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旗

尚書旗

尚書旗,男,1958年9月13日生,漢族,山東省青州市人,中共黨員。 教授,工學博士學位。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山東省教學名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現任青島農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院長,瀋陽農業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

基本信息

社會兼職

主要社會兼職有:國際田間試驗機械化協會(IAMFE)主席、兼任中國分會主席;   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農業工程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農業推廣碩士學位專業教育指導委員會成員,農業部《國家支持推廣的農業機械產品目錄》評審專家、農業部農機化科技創新專業組種業裝備組副組長、農業部農機動力與收穫機械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山東時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山東省政府農業專家顧問團農機分團成員、山東省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創新團隊花生機械崗位專家;中國農業工程學會常務理事及田間育種試驗機械化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農業機械學會理事、山東農業工程學會副理事長、農業工程學術委員會主任,《農業工程學報》、《IJABE》、《農機化研究》編委等職。另外兼任山東省主要農作物機械化生產裝備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山東省根莖類作物生產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山東省種業生產裝備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等。  

人物簡歷

1982.7 萊陽農學院農機化專業本科畢業留校任教;

1990.3 瀋陽農業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並獲工學碩士學位;

1990.3-1993.3 為萊陽農學院農業工程系助教,講師;

1993.3-1996.6 任萊陽農學院農業工程系副教授、副主任;

1996.6-1996.11 在挪威王國騰斯貝格IAMFE基地與總部訪問學者;

1996.11-2002.10 任萊陽農學院工程系教授、主任、研究所長;

2002.10-2005.8萊陽農學院工程學院教授、院長、研究所長;

2005.6 瀋陽農業大學博士研究生畢業並以優秀博士論文獲得工學博士學位;

2005.7 至今青島農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教授、院長;

2005.9 被遴選為瀋陽農業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

2008.7 丹麥國際學術會議上當選國際田間試驗機械化協會(IAMFE)主席,   2012.10獲得連任至今。  

工作業績

作為青島農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的主要行政負責人,根據學校發展和機電工程學院的工作重點,與領導班子成員緊密配合,團結協作,勇於創新,使機電工程學院各方面工作穩步發展,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使原來僅有一個學科方向的院系拓展為涵蓋三個一級學科方向、五個本科專業的綜合教學科研單位。積極推進教學改革和學科建設,為機電工程學院一級學科碩士點及三個二級碩士點的申報成功與研究生的培養做出了重要貢獻。充分發揮機電工程學院教職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力,群策群力,共謀發展,形成了團結向上、民主和諧的良好環境和氛圍。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11年農業機械化工程獲得山東省重點學科,並在“十二五”期間分別獲批了“山東省主要農作物機械化生產裝備協同創新中心”、“山東省根莖類作物生產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種業裝備工程中心”等四個省級創新中心,使得機電工程學院的創新平台有了突破性的提升。機電工程學院從 2007年起到2014年已連續八次獲得青島農業大學先進單位和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教授課程

作為學院的學科帶頭人,在教學工作中,為本科和研究生主講《農業機械學》、《農業物料學》、《農產品加工》、《畜牧機械》、《農機化新技術(雙語)》等課程。注重理論聯繫實際,並將學科前沿及最新研究成果融於教學之中,善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開拓精神,不斷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所主講的《農業機械學》課於2010年獲批山東省精品課程,2011年被評為第六屆山東省教學名師。經過多年的積累2014年主持的教研課題“農業工程類專業‘三三結合’人才創新培養體系的研究與實踐”獲得山東省省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學術科研

學術科研上的主要創造性貢獻

國內根莖類作物生產機械化技術研發的提出者、實施者、推動者和發展者,並組建了以“根莖類作物生產機械化技術”的國內高層次研發團隊,取得了該領域諸多國際領先的綜合技術;創新歸納出了以花生、馬鈴薯、胡蘿蔔、大蒜為代表的根莖類作物通過挖拔組合式進行收穫的方法,提出、研發並套用了胡蘿蔔播種採取工廠化作業與種繩播種相結合的輕簡化種植技術,突破了胡蘿蔔種植機械化技術的難題;建立起了國內花生收穫機械化技術理論體系,研製的花生聯合收穫機是當前國內第一個進入國家農機推廣目錄的花生聯合收穫裝備;同時,組建了國內第一個且國內唯一一個以“作物品種小區精確種植和收穫機械化技術”為研究主體的團隊。2008年7月丹麥舉行的國際田間試驗機械化學術大會上當選為具有51年歷史的國際田間試驗機械化協會(IAMFE)主席,為中國人第一次在該組織中擔任重要職務,2012年10月經學術大會選舉連任該協會主席,並將IAMFE總部從俄羅斯聖彼得堡遷址到青島農業大學,   使我國成為全球田間育種機械化及種業生產裝備的學術交流與合作的中心。

已正式出版教材和專著8部。主編的《機電試驗設計學》1997年底由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出版;主編的《設施栽培工程技術》和《設施養殖工程技術》分別於1999年底和2000年初由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主編的《農業機械套用技術》2002年4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主編的《玉米聯合收穫機使用維修》2002年4月由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主編的《玉米聯合收穫機原理與套用》2006年11 月由教育科技出版社出版;參編的《中國農業機械化重點推廣技術》2008年12月由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出版。副主編的《現代中國花生栽培》2014年11月由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主持科研項目

九五以來主持參與了農業部跨越計畫項目與十五科技攻關項目,2006年主持的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畫重點項目“機械化挖掘收穫技術研發與示範”圓滿完成,2009年又作為項目首席專家主持了國家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 “根莖類作物生產機械化關鍵技術提升與裝備最佳化研究”,2011年主持了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畫重點項目“大型多功能花生、甜菜收穫技術和裝備研究與示範”課題,2011年起獲批山東省現代農業產業體系花生創新團隊機械崗位專家,2012年參與主持國家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作物品種小區精確種植與收穫裝備研發與示範”,2012年主持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自己項目“育種試驗播種機關鍵技術的示範與推廣”,2013年國家“948”項目“育種試驗小區聯合收穫機智慧型控制裝備引進”,2014年山東省農業良種工程項目“良種繁育機械化技術及裝備研發與套用”等國家和省級重大項目,到2014年共主持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27項,累計科研總經費達7000餘萬元。

先後獲得19項科研成果,並全部通過省級以上的鑑定或驗收。7項科研成果總體技術居國際領先水平。其中“花生高產高效栽培技術體系建立與套用”2008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花生機械化播種與收穫關鍵技術及裝備” 2014年獲得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根莖類作物生產裝備研發創新團隊”2015年獲農業部中華農業科技獎’優秀創新團隊獎(等同於科研成果一等獎)”;“機械化挖掘收穫技術研發與示範”2010年獲國家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4HQL-2型挖拔組合式全餵入花生聯合收穫機的研究”2010年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4H-2型花生收穫機的研製與套用” 2004年分別獲山東省農機創新一等獎和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花生收穫機”2014年獲得山東省第七屆教學成果二等獎。先後申報並獲得國家專利133項(其中發明專利65項);發表論文137篇,多數被SCI、EI等收錄和引用。所帶領團隊研發出的各種花生、馬鈴薯等根莖類機械與部分育種機械均已得到了良好的試驗示範和推廣套用,在山東、河南、江蘇、遼寧、河北、吉林、內蒙古、新疆、湖北等地的農業生產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獲得榮譽

1997年至今連續多次被評為青島農業大學優秀共產黨員,1999年獲山東省優秀教師稱號,2001年建黨80周年之際被評為煙臺市優秀共產黨員,2001年被評為萊陽市勞動模範,2008年被評為山東省高校優秀共產黨員,2009年被評為中國農業工程學會30周年“科技發展貢獻獎”,2009年新中國60位農機推廣功勳人物。2011年獲得山東省第六屆教學名師稱號,2012年獲山東省政府頒發的“山東省科技興農先進個人”並榮立三等功,2012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和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2013年獲得北京大北農集團“第八屆大北農科技獎促進獎”,2013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