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斑鳳蝶

玉斑鳳蝶

玉斑鳳蝶 (Linnaeus, 1758)別名白紋鳳蝶,是鳳蝶科鳳蝶屬美鳳蝶亞屬大型種類。雌雄同型;體翅皆黑色,後翅正面中室外有3個並列的白色斑,亞外緣有1列模糊的新月形紅色斑,有尾突1根;後翅反面亞外緣有1列醒目的新月形紅斑,臀角處有圓形紅色斑1-2個;雌蝶顏色淺褐色。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玉斑鳳蝶 玉斑鳳蝶

卵:近球形,直徑1.20-1.30mm,高約0.95-1.10mm;淡黃色,表面光滑,有珍珠光澤。

幼蟲: 5齡。1-4齡呈鳥糞狀。1齡暗褐色至黃褐色,多棘毛。2-4齡幼蟲棘毛消失,餘下凸起不高的疣;體表黃褐色,自第2腹節氣門線起斜向上至第4腹節背側線有1白色斜帶。5齡幼蟲體表光滑,黃綠色;中胸背側各有黑色假眼1個,假眼邊緣黑褐色,上緣有2個白色斑點,內部中央有黑褐色橫線;背面兩假眼之間有污斑狀花紋;第1腹節背面後緣有黃褐色帶紋,帶前緣呈刻齒狀;腹部第4節足基部有1深褐色斜帶向後上方延伸,至第5腹節背中線處,與另一側的色帶交匯;第5腹節足基部至該節背中線後端,也有一深褐色斜帶;腹部足基線白色。

蛹:縊蛹,長34-37mm,寬13-14mm;前端分叉尖長,且向背面上翹;中胸背板向上凸起;腹部向外強度凸出,背面內凹;有綠色和褐色2型:在室外寄主植物上化蛹時多形成綠色型蛹,在室內化蛹則多形成褐色型。

體、翅皆黑色。後翅具3個彼此緊靠的白色或淡黃色大斑,翅緣凹陷處橙黃色,亞緣有紅色新月斑列,臀角2個紅斑幾成圓環形;翅反面似正面,但斑紋清晰明顯。

玉斑鳳蝶的一生 玉斑鳳蝶的一生

本種鳳蝶似寬頻鳳蝶 P.nepheles,可從後翅斑紋的特徵等區別開來。

生活習性

成蟲習性

玉斑鳳蝶 玉斑鳳蝶

該種成蟲習性與美鳳蝶非常相似,兩種在雲南南部 常混合發生,但玉斑鳳蝶在數量上占優勢,尤其是在低海拔河谷地帶。林區和農區都能見到,尤以柑橘園附近最多。成蟲飛行急速,喜訪馬纓丹、臭牡丹和柑橘類植物的花。雄成蟲常群集山路濕地或河灘吸食污水,並不斷自肛門排出液體。雌成蟲將卵分散產於寄主幼嫩葉片背面邊緣和嫩梢上。在實驗產卵園內,雌成蟲選擇產卵的植物有柚、柑橘的一個栽培品種、香櫞和竹葉花椒,雌成蟲不選擇產卵的植物包括臭辣吳萸、吳茱萸、川黃檗和飛龍掌血。

幼蟲習性

初孵幼蟲取食卵殼,1-5齡期均停息在葉片正面的絲墊上,頭部朝向葉柄5齡幼蟲喜在其停息位置附近的葉片上取食,然後返回原來位置停息。與美鳳蝶不同的是,1-2齡期幼蟲只能取食幼嫩葉片,4齡以後取食成熟葉片。老熟幼蟲多在寄主植物小枝或葉片中脈下化蛹。

亞種

中國有2亞種:

指名亞種 P.helenus helenus Linnaus(分布於我國中部、南部、西部)

台灣亞種 P.helenus foftunius Ffuhstorfer(分布於台灣)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中國中南部。

國外分布:日本南部﹑朝鮮南部﹑印度西北部﹑緬甸﹑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泰國等。

鳳蝶科物種

蝶,通稱為“蝴蝶”,昆蟲。全世界大約有14000餘種,大部分分布在美洲,尤其在亞馬遜河流域品種最多,在世界其他地區除了南北極寒冷地帶以外,都有分布,在亞洲,台灣也以蝴蝶品種繁多著名。蝴蝶一般色彩鮮艷,翅膀和身體有各種花斑,頭部有一對棒狀或錘狀觸角。最大的蝴蝶展翅可達24厘米,最小的只有1.6厘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