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聘三

尹聘三

尹聘三,男,漢族出生於安徽蕭縣,於1894年生,畢業於北京農業大學農學系。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尹聘三(1894—1966),名耕新,號聘三,安徽蕭縣皇藏區孤山鄉孤山村人。幼讀私塾,繼入清江中學、北京農業大學農學系,畢業後供職於江蘇省實業廳,民國11年(1922)春,由江蘇實業廳委任省立第二農業試驗場(簡稱徐州農場)場長。民國16年,尹聘三開始主持小麥育種研究。夏收前,派人前往海州、兗州、歸德、宿縣等地採選成熟早、產量高、品質好、籽實飽滿、健全無病的小麥單穗兩萬餘穗。秋季進行穗行試驗,以後經過兩行、五行、十行及高級等試驗。到18年,該場作為重點培養小麥良種試驗場,更名為江蘇省麥作試驗場。24年夏,育成了“405”號和“438”號兩個品種。“405”號產量雖高,但系紅麥,品質不佳。“438”小麥因系白麥,品質佳,膠質多,麵筋多,出粉率高,每畝產量一般比當地紅花霧、魚鱗糙、白穗子、火燎王等品種增產20%左右,很受農民歡迎。徐州淪陷後,該良種一度絕跡。此時,尹聘三已流亡到廣西,經李宗仁介紹任桂平第二區農場場長,向輾轉遷往重慶的金陵大學農學院,要來原為徐州農場代繁保存的2斤“438”小麥品種,寄回蕭縣1斤,在郝莊農場試種。抗戰勝利後,尹仍回徐州農場任場長,這時“438”小麥已在徐屬各縣推廣15萬畝。解放後,徐州一度劃歸山東省,尹聘三任山東省良種選種委員會的負責人,大量收購該良種,在魯南各縣推廣,而豫東靠近蕭碭的農民,自行換種者亦不少。因此,該良種已擴展至魯南、豫東、皖北、蘇北各縣。於1955年後,才逐步被碧瑪1、2、3、4號良種所代替。從民國13年起,尹聘三就開始培育棉花良種。分中棉、美棉兩部分。中棉系從蕭縣的中棉繭花內採選的單株,美棉系從馴化的脫字美棉內採選的單株。採選的標準為成熟早、產量高、纖維長、韌力強及健全無病等。到19年,育成中棉“20”號,脫字美棉“甲99”號。從20年起,脫字美棉“甲99”號在蕭銅兩縣試行推廣,產量較高,品質較好,頗受歡迎。次年,徐州農場與蕭縣縣政府合作,選定棉區,植棉面積達2萬多畝。並在棉產區組織棉花產銷合作社,設立軋花打包廠,實行自產、自軋、自運、自銷。這時期,尹聘三出任徐州棉花產銷合作社聯合社總負責人,全國棉產改進處徐州植棉區主任。徐州解放後,尹聘三任徐州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委員。1951年被選為徐州市人民政府委員,仍任徐州農場場長。尹聘三先後任徐州農場場長20餘年,是一位卓有建樹的農業科技人員。對家鄉的農業發展十分關注,在他具體指導和親切扶持下,早在民國25年全縣已建立陶樓、坡里、黃口、郝集、趙莊、張莊等7個棉花產銷合作社,種植美棉8萬畝。民國36年,全縣已有梅村鄉的王莊、孤山鄉的費村等6個繁育“438”小麥良種的試驗點,共種植2865畝,每畝配發硝酸銨20斤,對蕭縣的農業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1966年尹聘三咳喘病重,因服錯藥物而不幸在徐州逝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