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青藤

小花青藤

小花青藤,中藥名。為蓮葉桐科植物小花青藤Illigera parviflora Dunn的根及莖。分布於福建、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等地。具有祛風除濕,消腫止痛之功效。用於風濕關節疼痛,肢體麻木,小兒麻痹症後遺症,跌打損傷。

基本信息

入藥部位

根及莖。

性味

味辛,性溫。

功效

祛風除濕,消腫止痛。

主治

用於風濕關節疼痛,肢體麻木,小兒麻痹症後遺症,跌打損傷。

相關配伍

1、治腹痛泄瀉:小花青藤根30-60g,水煎服。

2、治風濕骨痛:小花青藤、山蒟、紅楓荷桂(或半楓荷)各30g,同豬骨或瘦肉煲服。(1-2方出自《實用中草藥原色圖譜 4》)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或浸酒。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性

藤本。莖具溝棱;幼枝被微柔毛。指狀複葉互生,具3小葉;葉柄長4-8厘米,無毛。小葉紙質,橢圓狀披針形至橢圓形,長7-14厘米,寬3-7厘米,先端漸尖至長漸尖,基部闊楔形,兩側的偏斜,兩面無毛;側脈5-6對,兩面明顯,網脈僅在下面明顯;小葉柄長1.2-2.5厘米,無毛。聚傘狀圓錐花序腋生,長10-20厘米,密被灰褐色微柔毛。花綠白色,兩性,有小苞片;花萼管頂端縊縮,密被灰褐色微柔毛;萼片5,綠色,橢圓狀長圓形,長5毫米,寬1.5毫米,稍被毛;花瓣與萼片同,白色,長4毫米,外面被毛;雄蕊5,長6-7毫米,花絲被微柔毛;附屬物10,倒卵狀長圓形,具柄;子房下位,花柱長3.5-4毫米,被灰色柔毛,柱頭波狀擴大成雞冠狀;花盤上的腺體3裂,小。果具4翅,徑7-9厘米,較大的長3.5-4.5厘米,較小的長0.5-1厘米。花期5-10月,果期11-12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350-1400m的山地密林、疏林或灌叢中。分布於福建、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相關論述

《貴州中草藥名錄》:“祛風除濕,消腫止痛。主治風濕關節疼痛,肢體麻木,小兒麻痹後遺症,跌打損傷。”

附註

與本種形式相似的有紅花青藤 Illigera rhodanthaHance 功用基本相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