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鰮鯨

小鰮鯨

小鰮鯨又稱小鬚鯨、尖嘴鯨,為小型鬚鯨的一種。體短粗,頭部較小,正面看像個等腰三角形。背部與體側呈帶有淺藍色的暗灰或黑灰色,腹面白色,尾鰭腹面也呈白色,主要以蝦類及小型魚類為食。成年體長9米,最大體重13.5噸。小鰮鯨是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主要分布於太平洋及大西洋。在中國主要分布在渤海、黃海、東海、南海海域。

基本信息

簡介

鬚鯨屬鬚鯨屬
小鰮鯨小鰮鯨
小鰮鯨小鰮鯨

種名:小鰮鯨

學名:Balaenoptera acutorostrata (Lacepede, 1804)

拼音:xiǎo xǖ jīng

英文名:Minke whale

別名:小鬚鯨、明克鯨、尖嘴鯨

形態:體短粗,頭部較小,上額前端比較尖銳,正面觀如等腰三角形。背鰭與體長的比例較大,高達30厘米,後端彎曲,位於體後1/3處。腹面褶溝50~72條,向後延伸終止於臍的稍前方。背部與體側帶有淺藍色的暗灰或黑灰色,腹面白色,尾鰭腹面亦為白色。本種主要特徵為鰭肢中央部分有一條寬約20~35厘米的白色橫帶,不過棲息在南極海域的小鰮鯨亞種沒有此白色橫帶。鯨鬚每側230~273片,須板和鬚毛都呈黃白色。

大小:成體體長9米,最大體長雌性有10.7米的記錄,最大體重13.5噸。黃海北部捕獲最大體長,雌鯨8.6米,雄鯨7.91米。

生態:通常單獨或2~3頭群游,在索餌場有時形成大群。呼吸時噴出的霧柱細而稀薄,高達1.5~2米,消失很快。體軀露出水面部分比它種鯨多,背部露出較高。冬春季多游向低緯度水域,夏秋季則索餌達高緯度水域。性成熟體長北半球雄鯨6.8米,雌鯨7.3米,妊娠期約10個月,有的可每年產仔1次,每產1胎,偶有雙胎。初生仔鯨體長2.4~2.8米,哺乳期約半年,離乳時體長約4.5米。在黃海區主食浮游性甲殼類太平洋磷蝦和糠蝦,也食群游性鯷魚、玉筋魚、青鱗魚等小型魚類。

保護動物:小鰮鯨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分布: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分布範圍

小鰮鯨小鰮鯨

中國

渤海,遼寧,黃海,山東,東海,上海,浙江,福建,台灣,南海,廣東,香港,北部灣,西太平洋,北太平洋,北大西洋。 遼寧,上海,浙江,福建,山東,廣西,台灣,香港。 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及台灣海區都有分布,但南海較少,多集中於黃海、東海。 東海的長江口、舟山近海、福建近海,,南海的台灣省南部,,廣東大亞灣,,廣西近海均有記錄。

世界

小小鰮鯨分布圖小小鰮鯨分布圖

阿根廷,澳大利亞,巴哈馬,孟加拉,比利時,百慕達,巴西,加拿大,智利,中國,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朝鮮,丹麥,厄瓜多,芬蘭,法國,法屬玻里尼西亞,法國南部和南極領地,德國,希臘,格陵蘭島,冰島,印度,印度尼西亞,愛爾蘭,義大利,日本,馬來西亞,馬爾他,茅利塔尼亞,墨西哥,莫三比克,緬甸,荷蘭,荷屬安的列斯,新卡里多尼亞,紐西蘭,挪威,秘魯,菲律賓,葡萄牙,韓國,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南非,西班牙,斯里蘭卡,蘇利南,斯瓦爾巴特和揚馬延島,瑞典,中國台灣省,泰國,英國,美國,烏拉圭,越南。

亞種分化

小鰮鯨小鰮鯨

小鰮鯨最初是由博內德·拉塞佩德(Bernard Germain de Lacépède)於1804年描述。

北太平洋小鬚鯨(B. a. scammoni)分布在北太平洋、北大西洋。

侏儒小鬚鯨:分布在南半球的海洋

南極小鬚鯨:主要分布南極。

相關種群

中文名 拉丁文名
偽虎鯨 Pseudorca crassidens
露脊鯨 Eubalaena japonica
抹香鯨 Physeter macrocephalus Linnaeus
鯷鯨 Balaenoptera edeni Anderson
藍鯨 Balaenoptera musculus
長鬚鯨 Balaenoptera physalus
座頭鯨 Megaptera novaeangliae
灰鯨 Eschrichtius robustus
大村鯨 Balaenoptera omurai Wada, Oishi & Yamada
小鰮鯨小鰮鯨

種群現狀

中國

1978年7月在莆田忠門捕獲一頭。

在東海經常發現。在崇明島、浙江鄞縣、舟山島、嵊泗列島的花鳥山、廣東惠陽、廣西北海市等附近水域也曾有記錄。此外, 祝茜等報導了于山東威海誤捕的一頭小鰮鯨。廣東的陽江市沿海和大亞灣也出現過。

2005年10月7日,大連三山島附近海域發現1頭死亡的小鰮鯨。

人類殘忍捕殺小鰮鯨人類殘忍捕殺小鰮鯨

2010年1月24日,福建海域擱淺1頭小鰮鯨。

2010年2月23日,湛江市海灘擱淺1頭小鰮鯨。

全球

種群趨勢穩定。 全球種群數量超過300,000頭。

據國際捕鯨委員會的統計,1989-1990年間北太平洋的種群數約為25000頭;1987-1995年時北大西洋的種群數約為149,000頭,;1982-1989年時南極的種群(含南極小鬚鯨)數約為761,000頭。大西洋東北部,北大西洋中部,格陵蘭島西部和加拿大東海岸(包括美國東海岸)共有182,000頭小鰮鯨。

日本:小鰮鯨成為日本捕鯨者捕殺目標。每年至少有241頭小鰮鯨被殺; 最多一年的捕殺量為440頭。在1987年至2000年1月捕殺季節之間,因JARPA項目喪生的小鰮鯨近5000頭。

冰島:1987年,冰島開始發展觀鯨業,並停止捕鯨。2003年,冰島重開捕鯨,捕殺25頭小鰮鯨,從2003年冰島已經捕殺了61頭鯨。

挪威:挪威官方自行設定了671頭的小鰮鯨捕殺限額,遠高於國際捕鯨委員會(IWC)所能許可的限額數量。

國際:2004年7月19日,第56屆國際捕鯨委員會(IWC)大會在義大利召開。該委員會在1986年決定暫停商業捕鯨。

保護級別

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瀕危狀況中國物種紅色名錄:ENIUCN 紅色名錄: NT (2008)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