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梅花樁

少林梅花樁

少林梅花樁即梅拳。武術拳種。為演練方便,在地面演練較為廣泛,稱為落地乾枝梅花樁。起源於明末,清乾隆年間流傳較廣。布樁圖形有北斗樁、三星樁、繁星樁、天罡樁、八卦樁等。樁勢有大勢、順勢、拗勢、小勢、敗勢等五勢,套路無一定型,其勢如行雲流水,變化多端,快而不亂。"又據《梅花拳根源經》和《梅花拳傳承譜》記載:梅花拳第一代為收元老祖(虛擬),第二代張三省,傳說在巫山羽化升天。前兩代均以開法傳道為主,且單一相傳。自第三代鄒宏義開始,才有文理武功的具體記載。

起源

梅花拳自鄒宏義始,才正式傳播民間。清康熙年間,鄒宏義的文武功法已練至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境界,名聲大振,他為了將梅花拳推向社會,便離開徐州雲遊到開州(今河南濮陽),先後收蔡光瑞、王西征、孟有德為徒,盡授文功武法。三人藝業學成,便分路傳拳授藝。蔡光瑞在開州收韓化禮、孫盤龍後,便北上開道傳拳,途經內黃縣時,收八里莊楊炳為徒,即後來康熙壬辰年(1712)的武探花。之後繼續北上,來到順德平邑(平鄉縣)馬莊橋(後馬莊)收張復為徒。遂在馬莊傳授武藝,後收徒孫李進德、徐進德、鄭玉德。清康熙乙酉年(1705)蔡光瑞命李、徐、鄭三人去河南迎請師祖鄒宏義,這就是被武林界傳為佳話的"三德"請師。鄒宏義被請到馬莊後,便定居下來,在此設場收徒,傳拳授藝,"一時從學門徒不下百人"。自此,梅花拳才正式在民間公開廣為傳播。一時間,平鄉、廣宗、南和、威縣、巨鹿、雞澤、曲周、永年、沙河、邢台等縣弟子紛紛來馬莊拜師學藝。清乾隆九年(1744)鄒宏義之子鄒文聚思父心切,遂率全家北上尋父,幾經輾轉:頭站南和三關店,二到廣宗魏村,魏村無有站腳地,平鄉馬莊紮根"(《根源經》記載)。鄒文聚全家來到馬莊時,其父已故去數年,遂在其父墓前祭拜之後,定居在後馬莊,秉承父業,專心拳藝,以馬莊為中心,把梅花拳推向冀、魯、豫三省。鄒文聚在續寫《鄒氏家譜》時寫到:"於已卯年遷於平邑北十里許,馬莊橋,人但知余自南而遷於北,不知余卻歸還故土也。"其後,鄒氏祖孫皆葬於今後馬莊村北,即鄒氏墓群.鄒宏義之孫鄒克 (傳拳四方不知所歸)、鄒克讓、鄒克諧、鄒克誠繼承祖父遺志,終身職業傳授梅花拳。據鄒克誠碑文記載:"鄒克誠文武雙全,以言武略,為國所共宗,足以輔世而強國,以言文教,化周易為神奇,可以測往而知來,支脈相傳,淵源有緒,受其教者十數省,被其德者億萬家。

發展

1982年,河北省武協主席南仆同志,受中國武協委託,挖掘整理"梅花拳"這一寶貴歷史文化遺產,他花費三年多心血,踏遍冀、魯、豫等地,在黃河兩岸走訪考察中,當地梅花拳老拳師們說:"我們玩的都是鄒家拳,老家在河北平鄉馬莊橋。"1985年正月終於在平鄉縣後馬莊找到了"梅花拳的老家"。1993年7月,"鄒氏墓群"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河北省副省長王祖武為鄒氏墓群題詞:"梅拳聖地"。1997年7月,河北省體委、河北省體育總會授予平鄉縣、廣宗縣為"河北省梅花拳之鄉"稱號。

談到梅花拳的發展不能不提到在高級知識分子中開闢了另外一片新天地的梅拳名師燕子傑。燕子傑,1936年出生,梅花拳第十七代傳人。燕子傑是我國著名的學者武術家師承梅花拳大師韓其昌。1955年去燕子傑畢業後到西藏氣象局工作,在那艱苦的環境下,他憑卓絕的武功,無數次化險為夷,留下了一段傳奇般的經歷。1982年燕子傑調至山東大學任副教授、教授等,從此開始了他在數學和梅花拳兩個園地的耕耘。燕子傑多次拜訪梅拳前輩,從廣宗縣穀場相谷景華前輩探求梅花拳理,根源記載,文理功法,深受啟發。曾發表過多篇武術論文,正式出版過《五勢梅花樁》、《中國梅花樁文武大法》等六本專著。二十多年來在全國上百所高等學校中不計辛勞的義務傳授梅花樁武功,弟子幾千人,遍布世界各地。在學界政界商界成名者不計其數,可謂桃李滿天下。自上世紀九十年代起,曾多次訪問歐洲、中東和北美各國,目前他是歐洲梅花樁協會名譽主席,加拿大、台灣地區梅花拳組織的顧問。他對梅花拳進行了大膽的革新,使梅花拳在全國各地的大學校園中扎穩了腳跟,使大量高級知識分子得以真正實踐傳統武術與傳統文化,,培育了大量文物雙全的人才,為社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特點

自古以來梅花樁就有文場和武場的活動,它的流傳和發展也是“文武齊全”的。文場敬祖師、掌管著世代流傳的經書、輩譜,文場老師在拳派內都是德高望重、文武兼備的老前輩,平時能醫、會算,為人排憂解難,教化弟子、維護拳派的團結和優良傳統,用文理的精神指導整個拳派的活動。武場的活動就是練習武功,由於梅花樁武功是「無字真經」,它練神練氣、開發智慧,有教育人的作用。所以,梅花樁武功是梅拳弟子們的入門和基礎。 梅花樁文理也就是提高到哲理層次的拳理,由於它深刻而基本,能適用於萬事萬物。它不但是梅花樁拳派的指導思想,也是梅花樁拳法的最高理論和真正精髓。 梅花樁拳派這種“文武齊全”的活動形式和流傳特點,是其它任何拳派都沒有的。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梅花樁的文教與武教合一,武功與武德成為一體。拳法即是智慧,練武就是學習。梅花樁拳法中的拳打腳踢,才有了靈魂和生命。梅花樁武功在世代流傳中才保持了它原有的面貌和基本的精神,“天下梅花拳是一家”的團結局面就是這種優良傳統的體現。正是由於梅花拳文場活動的存在和它的領導作用,一百多年前梅花拳才發動並領導了義和團運動,推動了中國近代歷史的發展。因而梅花樁武功,已經不僅是一個拳術,它也代表了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文化。歷史證明,梅花樁是不能文武分離的。文理如果失去了武功做基礎,就成了玄虛的哲學或說教,人們已不可能理解它,更不可能在萬事萬物中發揮作用。同樣,梅花樁武功如果失去了文理的指導,就變成了單純的拳打腳踢的運動。很快也就會被世俗的觀念所污染,而失去了它原有的光彩和寶貴的價值。在拳派的活動中也會雜念叢生、邪風四起,再也維護不了團結進步的局面。 因此,在梅花樁的流傳和發展中,不論是純文或是純武都是不齊全的,這樣的流傳和發展也不會是長久的。我們在全球傳播發展梅花樁事業的原則,就是要全面繼承和發揚梅花樁的精神。所以,我們在各國進行梅花樁知識的宣傳教育時應是文武一體的,在進行梅花樁活動和建立梅花樁組織時則是按先武后文的順序。一個真正的梅花樁弟子是不能忘“本”的,這個“本”不僅是尊敬自己的老師,更要信仰梅花樁的祖師。這個“本”又是梅花樁的道德、智慧和基本的精神。燕雁和任軍民在法國傳播梅花樁的活動中,正是堅持了這個原則和精神。才始終站在不敗之地。

歌訣

少林從師數十冬,梅花樁上練真功。

持之以恆銳意修,定可成名蓋群雄。

練習

1.用石灰在地上畫碗口大的圈子成五個,形如梅花,走盤時步步踩在圈上,走梅花樁步,要練習半年功夫。

2.在地上擺上五個碗,碗口向下,碗底向上,排成梅花樣,踩在碗底上面練刁梅花步,步步踩準,切莫掉下來,半年以後可以運用自如。

3.在地上栽五根二寸一分的木樁,上邊露出一尺半,栽成梅花樣,樁的周圍地面如果鬆軟,可以加石塊、磚塊砸結實栽穩固、腳踩在樁上練習梅花樁。持續半年。

4.將木樁露出地面三尺高,栽樁方法同上,栽埋好以後、可在樁上練習拳套招式、武術馬步樁功等。又需用一年。

5.再埋露出地面五尺高的木樁,栽埋木樁法同上栽埋好以後,在木樁上練習拳套招勢,或馬步樁、弓立樁、歇步樁等功法,運用自如,不覺費力,也須一年功。

6.再埋露出地面七尺高的木樁,裁埋木樁方法同上,栽埋好後,可以用腳步步踩在樁上練習拳路和招勢,或者各種樁功等,必須一年半功大。至練習純熟,在樁上運用自如為度。

練習功法和拳路招勢、必須身上帶沙袋,沙子應經燒和豬血浸,否則會損血,若用銅製腿環或青銅代沙亦可。重量由輕漸重,日日增力,月月增加沙袋重量,直至全身上下共帶沙袋六十斤,再練習自然,可於樁上躥躍縱跳如履平地,即功夫告成。初步成功需五年,真正成功需要六年。要想鞏固功夫要八個春秋,並仍然要繼續苦練。否則不進則遲,退則前功盡棄,一切苦心力氣均付之東流。

練習者在地上練習時,立時只一足,並且著力於足尖,心中自定跳躍的程式,左右足下落不要受限制,以便利為準,足尖一定要踩在梅花樁的中央,不可偏位,偏則功大稍遜,要努力,待練熟後再上樁。

功法暗解

1.少林梅花功是少林正宋七十二藝中的軟功內壯法,屬於輕身功夫的一種,也是飛檐走壁的基本功夫,是專門練習人身的敏捷及步法輕靈的功法。為少林寺武僧經常練習的傳統樁功之一。

2.少林武術的走樁是東、西、南、北四方各栽一根木樁,中間栽一根,為五子梅花樁;還有七星樁(排列像天上的北斗七星,又名勺子星)、天罡樁(排列式是從左至右分為十二行,每行前、中、後豎插三樁,總計三十六樁,取三十六天罡之意)、九星樁(排列是在前、中、後各豎三根樁,共九樁,形成方陣)、八卦樁(排列按八卦圖乾、坎、良、震、巽、離、坤、兌)、九宮樁(排列按金、木、水、火、土,外加乾、艮、巽、坤四個斜方,共為九宮,也可以說八封樁當中,加一根戊己樁,即為九宮)、天干樁(排列前三根、中四根、後三根,總計十根,取十天干而得名)、地支柱(排列每行三根,共四行,按屬象十二地支而得名)、竄宮樁(排列是共四行,每行七根,按二十八宿星辰而得名)、地煞樁(又名竄林樁,排列式共六行,每行十二根,共七十二根,按七十二地煞星辰而得名)、轉輪樁(下邊一個總粗木軸,下邊栽在地下很穩固,上邊一個轉盤,盤上也是五根梅花式木樁排列,在其上練習很難,因為木盤轉動,沒有十五年至二十年的功夫不能習成轉輪樁)、猿猴樁(排列式當中一大粗木樁,上頭一個橫木,當中一活動鐵軸在橫木上穿過,橫木的兩頭各安兩個短樁,連中間大校共五個,橫木的兩頭下邊有石墩接著,與橫木相距二寸,如果跳上練習功夫跳到一頭,另一頭即翹起,兩頭形似猿猴,並跳上躍下地活動著,很難踩穩樁頭,和轉輪樁費力不差上下,需十五年苦修)。

3.經過練習樁功,既能增長下盤的實力,又能把身體練習靈活,是少林武術中一種重要的基本功夫。練習梅花樁和練習其它樁同樣困難,木樁面積很小,人在上面以腳前掌踩踏,一不穩則會掉下來。同時,由於樁當中有一定空隙,每一個動作必須要掌握分寸尺度,否則如果不慎掉下來是小事,四面都是樁頭,會受傷損的,因為難度大,危險性也大,所以不要貿然登樁,要練得一定技巧後,再上去練習。

4.練習此功夫多用於臨機應敵之用。除了練習跳躍靈便,還練習眼神。與人交手時可使人捉摸不定,可出奇制勝。

5.少林武術練習的要點:要吃苦耐勞,不許間歇;要堅持不懈,銳意18心進修。此功主要練習身之輕靈,步之敏捷,眼之觀察。

評論

少林樁功須耐心,步形尺寸要謹慎。

練至身輕如飛燕,套用自如把敵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