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伯杯

尤伯杯

尤伯杯(Uber Cup)是世界女子羽毛球團體錦標賽的獎盃,也常被代指世界女子羽毛球團體錦標賽。它於1956年由國際羽聯創辦,因獎盃英國羽毛球選手貝蒂·尤伯捐贈而得名。

基本信息

名稱由來

貝蒂·尤伯夫人與尤伯杯貝蒂·尤伯夫人與尤伯杯

世界女子羽毛球團體錦標賽又被稱為尤伯杯賽。“尤伯”全名為貝蒂·尤伯(Betty Uber),她是英國30年代著名女子羽毛球選手,從1930年至1949年間,她曾多次奪得全英羽毛球錦標賽的女子單打、女子雙打和混合雙打比賽的冠軍。

尤伯夫人退役後仍對羽毛球運動情有獨鍾,為推動羽毛球運動的發展,她在1956年的國際羽聯理事會上,正式向國際羽聯捐贈由麥皮依和維伯製作的紀念杯,即現在的尤伯杯(Uber Cup),並親自主持了第一屆尤伯杯比賽的抽籤儀式。

獎盃設計

尤伯杯尤伯杯

尤伯杯由當時倫敦著名的銀匠麥皮依和維伯鑄成。獎盃高18厘米,中部地球儀上有一羽毛球的模型,羽毛球上方一名女運動員模型呈現出揮拍擊球的姿態。獎盃底座上刻有“尤伯夫人於1956年贈送國際羽毛球聯合會組織的國際女子羽毛球冠軍獎盃”字樣。

賽事歷史

(圖)尤伯杯尤伯杯

尤伯杯賽又稱為“世界女子羽毛球團體錦標賽”。

第一屆尤伯杯賽是在1957年於英國蘭開郡舉辦的,當時舉辦時間緊隨另一項國際男子羽毛球賽事湯姆斯杯。美國隊以6-1的分數擊敗丹麥隊,獲得該屆尤伯杯賽的冠軍。

自1957年杯賽至1984年,尤伯杯比賽三年一屆。

1981年世界羽聯和國際羽聯合併為新的國際羽毛球聯合會,決定1986年起湯姆斯杯和尤伯杯賽兩年舉辦一屆,每屆兩項賽事同期同地舉辦,採用五場三勝制。

1981年國際羽聯和世界羽聯合併為現在的國際羽聯時,決定將尤伯杯賽與湯姆斯杯賽在同時同地舉行,並相應改為每兩年舉行一屆。在1956年第一屆比賽時只有11個國家和地區參加,到1996年已達到了47個國家和地區。
1984年,中國女子羽毛球隊首次參加尤伯杯賽就以其高超的技藝、快速多變的打法,以5:0的相同比分,分別擊敗印尼、日本、丹麥韓國英格蘭等強手,一舉奪得第4屆尤伯杯賽冠軍,第一次登上了世界女子羽毛球團體冠軍的寶座。

之後,從1986至1994年的九年間,中國女子羽毛球隊又連續奪得11、12、13、14屆的冠軍,創造了尤伯杯歷史上“五連冠”的優異成績,創紀錄地連續把這座冠軍杯保留了10年之久。但在1994年和1996年,冠軍杯連續兩屆由一代“羽後”王蓮香掛帥的印尼隊奪得。

1998年5月23日在香港結束的第17屆尤伯杯決賽中,中國隊以4比1擊敗印尼隊,第6次奪得闊別4年之久的尤伯杯。

歷屆賽事

年份

舉辦地

冠軍隊

比分

亞軍隊

1957年

蘭開夏郡(英國)

美國

6 - 1

丹麥

1960年

費城(美國)

美國

5 - 2

丹麥

1963年

威爾明頓(美國)

美國

4 - 3

英格蘭

1966年

惠靈頓(紐西蘭)

日本

5 - 2

美國

1969年

東京(日本)

日本

6 - 1

印尼

1972年

東京(日本)

日本

6 - 1

印尼

1975年

雅加達(印尼)

印尼

5 - 2

日本

1978年

奧克蘭(紐西蘭)

日本

5 - 2

印尼

1981年

東京(日本)

日本

6 - 3

印尼

1984年

吉隆坡(馬來西亞)

中國

5 - 0

英格蘭

1986年

雅加達(印尼)

中國

3 - 2

印尼

1988年

吉隆坡(馬來西亞)

中國

5 - 0

韓國

1990年

東京(日本)

中國

3 - 2

韓國

1992年

吉隆坡(馬來西亞)

中國

3 - 2

韓國

1994年

雅加達(印尼)

印尼

3 - 2

中國

1996年

香港(中國)

印尼

4 - 1

中國

1998年

香港(中國)

中國

4 - 1

印尼

2000年

吉隆坡(馬來西亞)

中國

3 - 0

丹麥

2002年

廣州(中國)

中國

3 - 1

韓國

2004年

雅加達(印尼)

中國

3 - 1

韓國

2006年

東京(日本)

中國

3 - 0

荷蘭

2008年

雅加達(印尼)

中國

3 - 0

印尼

2010年 吉隆坡(馬來西亞) 韓國 3-1 中國
2012年 武漢(中國) 中國 3-0 韓國

體育獎項

世界上有無以數計的獎項,本期來盤點世界各國的體育類獎項。

羽毛球主要賽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