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條播

1、選擇合適的使用機型。 2、提高播種質量。 3、選擇優良品種和適時播種。

簡介

小麥條播是近年推廣的農業實用新技術,利用機械條播在許多方面具有較強的優勢:首先是可以節本省時增效,減輕農民勞動強度。初步測算,每畝可節約投工1-2個,時間短,進度快,能夠抓住最佳秋播時間,提高光熱利用率,增加小麥有效生長期;其次,有利於肥料深施和勻施,機械條播隨機帶肥,施肥深且均衡,提高了肥料利用率。而且機播可進行播量調整,根據地力水平和品種特性,實行定量播種,避免了過稀或過密現象,從而達到合理密植;同時,機播播種成行,可有效增強田間通風透光性,最佳化田間小氣候,有利於小麥生長發育,個體與群體協調,表現為小麥分櫱力增強,群體生長旺盛,有效穗提高,穗粒數增多,產量增加。

技術要點

其技術要點主要有:
1、選擇合適的使用機型。以鏇耕、播種、施肥和蓋土一體化的機型為宜,直接鏇耕播種小麥,進田後一次性完成鏇耕、施底肥、播種、鎮壓四道工序,播後田面平整,播種深度一致。
2、提高播種質量。鏇播機工作幅寬180厘米,播種行數為12行,行寬15厘米,鏇耕深度為12厘米,播種深度控制在3~5厘米,要求播深一致,落籽均勻;播種過深,出土慢莖葉纖細,基本苗少過淺也不利於根系和分櫱生長,畝播種量10公斤(畝保苗16萬-18萬)。
3、選擇優良品種和適時播種。選擇適於當地栽培的穗大、粒重、有效分櫱多、發芽率高、抗倒伏和抗病蟲害的優質高產小麥品種,各地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最佳播期開展機播作業,以促進小麥冬前分櫱。
4、配方施肥和氮肥後移。畝底施複合肥30公斤,播種時灌入鏇耕機漏斗,鏇播時同步基施,小麥一葉一心至二葉一心時追施分櫱肥,畝追施尿素4-5公斤,二月中旬追施拔節肥,畝追施尿素7-8公斤;較高栽培水平的地方推廣氮肥後移技術,50%肥料作底肥 (30公斤/畝複合肥),50%在撥節期(7-8葉)作追肥。
5、化學除草與調控。小麥齊苗至三葉期前,雜草1-2葉期3畝用75%異丙隆可濕性粉劑100克兌水50公斤噴霧;雜草以看麥娘為主的麥田,畝用6.9%驃馬濃乳劑40毫升,於雜草2-3葉期兌水50公斤噴霧。小麥4-5葉期畝用多效唑80克兌水50公斤噴霧進行化學調控,促進分櫱。
6、防治病蟲。3月中下旬防治紋枯病、麥圓蜘蛛,畝用井崗黴素50克+樂果100毫升兌水50公斤噴霧;4月中旬防治白粉病、條繡病,畝用15%粉銹寧100克兌水50公斤噴霧;4月下旬至5月初,於小麥齊穗期畝用50%多菌靈150克+0.2%的磷酸二氫鉀兌水50公斤噴霧。

套用實例

2011秋播以來,沭陽縣把推廣小麥機條播作為高產、超高產栽培技術套用的重點,加速加快普及推廣,今年共推廣機條播小麥20萬畝以上,比上年增長60%,小麥機條播實現了新突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