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褐斑鳳蝶

小褐斑鳳蝶

小褐斑鳳蝶,Chilasa agestor(Gray),鳳蝶科斑鳳蝶屬的一個物種。是世界蝴蝶鳳蝶總科其中之一。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小褐斑鳳蝶  小褐斑鳳蝶  

成蟲翅展 80-90 mm,頭部複眼深褐色,其餘黑色。頭、胸、腹前端、腿節及後翅內線密生黑色長絨毛,體均勻布有白色斑點。翅上黑色鱗片層、脈黑色,各室中部淡黃色。前翅亞外緣有8個淡黃色圓斑,隱約可見;後翅務室外線有1-2個不明顯淡黃色斑,排成弧形。臀角有1個金黃色扁圓斑。翅反面褐色;前翅反面花紋同正面;後翅反面只規臀角斑。 卵 圓形,淺綠色;直徑1mm. 幼蟲 老熟幼蟲頭黑色。臭丫腺桔黃色。頭寬 3.7 mm,體長 28-44 mm。前胸背板和臀板淡黃色;體色多變異,有灰綠色,淡綠色,深黃色3種。花紋黃色,背中花紋鎖鏈狀,鑲黑邊。每節有4個淺藍色和2個淺綠色圓斑。氣門小,灰白色。氣門上線黃白色,氣門線黑色。胸足及胸部腹面黑色。腹足及腹部腹面黃白色,趾鉤褐色。肉棘長 1.5 mm。 蛹 體長 25-28 mm。堅硬。灰色或淺褐色,似枯枝,上下端凹凸不平,腹部第一至第三節背板兩側有波狀淺凹對稱著生,蛹表有成行突起。

生物學特性

此鳳蝶在湖南1年1代,以蛹在雜灌枝條上或其它建築物上越冬。翌年4月上旬羽化,4月中旬見卵,下旬孵出幼蟲。幼蟲5齡。於5月下旬開始化蛹。各蟲代歷期是:卵約9天,幼蟲約26天,蛹約315天,成蟲壽命約15天。幼蟲多在白天孵出,孵出後即啃食卵殼,當晚取食葉片成缺刻;2齡後食全葉,留主脈。幼蟲群聚性強,常幾十條聚在一起,老熟時分散。預蛹期1—2天;預蛹紅褐色。蝸斜立技上,羽化前一天變軟變黑。羽化在白天進行,補充營養後方交尾。交尾歷時1小時左右。孕卵約180粒。卵成塊,多產於葉背。1塊有卵20-140粒,卵排列較整齊而不擠。

防治方法

1.營林措施對有些食物較為單一的蝶類,可因地制宜選擇多樹種營造混交林,培植保護天敵的蜜源植物,同時結合撫育清除引誘物,如對母生蜂蝶有吸引力的刺窩子等。

2.人工防治對零星少量發生的害蟲,可以人工摘除卵塊、蛹、蟲蒼或捕捉老齡幼蟲及群集期的幼齡幼蟲。捕捉的幼蟲和婉如果被寄生率高,應先將其放入紗箱內,使寄生蜂、寄生繩等天敵羽化後再清除,以保護天敵。有的還可在早春枝梢發芽前或抽發期,剪除纏結在樹上越冬的蟲巢或新產的卵塊。

3.生物防治保護和利用食由鳥類、螳螂、螞蟻及寄生性天敵。在幼蟲發生期用100億/g孢子的青蟲菌、蘇雲金桿菌100-1000倍液,或1-2億/ml的白僵菌孢子懸浮液噴霧;或用 5億/ml孢子的乳劑、油劑進行超低容量或低容量噴霧,用量 2.5-3 kg/ha,或4.5-6 kg/ha。在毛毛細雨天,也可噴灑 20—50億孢子/g白僵茵孢子粉。這些方法適宜於面積比較大、蟲口密度不太高的林分中使用。

4.化學防治對於蟲口密度很高,大面積暴發性的蟲災,在天敵寄生率不高的情況下,可用肥%敵百蟲晶體、50%馬拉硫磷乳油、 50%敵馬合劑 800—1000倍液,或用20%殺滅菊酯乳油3000—5000倍液,40%樂果乳油800—1000倍液,50%殺螺松乳油1000-1500倍液,40%水膠硫磷乳油500倍液,50%甲胺磷乳油500倍液,2.5%澳氰菊酯乳油10000倍液噴殺幼蟲。對有些在林間活動時間長的蝶類成蟲,可在害蟲羽化盛期和來春出蟄期,每公頃用10-15 kg的10%敵馬煙劑意殺成蟲。有些在苗圃即發生的蝶類,可按1㎡苗床用100 g左右的3%呋喃丹顆粒劑施入土中,還可起兼治其他害蟲和刺激苗木生長的作用,藥效一般能保持2個月左右。

鳳蝶科物種

蝶,通稱為“蝴蝶”,昆蟲。全世界大約有14000餘種,大部分分布在美洲,尤其在亞馬遜河流域品種最多,在世界其他地區除了南北極寒冷地帶以外,都有分布,在亞洲,台灣也以蝴蝶品種繁多著名。蝴蝶一般色彩鮮艷,翅膀和身體有各種花斑,頭部有一對棒狀或錘狀觸角。最大的蝴蝶展翅可達24厘米,最小的只有1.6厘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