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觀音閣

小觀音閣建於明朝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的水濱亭閣,最初名為延青閣,到天啟年間改名杏花樓,清代雍正後期方售與僧尼,更名為小觀音閣。

興化海子池東北角,曾經有過一座背水朝南的古院,古院最北端從水裡升起一座三層飛檐的古亭閣,閣里供奉著觀世音玉佛,香菸飄渺,經唄低回,這便是小觀音閣。

介紹

這座建於明朝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的水濱亭閣,最初名為延青閣,到天啟年間改名杏花樓,清代雍正後期方售與僧尼,更名為小觀音閣。

最初的主人是狀元宰相李春芳。李春芳於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入閣為相後,在城內大興土木建元老府的同時,于海子池南建了一座別業,延青閣便是李氏別業的主體建築。高閣起於碧波,推窗北眺,但見天幕低垂,雉堞之下青蔥一片;對岸青丘之上,青樓高聳,綠波倒映;閣下池水飛漱,青萍飄盪;湖畔綠樹翠竹,碧葉婆娑。天地盡染,一片青色延入古閣。

明代理學家韓貞卻稱延青閣為“相國水亭”。隆慶五年(1571年),韓貞受邀到此,吟為“名園碧水依魚藻,禮座清華儼鳳章”。延青閣曾成為海子池西畔的重要景點,它與東北角的飲虹池遙對,詩人符旌在《海子池打漁歌》中劈首第一句便說:“海子池西延青閣,海子池東飲虹池。”

明朝天啟年間,李春芳之孫,曾任太子太傅、禮部尚書的李思誠被魏忠賢陷害,罷官歸來,便以其祖別業擴建成棗園,將延青閣更名為杏花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