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仁村

居仁村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擴大綠色食品面積。 居仁村區域面積10平方公里,人口2180人。 居仁村村落屬平原,還有不少山地,森林資源豐富。

基本信息

黑龍江賓縣居仁鎮居仁村

基本概況

(一) 自然條件
居仁村位於賓縣縣城西25公里處,歸居仁鎮所轄,距鎮所在地4公里,總面積20.1平方公里,無霜期140天。平均降水量550毫米,正常年份糧食產量為平年,旱年即是災年,丘陵地占70%,土質為純黃土,大體結構為三山一水六分田,丘陵崗地多,水土流失嚴重,十年九旱,旱年不打糧,澇年水沖沙壓,生態環境惡化,人民生活水平低下,村級經濟基礎薄弱,無抗拒自然災害能力,長期制約了全村農業的發展。
(二) 社會經濟條件
全村共有十一個自然屯,998戶,3679口人,耕地面積13990畝,人均土地3.8畝,其中生豬、家禽飼養量分別是669頭、800頭、10980隻,2001年糧食總產量294萬斤,人均產糧食990斤,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1207元,全村貧困人口總計200戶,735口人,分別占全村總戶數的20%和16%,並且全是特困戶,全村95%農戶仍以種地為生,糧食平均畝產僅為272斤,現全村農民人均產糧和純收入在全縣屬低水平,村基礎設施差,用藥不便,特困戶住房條件差,農民整體素質低。
居仁村產業結構全面調整,最佳化合理。大力發展畜牧業,建立肉牛和生豬生產基地。到2005年,全村黃牛、生豬飼養量分別達到300頭、750頭,戶均分別達到1.5頭、3.5頭,走良性循環的發展路子,建立10個小酒坊,燒酒一體化,促進糧食產業良性循環。畜牧業產值人均達到467元,占人均總收入的47%。
居仁村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擴大綠色食品面積。發展特色水稻1500畝,純收入可增加60萬元,人均增收20元,大力發展棚菜生產,建溫室大噴灌大棚10萬平方米,可增收115萬元,人均增收272元。
居仁村目標到2010年農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全村人均純收入將達到2000元,增長40%,各項事業快捷發展,農民生活穩步提高,致富奔小康。

基礎設施建設

居仁村基礎設施建設得到較大改善。建成一座橋,實現路路通,特困戶危房得到改建,衛生條件得到基本改善,基本解決飲水難問題,吃上深井保健自來水。
居仁村的生態環境得到較大改善。全村15%以上坡耕地全部退耕還林,侵蝕溝、荒山、荒溝得到全面治理,小流域綜合治理程度達到65%以上,森林覆蓋率達到10%,造林面積1835畝,植樹造林綜合治理保護耕地可人均增收213元。
居仁村廣播事電視事業不斷發展,村村開通廣播電視,豐富民眾文化生活。

福建省惠安縣輞川鎮居仁村

【地名含義】
居仁村名原名荔林。傳說乾隆帝游江南時,曾駐蹕鳴夏家中。見門額書“荔林”兩字,問其故。當得知其為村名時帝曰:“何不稱居仁”,因改為居仁,一直沿用至今。
【歷史沿革】
明、清屬二都良盤鋪。民國屬輞川鄉侯卿林。建國後屬輞川公社玉圍大隊,後改為輞川鎮玉圍村。1998年12月由玉圍析出居仁村。
【行政隸屬與交通位置】
東面國道324線,西南與螺城鎮接壤,北面與玉圍村接壤。
【人口、土地面積】
居仁村區域面積10平方公里,人口2180人。
【物產經濟】
仁村村落屬平原,還有不少山地,森林資源豐富。
居仁村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主要農作物為稻穀、地瓜、花生、蔬菜等。
【域內企業】
居仁村有福建燕京惠泉啤酒有限公司的龍頭企業,有華麗包袋公司、揚開泉服裝廠、天峰加油站、大關石材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還有侯卿中學、禾協駕校以及玉圍10KV變電站、螺城供電所、億源電力工程建設有限公司、惠安縣公安局車輛管理站、惠安縣車輛檢測中心等。
【歷史人文】
居仁村為惠安歷代最高武職官陳鳴夏的故鄉,陳鳴夏官居江南提督,當朝一品,欽賜黃龍短卦,忠誠報國,無私無畏,清正廉潔,聲名遠播,居仁提督衙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並於2006年參加泉州市“十佳古民居”評選進入前十名。提督衙始建於清乾隆年間(1736年),至今已有270餘年,規模較大,雄偉壯觀。現我村尚留有清朝古民建築十餘座,古民“三雕”,景觀豐富,村落中祠堂、古井、舊巷與廟會交融出村落獨特的魅力。同時“參政披黃甲”、“提督穿五龍衣”,這也是廣為美談的侯卿“三奇”。
我村與玉圍、京山、更新、、後坑、新村、螺城鎮的南州、梅山等村統稱為侯卿,每年的正月十八舉行隆重的燈鼓游鄉活動,簡稱為侯卿正月十八游大鼓,該活動被惠安縣人民政府評定為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全國鄉間唯一最完善的儒教活動。(正月十八游大鼓的由來)
侯卿正月十八游大鼓
咚咚開(鑼鼓聲),十八煮蚵mai(粥);正月十八游燈牌,人客無請自己來。這是惠安縣輞川鎮侯卿民眾關於正月十八游大鼓的二句順口溜。
惠安縣侯卿,原地名叫後坑,自明朝初期陳彥文開基以來,人丁興旺,科甲鼎盛,先後出了“黃甲參憲”陳睿、“身披五龍袍”的軍門一品提督陳鳴夏等王侯公卿,則美稱“侯卿”。侯卿正月十八游大鼓,始於明成化年間,因侯卿五世祖陳睿孝德感皇恩而得“御賜宮鼓”游鄉。歷經500多年,年年相續,直至解放後中斷。
惠安縣誌載,陳睿,字邦獻,號朴叟。明朝成化乙未(公元1475)年,連捷進士,授廣東碣陽知縣,為人忠誠秉公辦事,不循私情,後受召入京為戶部主事,功績卓著。明弘治壬子(1492)年,升為四川參政,三年後又擢升為湖廣太和宮提督兼分兵駐守宮南道。如此兼職是明朝破例第一員。
明成化憲宗皇帝因母后一病沉疴,御醫無法治癒,帝命寵臣陳睿身披黃甲,代帝上五台山進香,向得道和尚求施靈丹妙藥。母后得治康安,龍心大喜,於次年元宵佳節,在京城舉行特別隆重的游花燈活動,盛況空前,普天同慶。帝微服上街觀賞花燈,偶經陳睿府第,見府門大開,燈火輝煌。帝信步入內,見睿獨自坐於燈下掉淚,若有所思。睿突見帝至,驚惶跪下接駕,帝扶起賜坐,問睿曰:“佳節熱鬧,愛卿何故獨坐在此掉淚呢?”睿答:“臣一時想起家鄉高齡老母,元宵佳節,無此盛況,為人子不孝在外,未能侍候左右,豈敢獨享其了…”。帝深受其孝德感動,動情曰:“朕以孝悌治天下,特準陳愛卿每年春節回鄉探親元宵游花燈。”睿起立奏曰:“臣家鄉不敢與京城同日游花燈”,並且退後三步跪下謝聖恩。帝悟意笑曰:“準奏,賜愛卿每年春節回鄉探親,正月十八日宮鼓游鄉”。此乃侯卿正月十八游大鼓之由來。
帝賜正月十八游“宮鼓”,睿制定了游鄉實施方案:宮亭內設香案,點燃香火,沿途不滅;緊接著一鼓亭,亭內擺一個大鼓和一位經嚴格挑選並化裝為宮女的小男孩,按一定節奏擊打大鼓。京城元宵節後,每年正月十八日傍晚,游鄉隊伍依次集中於侯卿宗祠前,簡單舉行出游儀式後,井然有序、浩浩蕩蕩開始“御賜宮鼓”游鄉。
三連響火藥槍隊開路,每進出一村落各鳴槍三響,一對大銅鑼為游鄉隊伍鳴鑼開道,數十面大彩旗迎風招展。化裝的宮娥、太監、御前侍衛護衛著聖旨牌。御賜“宮鼓亭”為先導,宮鼓亭兩側有一付顯眼的紅底木板對聯,“恩綸鳳閣綿千世,文起鰲山第一峰”。後面三大燈牌分別書寫“御賜宮鼓”、“黃甲參憲”、“戶部主事”。緊接是一長排整齊壯觀、引人矚目的統一製作的燈牌,燈牌外面寫歷代科舉中榜的名次、職位、姓名,每人舉一牌,也可由家屬代舉。本人及其家屬甚感榮耀,對觀眾也有所鼓勵和啟迪。其後是各自然村參游的四人扛的不同形體的亭閣,接著是文藝節目:南音、北管、大吹、嗩吶、車鼓、五音、舞龍弄獅、化裝馬隊、擔花籃、提花燈、拍胸、弄球、火公火婆、五花八門、各盡其能。令人目不睱給。
游鄉隊伍必經村落皆張燈結彩,排設香案,恭迎御賜官鼓亭,並給宮鼓亭送彩禮。作東的族長領引宮鼓亭到其宗祠上香致敬。是夜遊經十多個自然村後返候卿祖祠入拜,由作東的族長作簡短小結後散隊。許多觀眾依然流連忘返。
1991年,旅台宗賢陳慶堂先生組團到大陸參觀旅遊,在四川看到舉辦民間大型的文藝活動,頗感興趣,回家後,倡議並捐資萬元重遊宮鼓。經向有關部門申請,得到縣文化局、縣公安局、輞川鎮黨委、政府、派出所、文化站、老協會等的批准和支持,於1992年恢復正月十八游大鼓,延續這獨特的民俗活動。
侯卿正月十八游大鼓,是“健康文明、積極向上”的民俗活動,特別是鼓勵、弘揚勤奮攻書,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更為突出,得到縣文化局充分的肯定和表揚,此活動乃是目前全國鄉間惟一保存最完善的儒教活動。
【下級組織】
下轄:嶺頂、華山、下吳、前安、居仁、新村6個自然村,共6個村民小組。

基本概況

拼音:Ju Ren Cun
英譯:Junrencun District
郵編:232033
代碼:340402
區號:0554
沿著淮南市洞山東路東行,就是著名的淮南煤礦起源地大通。進入視野的是一片片設計新穎、外形美觀的住宅小區——居仁村,樓群掩映在綠樹之中,鮮花點綴其間。 居仁村現分為四個區,有一區、二區、三區、四區。其中居仁村一區和居仁村二區為高層商業區。

交通

南有合徐高速公路引線淮南連線線,北有合、淮、阜鐵路穿境而過。東有(京福高鐵)淮南高鐵東站,西有淮南市火車站。南有(商杭高鐵、鄭合高鐵)山南高鐵南站。公車有6路、28路、122路。206國道改線標段而過。交通便利,四通八達。

環境

北有淮河,南有舜耕山。暖溫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5.3℃,年降水量918毫米,屬於中國南方。

旅遊景點

國家3A級風景區:舜耕山森林公園,大通生態濕地園。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大通萬人坑,日軍侵華炮樓、碉堡,窯神廟。

歷史

淮南大通居仁村在歷史上赫赫有名,始建於1939年,是淮南煤礦工人集中居住地之一,占地面積大、居住人口集中,號稱“華東第一村”。站在居仁村任何一棟居民樓的3樓以上陽台南望,赫然發現不遠處矗立著一座保存完好的2層樓高的炮樓,射擊孔和垛口清晰可見。1938年夏,日軍侵占大通礦區後,瘋狂掠奪煤炭資源,強迫中國人來到大通煤礦充當苦力挖煤。
為鎮壓和奴役中國礦工,日軍大肆修築炮樓、碉堡、水牢等設施,還把礦工們分隔在礦南與礦北兩地。1939年,礦北居住地取名為“居仁村”。3萬餘名中國礦工兄弟被殘酷迫害致死,形成了震驚世界的大通萬人坑。
然而隨著居住人口的日漸增多,昔日的輝煌也漸成為居住者心頭的“傷痛”:這些簡易平房戶均只有20至30平方米,公共設施陳舊,功能配套嚴重不足,環境髒亂擁擠,火災等安全隱患大,威脅著居住者的安全、影響了職工生活質量。有的一大家子13口人都住在裡面。人多太擠,就在門口又蓋了間小屋。每到梅雨季節,房子太潮,被子三兩天就要拿出去曬。
2005年11月,總建築面積55.6萬平方米的居仁村棚戶區改造工程全面啟動,2008年6月建成回遷。現在的居仁村共有128棟樓房,安置職工4582戶,配套有1所中學、2所國小、3所幼稚園以及菜市場、會所、社區服務中心等公共建築,小區綠化達42%,大通濕地公園近在咫尺。 “這輩子做夢都沒想到能住上這么好的房子。 ”居仁村的老礦工們由衷感慨。
結合城市大建設,淮南市把棚戶區改造作為民生和民心工程。今年,該市將開工改造31個棚戶區,總投資25.9億元,改造面積達224.19萬平方米,5萬戶、15.9萬人的居住條件將得到實實在在的改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