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辭體研究

屈辭體研究

《屈辭體研究》作者:黃鳳顯,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論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不少新見。如屈辭的出現,除從詩體嬗變的角度分析外,還強調和分析了屈原在獨特的思想感情和文化素養之下的主觀選擇性,這無疑更能科學地說明屈辭的創造性和不可重複的特性。在論述屈辭的出現和創新時,作者從五個方面詳加剖析和論證,這是前人所未及的。另外,作者從屈辭的意象、意境的組合來探討屈辭風格的基本特徵等,均頗具深度和頗有創見。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作者選取屈辭的文體作為切入點,將屈辭分為體裁、語體和風格三個層面進行剖析。我們知道,看一個詩人、作家,是否能夠做到“體曲獨創,語出新裁”,乃是衡量其藝術上的貢獻和成就大小的重要尺度。作者正是從研究屈辭體出發,全面而深入地論述了詩人屈原的天才創造和偉大成就。這一角度和方法,是可取的,對我們是有啟發的。

論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不少新見。如屈辭的出現,除從詩體嬗變的角度分析外,還

圖片描述
強調和分析了屈原在獨特的思想感情和文化素養之下的主觀選擇性,這無疑更能科學地說明屈辭的創造性和不可重複的特性。在論述屈辭的出現和創新時,作者從五個方面詳加剖析和論證,這是前人所未及的。另外,作者從屈辭的意象、意境的組合來探討屈辭風格的基本特徵等,均頗具深度和頗有創見。

本書目錄

引言

一、關於屈原辭

二、“楚辭”、“騷體”與屆辭體

第一章 屈辭的抒情詩屬性

一、屈辭抒情詩體的由來

(一)詩歌抒情的源起及抒情詩的出現

(二)屈原對抒情詩的選擇

二、屈辭抒情性及其表現

(一)屈辭之抒情詩歌語言

(二)屈辭的抒情方法

(三)屈辭抒情詩的主要特點

第二章 屈辭語言

一、戰國時代一種嶄新的詩歌語言

二、夏言與楚語

(一)屈辭與夏言

(二)屈辭與楚語

三、語彙及文辭

(一)對語詞的求新求異

(二)對語詞的多方藻飾

(三)各種修飾手法的運用

四、句式

(一)對四言句式的突破

(二)整散有致而參差錯落

(三)句法功能的內部調整

五、節奏與韻律

(一)節奏

(二)韻律

第三章 屈辭意

一、意象與屈辭詩體

二、屈辭的意象創造與意象組合

三、屈辭意象類型分析

四、屈辭意象的藝術隱喻和象徵

第四章 屈辭結構

一、屈辭的意境構成

二、屈辭的篇章結構

第五章 屈辭風格

一、屈辭的詩體與詩風

二、屈辭風格的基本特徵

附錄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再版後記

作者介紹

黃鳳顯,男,1960年6月生於廣西馬山縣,1988年7月獲北京大學文學碩士學位,1996年獲北京大學文學博士學位;現為中央民族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少數民族文學研究所特邀研究員,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學院院刊編委,中國屈原學會會員。1977年開始從事教學科研工作,曾在煙臺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及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解放軍藝術學院等校講授中國現代文學、中國當代文學、中國古代文學等十幾門課程。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出版有《中國歷代詩歌精品鑑賞·現代詩歌卷》、《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史·現當代卷》(合著)、《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合著)、《屈辭體研究》、《楚辭注釋》、《屈宋詩傳》、《千古傳世美文·先秦卷》、《大學語文》、《古代漢語》等著作,並發表小說、詩歌、散文、戲劇等文學作品多篇。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