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嘉樹記

山中嘉樹記

山中嘉樹記,散文,明代,作者:姚希孟。清霜既醉,色韻成酣,間以銀杏之蒼姿,楓林之袨色,遂使明沙淨渚,別開圖畫,遠岫孤峰,轉增縟繡。此秋山一時之美,獨擅於洞庭,余所為選時而踐也。長松落落,遠者一二百年,近亦不下數十年。寅朝曦,攀夕照,邀清暉於明月,漱爽籟之清風。即水遠不聞湍瀨,僧懶不習鼓鍾,而樹杪生濤,山空響梵,劃然而者一,則松台孤松也。雷火削去一枝,當是助乖龍為虐,而老乾未戕,馬遠筆意故在柏則花山寺前側柏兩株,高僅三尺,枝匽葉掩,有瓔珞莊嚴之相。天王寺古本一株,百餘年物矣。枝枝向佛,若合十皈依者。玄奘歸而松枝轉,孰謂無情不說法也?爰告主林神,當為摩頂授記。而余譜佳樹,多取喻美人,故當以禪衲終。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姚希孟山中嘉樹記
山以樹為衣。山無樹,猶麗姝不得羅襦繡帶,而驕語綦縞,能發其驚鴻游龍之態否耶?洞庭固嘉樹藪也。花有二時,為梅為梨。梅之盛,未知較光福、鄧尉間何如?但見老乾苞香,糾錯諸塢中,後保本、涵村為最。往往團而續,不若光福亘而聯,疑光福差雄也。所傳甪頭梨花,則天下無雙矣。又聞黃家堡有一老桂雲。甪庵四季山茶,傳為甪里先生手植,吾何所取質哉!果熟為橙橘,果娛口,非用悅目,乃談閩南鮮荔枝者,不獨涎流,雙睫亦淫淫不自持矣。橙橘凜高秋之氣,肅然嚴冷,然深黃淺絳,遙映綠叢。如禮法大家未嘗不濃妝靚飾,而舉止矜重,隱身自蔽。清霜既醉,色韻成酣,間以銀杏之蒼姿,楓林之色,遂使明沙淨渚,別開圖畫,遠岫孤峰,轉增縟繡。此秋山一時之美,獨擅於洞庭,余所為選時而踐也。長松落落,遠者一二百年,近亦不下數十年。寅朝曦,攀夕照,邀清暉於明月,漱爽籟之清風。即水遠不聞湍瀨,僧懶不習鼓鍾,而樹杪生濤,山空響梵,劃然而豺嘯,㗁然而蛟螭吟,此皆松之韻也。

松莫盛於天王,莫古於花山。若包山水月,則晉、楚、齊、秦之匹。惜未見羅漢、法喜諸松耳。松之為龍攫者二:一在徐文敏祖墓,由趾貫其巔,傷痕加刳,樹夭矯自若;一在上方塢,剞臥橋上,若推仆不得起,作臃腫支離態,而須戟怒攻。夫松,固木中龍類也。故松脂入地為琥珀,龍血亦為琥珀。何同偶相軋,豈亦惡其似龍者耶?為雷劈者一,則松台孤松也。雷火削去一枝,當是助乖龍為虐,而老乾未戕,馬遠筆意故在。柏則花山寺前側柏兩株,高僅三尺,枝匽葉掩,有瓔珞莊嚴之相。天王寺古本一株,百餘年物矣。枝枝向佛,若合十皈依者。玄奘歸而松枝轉,孰謂無情不說法也?愛告主林神,當為摩頂授記。而余譜佳樹,多取喻美人,故當以禪衲終。

作品注釋

綦縞(qígǎo):綦巾縞衣,指樸素的衣著。

驚鴻游龍之態:形容美人輕盈的體態。曹植《洛神賦》:“翩若驚鴻,婉若游龍。”

藪(sǒu):人或物聚集之處。

甪(lù)里先生:漢初隱士,姓周,名術,字元道,太伯之後,為“商山四皓”之一。

袨色:袨,本指黑色衣服。袨色,這裡形容楓林呈深紅色。

寅:敬,禮拜。

梵:這裡指佛教寺廟裡傳出的誦經聲、鐘鼓聲。

羅漢、法喜:兩種松樹名。羅漢松,亦稱“土杉”。

馬遠:南宋名畫家,善畫人物、花鳥,亦工山水。構圖多取邊角之景,人稱“馬一角”。

玄奘:佛教學者,通稱三藏法師,俗稱唐僧。唐貞觀三年(629)赴天竺取經,歷十七年,回到長安,從事譯經,撰有《大唐西域記》。

作者簡介

姚希孟(1579—1636),吳縣人,字孟長,萬曆進士。授翰林檢討,因黨禍削籍,有《循滄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