影片在拍攝過程中由於某些原因使得派金帕失去了對影片完全的控制,以至於影片對觀眾而言顯得有些冗長和某些情節讓人有些費解。哥倫比亞公司在上映前對影片做了很多的修改和剪輯,這大大的激怒了派金帕。隨後他丟掉了本應該屬於他的下一部電影(辛辛那提小子The Cincinnati Kid)的拍攝權。此後的三年山姆·派金帕在電影領域可以說是一直處於失業狀態。但在電視圈他根據小說改編而成的《Noon Wine》(1966年)卻獲得了極高的讚譽

按照當時的評論,山姆·派金帕下一部電影《日落黃沙》的風格走向了極端的暴力。山姆·派金帕在才華橫溢的編劇Louis·Lombardo,攝影師Lucien·Ballard的幫助下運用慢鏡和蒙太奇的手法完美的詮釋了暴力的核心和實質。《日落黃沙》之後派金帕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導演風格,他的下一部電影《牛郎血淚美人恩》(1970)講述了一個男人被搶劫後在沙漠面對死亡卻奇蹟般找到水源幸免於難的故事。有評論說:影片在暴力的背後卻充滿了溫暖人心的愛和幽默,演員們出色的演繹注定會受到廣泛的關注。隨著“嗜血山姆”的名頭日益穩固,整個70年代也成為了派金帕相對“高產”的時期。他一共製作了大約8部電影,1971年的《稻草狗》,1972年的《約尼爾.波恩納》。在1972年至1977年間,派金帕先後製作了亡命大煞星,比利小子,驚天動地搶人頭,殺手精英和鐵十字勳章。山姆·派金帕電影的水準從《亡命大煞星》開始就急劇的下滑。綜觀這些“超現實主義”和“無政府主義”的山姆·派金帕式電影,《驚天動地搶人頭》無疑是受到外界影響最大的一部電影,聯合藝術電影公司出於商業上的考慮壓縮了影片的預算。整部電影只能在低預算連個完整的演員陣容都無法湊齊的情況下在墨西哥完成拍攝。影片充滿了絕望的氣息,除了帶給觀眾聽覺和視覺上的衝擊之外,影片同時還帶有少許殘酷的詩意。接下來的一部作品《鐵十字勳章》是在低預算的情況下在南斯拉夫完成的一部描述關於戰爭對人內心深處帶來嚴重傷害的電影。影片用灰暗的格調集中講述了二戰時期德軍軍官斯坦鈉在1943年的德俄前線是如何保護自己的手下軍士的。雖然電影上映後大多數的評論都使用了“血淋淋”或者“歇斯底里”等類似的字眼來評價本片,但著名的電影人奧遜·威爾斯卻打電報給派金帕稱《鐵十字勳章》是他看過的最好的“反戰電影”。《鐵十字勳章》在美國公映後成了評論和票房的雙失敗者,但是在歐洲影片卻獲得了與美國截然相反的待遇。在德國和奧地利“鐵十字勳章”打破了當時由音樂片《音樂之聲》所保持的票房記錄。在這部電影裡我們又重新看到了那些在“日落黃沙”中看到過的屬於山姆·派金帕獨有的疾風驟雨和令人迷醉的“暴力”。山姆·派金帕用自己特有的筆調和感觸探討了戰爭給士兵所帶來的心理層面上傷害,對戰爭本身和發動戰爭的人發出了深深的詰難和控訴,令人深思。到了70年代後期山姆·派金帕的事業似乎走到了盡頭。《大車隊》和他的最後一部電影《周末大行動》都沒有取得預期的成功。

重要成就

暴力美學大師 《日落黃沙》是他 1969年拍攝的,世界電影史上百部經典電影之一,吳宇森電影裡的那些慢鏡頭都是從那裡學習來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