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傳統武術學院

少林寺傳統武術學院

少林寺傳統武術學院於2002年由胡正生先生創辦,位於河南省登封市西北七公里的中嶽嵩山少室山腳下。

基本信息

學院簡介

少林寺傳統武術學院位於河南省登封市西北七公里的中嶽嵩山少室山腳下,於2002年由胡正生先生創辦,是一所專注培養德、文、武兼備武學文化人才的學院,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大和尚為名譽院長,學院實行傳統的師徒傳承教學與現代的班級授課制形式並存、武術課與文化課一體化的教學方式,是一所專注培養德、文、武兼備武學文化人才的學院,學院成立十餘年來,為國家培育出了許許多多的文武藝術人才,如今,馳名中外的少林寺傳統武術學院,不僅是少林寺重要的武僧選拔地,也是國際少林傳統武學文化重點交流中心之一。它的創立使少林傳統武術文化得以在世界各地光大發揚,為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學院文化

少林寺傳統武術學院重於德的思想教育、智的文化修養、少林古拳法的修煉傳承,是以弘揚少林傳統正宗的武學文化、培養德文武兼備的武學人才為宗旨的武院,是目前全國乃至全世界屈指可數的專修傳統而正宗的少林功夫學院。“德”即重於“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的思想教育,“文”即重於《國學》的文化修養,“武”即重於少林古拳法、心法、功法、技法等傳統武術的修煉傳承。

教學特色

一方面遵循少林武術傳統的“師徒傳承、身傳心授”的教學方式,師傅通過口傳身授、耳提面命的方式讓學生掌握武術之道。另一方面,為了讓更多的家長和學生受惠,同時提高教學效率並擴大教學效果,學校還根據學生的年齡層次以及不同需求,開設初、中、高以及傳統、散手、影視等班級授課,開創特色教學之先河。學院勇於創造條件,將一些民間優秀傳統拳種的傳人及傳承者邀請到學院中來進行交流學習。這樣,既豐富了傳統武術教學的內容,又提高了傳統武術教學內容的文化傳承性。
另外,傳授具有千年歷史根基以及武學文化沉澱的少林不傳之秘——“心意把”也是學院一大教學特色:“太極奸,八卦滑,論毒毒不過心意把”。心意把,作為少林最上乘的武學文化,有“拳中之母、功中之功”之美譽,是少林主練內功的不傳之絕技。少林宗師楊桂吾曾說:“練習心意把,若不得真傳,則練壞身體,俱傷內臟,不如不練。”這一拳法,沒有套路,隨機應變,而又變幻無窮,是少林武學中心意拳法的至高境界。而作為少林心意拳法的主要繼承人,胡正生院長自九十年代開始,就注重蒐集、挖掘、整理、傳承和弘揚少林心意武學,並創立“少林寺心意把研究會”,將少林寺心意把發揚光大。

教育體系

1、學院教育
A、教育傳承:院長鬍正生由其師父楊桂吾先生承接心意把武學祖師姬龍以來,滲握歷代宗師武學精華,集其大成。胡院長始終堅持師徒傳承的古法教學方式,深切認識眾徒弟的獨有潛能,引導徒弟充分自信地發揮個人潛能,為發揚少林武學引領到一個新的台階。
B、教育宗旨:傳承並發揚光大少林寺以心意把為主的傳統武學文化,立足嵩山,走向世界,宣揚武德,重振國魂。
C、教育目標:發掘、整理、研究、演練、宣揚以少林寺心意把為主的傳統武學文化,務期普及於全國,弘揚於全球。
D、教育內容:鍛鍊體能,精進武術,加強基本知能,研習生活規範,培養倫理道德,提升文學與藝術修養,鑄造完美人格。
E、教育成果:建校十餘年來,以培育本國學生兩千多名,外國學生五百多人,畢業學生都能堅持榮譽精神,佳績頻傳,光耀史乘。
F、教育交流:學院師生常受邀請赴世界重要國家或地區如俄國、美國、日本、德國、泰國、澳洲、杜拜等地表演、教學、參訪、研習傳統武術、屢獲好評。
G、教育展望:為籌備新建校舍,設立精英教育機構,籌建傳統武學文化博物館,並光大教學與交流事項,以增強本院教育影響力,學院已在附近去的山坡徒弟五十畝,並正選購土地三十畝。
H、教育抱負:發揚光大以少林寺心意把為主的傳統武學文化於全中國、全世界,暢導全人類永續不息的“武德、武學、武術”的健全發展。
2、學院院訓
學院教育以文武合一,術德兼修為宗旨,以養成允文允武,為社會國家培養大才,院訓及本此宗旨而產生,全院師生必須人人參悟,身體力行:
熱愛國家:國國公國,強富而而,民民忘忘,益康私家。
孝敬父母:光立死生,宗身事事,耀行哀愛,祖道戚敬。
效法聖賢:必立取得,成志中法,君學乃乎,子聖止上。
奉行禮儀:彬時吃行,彬刻穿住,有留言坐,禮神語臥。
尊崇道德:熱待循奉,心人規公,助誠蹈守,之懇矩法。
盡忠職守:不盡精慎,達心勤言,不盡不敏,止力已行。
欣賞文藝:陶修慧世,醉申眼多,文美乃美,藝言識物。
文武合一:術文文武,德經以以,兼武明防,資緯理身。
明辨中西:擇文時人,善化空有,固多變通,執元易性。
貫通古今:明鑑後前,通古事事,事至之不,理今師忘。
3、學院德目
學院陶練的道德修養項目系採用孫中山先生提出的恢復中華名族固有道德的八個德目,這八個德目是: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其精義各以四個字加以表達。
這八個德目又可依次把兩個德目合成一組,共成四組即忠孝、仁愛、信義、和平。這四組德目之後一德目為前一德目之基礎,簡說如下:
“孝”為“忠”的基礎:人們常說“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又說“移孝作忠”。
“愛”為“仁”的基礎:韓愈說:“博愛之謂仁”,即言發揮家中親子之愛,才能推而廣之,博愛天下之人。
“義”為“信”的基礎:孟子說:“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就是說合乎義的承諾,才當守信,否則說了不必去行,行了不必到底,隨時可以中止。
“平”為“和”的基礎:人們常說:“不平則鳴,不平則斗”,又說:“路見不平。拔刀而起”。都見平而後和,和從平來。
自有歷史以來,把中華民族傳統德目講得最完備、最透徹、最簡明、最實用的應該是孫先生的八德了。
傳統武院要求弟子術德兼修,修德一項就是照這八德來切己體察,身體力行的。

課程安排

文化課:
幼兒(大、中、小班):語言、書法、美術。
國小(一至六年級):語文、數學、英語、思想品德、音樂、繪畫、書法等。
國中(初一至初三):語文、數學、英語、政治、音樂、物理、化學、歷史、地理等。
高中(高一至高三):語文、數學、英語、政治、音樂(選修物理、化學、歷史、地理)等。
中專(三年):特保專業、影視演藝專業、佛學研究、少林禪醫等。
武術課:
初級
傳統班:武術理論、六合基礎、樁功、拳法、腿法、五步拳、小洪拳、大洪拳等。
影視班:武術理論、身法、腿法、小洪拳、大洪拳;鯉魚打挺、頭頂翻、側手翻、鏇風腳、外擺蓮等技巧動作。
散手班:武術理論、基本身法、手法、拳法、步法、腿法、摔法、心理素質等。
中級
傳統班:身法、步法、手法、心法、氣法、七星拳、炮拳、梅花拳、陰陽掌、少林棍、七星劍、十三槍、二十一明槍、大刀等。
影視班:騰空、地趟;刀、槍、劍、棍、九節鞭、雙鞭、神鞭、醉拳、醉劍、醉棍、象形拳(鷹拳、虎拳、豹拳、猴拳、蛇拳、螳螂拳等)。
散手班:技擊術、搏擊、散打、摔跤、擒拿、格鬥、攻防與破解、實戰心理學等。
高級:
傳統班:六合心法、六合腿法、六合拳法、氣功、炮錘、六合對練、貼身靠、心意把、破招、實戰等。
影視班:影視藝術。
散手班:實戰。

名師風采

1、名師胡正生
少林寺心意把宗師楊桂吾先生的關門弟子,跟隨其師楊桂吾習練樁功、大洪錘、小洪錘、炮錘、梅華拳、大刀、心意六合拳、拐子、繩鏢、月牙鏟、雙鉤、草鐮等少林心意系武學,擅長動作折解、貼身靠、心意把等,是少林古拳法主要傳承人之一,他從九十年代起開始挖掘、收集、整理少林傳統武學文化資料,特別專注於少林心意把和武學秘籍等方面的收集和研究。其獨特的少林武學修為吸引全球媒體注目,先後被美國《國家地理雜誌》、韓國《中央日報》、《韓國雜誌》等國際知名媒體採訪報導。2012年初胡院長發起並成立了少林寺心意武學專業研究機構“少林寺心意把研究會”。
2、名師楊新會
貴州省銅仁市霸黃鎮人。自幼痴迷並習練少林武術,並於2005年到少林寺傳統武術學院拜師胡正生師傅,跟隨師傅繼續苦練少林真功,習得大洪拳、小洪拳、炮拳、梅花拳、梢子棍等少林絕技。空閒時間更是爭分奪秒地學習英語,經常與外國留學生進行交流學習,是少林寺傳統武術學院的學習榜樣和代表。2009年成為少林寺傳統武術學院國際班教練,常被邀請參加大型武術活動表演,還常被少林寺方丈選拔為其接待來賓展示少林真功,也曾跟隨師傅接受CCTV、外國雜誌等媒體的採訪。
3、名師周順江
法號釋延詞,河南省潢川縣人。自幼對少林武術痴迷至極,於2006年選擇少林寺傳統武術學院就學,並跟隨胡正生師傅刻苦修煉少林傳統武術,習得大洪拳、小洪拳、七星劍等少林絕技。2009年在師傅的引薦下皈依少林寺方丈門下,曾多次隨方丈大和尚接訪國務院副總理吳邦國、國務院政治局常委李瑞環、軍區司令張又俠、泰國僧王阿拉亞汪索等國內外政要。2012年初,他選擇放下寺院僧務重新回到少林寺傳統武術學院協助恩師,目前在學院擔任少林武僧班教練一職。
4、名師楊金輝
河南省潢川縣人,精通實戰格鬥術,擅長拳腿組合、抱摔技術等散手技術,技術全面精湛。多次參加國內散打比賽,次次勇奪桂冠。自2006年至今一直在少林寺傳統武術學院擔任散打教練一職,2010年被評為“市一級教練員”。由於長期教授散打,教學同時不忘鍛鍊和鑽研散打技術,因此積累了極其豐富的散打教學經驗,同時為學院取和個人取得了豐碩的教學成果。還曾多次帶隊參加國內外大型散打比賽,隊員更是屢屢奪冠,為學院為社會培育出一批又一批的散打武術人才。
5、名師張棟臣
河南省鹿邑縣人,自幼熱愛武術,並在少林寺傳統武術學院跟隨胡正生師傅習得少林大洪拳、地趟梅花拳、少林通臂刀、少林雙刀等絕技,還曾多次隨師傅出訪交流。2011年4月受河南電視台《星光大舞台》節目組邀請錄製少林功夫節目,9月應邀參加貴陽大型文藝演出;2012年參加全國少林拳大賽,榮獲套路一等獎,器械二等獎;2013年跟隨師傅潛心研究傳統套路精髓,現擔任少林寺傳統武術院傳統套路班教練一職。

辦學優勢

少林寺傳統武術學院位於中嶽嵩山少室山腳下,周圍山巒環抱、林深谷幽、花木蔥鬱、田野延綿,優美的自然環境以及充滿靈氣的地理優勢,極利於學生修為的培育與成長。倡導“文武並重、德技雙馨”教學理念的少林寺傳統武術學院,在"德"上注重"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在"武"上注重少林古拳法、心法、功法、技法等傳統武術的修煉傳承,在"文"上注重文化課和"國學"文化,並形成了包含幼兒、國小、國中、高中、中專和國際教學等在內的完整的教育教學體系。獨特的地理環境、濃郁的歷史文化、雄厚的師資力量、全面的課程安排等等優勢在國內以及全世界都是極為少見的。

學院榮譽

隨著全球多元文化時代的到來,學院廣泛開展中外文化交流活動。針對全球對少林功夫的熱愛和追求等契機契理,為了對全世界宣傳少林文化,少林寺傳統武術學院設立了國際少林功夫表演團,並經常應邀到世界各國表演少林武術,足跡遍及世界各地,風靡全球各大洲。
如今少林寺傳統武術學院受到全球各地少林功夫愛好者的關注和追棒,早已盛譽淵博、馳名中外,更是贏得了來自世界各地弟子的熱愛和支持,得到了廣泛的認同與讚賞。同時,少林寺傳統武術學院已是少林寺重要的禪武醫人才選拔基地,也是國際少林傳統武學文化的重點交流中心。

報名方式

1、來校報名
隨時前來少林寺傳統武術學院報名,現場填寫報名表格,上交本人身份證或戶口本複印件一份、兩寸免冠照片五張、學生證,即完成報名。下崗職工、軍烈屬子女、教師子女、特困家庭子女、孤兒等特殊人群,憑當地有效證明可酌情減免部分費用。
2、可委託本地朋友來校報名
具體報名方法與本人親自報名的流程一致,照片、學生證和身份證、戶口本複印件可在本人報到時再一併提交,其他所有環節可均由委託人完成。
3、通過網路和電話報名
首先電話諮詢,確定所選課程專業尚有名額後,下載“個人網路報名表”填寫信息後以郵件方式傳送到信箱,並在"主題"欄中表明"少林寺傳統武術學院報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