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過敏性紫癜

2.食物:如魚、蝦、蛋、奶、酒、飲料、豆製品、韭菜、牛肉干等,都能引起過敏性紫癜的發病,或者使已經治療好轉者復發。 4.毒素:如蜂、蛇、蠍子、蚊蟲咬傷等,也可能引起發病。 還有少數患兒出現臍周疼痛、嘔吐,甚至便血、腸套疊。

概述

小兒過敏性紫癜(allergic purpura)又稱出血性毛細血管中毒症或Henoch-Schönlein綜合徵。這是一種較常見的毛細血管變態反應性疾病,病變主要累及皮膚、黏膜、胃腸、關節及腎臟等部位的毛細血管壁,使其滲透性和脆性增加,以致造成出血症狀。病因有感染、食物過敏、藥物過敏、花粉、昆蟲咬傷等所致的過敏等,但過敏原因往往難以確定。兒童及青少年較多見。

病因

引起少兒過敏性紫癜的原因有以下幾類:
1.感染:如小兒感冒、扁桃體炎、肺炎、腹瀉、尿路感染、皮膚瘡癤等,約半數病兒童發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2.食物:如魚、蝦、蛋、奶、酒、飲料、豆製品、韭菜、牛肉干等,都能引起過敏性紫癜的發病,或者使已經治療好轉者復發。
3.藥物:如青黴素、磺胺類藥物、生物製劑、各種預防針、血漿製品、血液等。
4.毒素:如蜂、蛇、蠍子、蚊蟲咬傷等,也可能引起發病。
5.某些異物:如花粉、柳絮、寵物的皮毛,以及油漆、汽油、塵埃、化學物品、農藥、化學纖維等等,患兒都可以因為接觸而發病。

症狀

少兒過敏性紫癜發病較急,孩子或家長首先看到的通常是皮膚紫癜,大多開始出現在雙側小腿,踝關節周圍,有時還伴有蕁麻疹,病情較重的孩子上肢、胸背部也可出現出血點,甚至會有大片瘀斑或血性水泡。紫癜的特徵是高出皮膚、大小不等、呈紫紅色、壓之不退色的出血點。一般1~2周消退,也可反覆出現或遷延數周、數月不退。
其次是有關節疼痛,約有1/3~2/3患兒會發生關節紅腫疼痛,不能走動。多見於踝關節、膝關節,甚至部分患兒出現關節腔積液。關節腫脹的特點是消退後不留後遺症。
還有少數患兒出現臍周疼痛、嘔吐,甚至便血、腸套疊。
另有約30%的患兒會出現腎臟損害,如血尿、蛋白尿或管型尿,這種較嚴重的表現稱為紫癜性腎炎,一般發生在病後2~4周。腎炎發病輕重不一,多數為輕型,通常不治自愈,少數可出現腎功衰竭、尿毒症。

治療原則

1. 設法除去致敏因素。
2. 單純者可用複方路丁、鈣劑、維生素C、抗組治胺製劑。
3. 發熱及關節炎可用皮質類固醇激素,但不能阻止腎臟侵犯,對頑固的慢性腎炎者可加免抑制劑。
4. 中醫療法:根據本病的臨床症狀辨證論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