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興安嶺植物園

小興安嶺植物園

小興安嶺植物園位於黑龍江省伊春市區北山,該園1978年7月始建,1984年對遊人開放,是東北地區最大的一座植物園,占地533萬平方米,由藥用植物園和樹木園兩部分組成。現在,這裡種植的各類名貴植物已達600多種。它是一座集科研、生產、植物科學普及和旅遊觀光為一體的綜合園林。這裡風景秀麗,群山起伏,該園廣泛收集了小興安嶺及國內外有價植的植物,充分展示了小興安嶺豐富的植物資源,成為小興安嶺植物群落的一個縮影。

基本信息

簡介

小興安嶺植物園小興安嶺植物園
小興安嶺植物園始建於1978年,占地面積達354公頃。是目前我國緯度最高,面積最大的植物園。有針葉樹33種,闊葉樹77種。園內有經濟植物區、藥用植物區、天然林保護區、種源實驗區、濕地保護區等10個園內,有人工湖及雕塑景點14處。園內共有鄉土樹種30科54個屬,有藥用植物391種,花灌木30種,並引進歐洲、北美大陸樹種110種。園內廣泛收集了小興安嶺有價值的經濟植物,展示了小興安嶺豐富的植物資源,是小興安嶺植物群落的一個縮影,是研究我國寒溫帶植物群落、種類、種群、個體的活的植物標本館和實驗基地,同時也是旅遊觀光,休閒健身的文化場所。

該植物園一是馴化,同時引進一些國外樹種,大部分是林區樹種;二是把小興安嶺樹種集中在一起,供科研考察、科普教育、旅遊觀光。園內挺拔的蒼松翠柏,婷婷玉立的白樺樹,鮮花錦簇的奇花異草,異國他鄉的樹木,眾多具有特色的雕塑小品,把植物園裝點得如詩如畫,令人流連忘返。

秀麗風景

小興安嶺植物園小興安嶺植物園
古樸典雅的植物園大門,是進入植物園的主要入口。朱紅色的引牆、金黃色的琉璃瓦在綠色松林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壯觀。門樓上的山水畫,描繪出伊春秀麗的山川。

沿著綠樹如蔭、起伏蜿蜒的柏油路,來到了藥用植物園。該園是園中園,建於1983年,現已成為整個園區的重要景觀之一,占地面積6萬平方米,劃分為14個區,小興安嶺的野生藥用植物在這裡一覽無餘。它是小興安嶺野生藥用種植資源保存基地,也是引種藥用植物及開發利用北藥的科研基地。有刺五加五味子黃芪黨參三棵針等327種採集栽培野生植物。園正中矗立著我國古代中醫大師李時珍的塑像,與高大的藤本植物架、充滿童趣的人參娃,以及水生植物區內的鯉魚跳龍門、大型青蛙雕塑小品遙相呼應。園內繁花似錦、爭妍鬥奇,實為生態旅遊與中藥探古的佳境。

步出藥用植物園西行,是該園最大的遊覽區“樹木園”展示區。建於1979年,占地40萬平方米,已栽植木本植物314種,其中小興安嶺木本植物110種,代表樹種有:紅松、紅皮雲杉、興安落葉松、白樺、水曲柳、核桃楸、黃鳳梨等。往北走是引種栽培區,共引種栽培200多種國內外樹木,並區劃為9個小區:松屬植物區、雲杉屬植物區、次序杉屬植物區、落葉屬植物區、柏科植物區、被子植物區、丁香園、繡線菊園、薔薇園。代表樹種有:北美班克松、歐洲雲杉、日本落葉松、日本繡線菊、紅樺等。樹木園是植物園的主體,漫步在園內,呼吸著新鮮空氣,使人心曠神怡,是極好的森林浴。

在園的中心區,映入眼帘的是園區的標誌性雕塑——森林女神。她手上擎起的巨大紅松果實,預示著紅松精神世代相傳,遊人可在此休息與娛樂。往東北部走就步入了柳屬專類園,此園生長著形態各異的柳樹,有名貴的紅毛柳,亦有形如蟠龍、壯如龍鬚的龍鬚柳。陽春四月,萬花齊放,繁花似錦,美麗動人。東南部為鄉土樹種展示區,其中生長著伊春市的市花興安杜鵑,又稱映山紅,春季滿山紅遍,甚為壯觀。市樹紅松,是我國著名的用材樹種,種子俗稱“松子”,味美可食。小區內還隨處可見市鳥啄木鳥,它是一種益鳥,是森林的忠誠衛士。再往西南走是松屬植物展區,有來自大洋彼岸美國的班克松、小桿松,日本落葉松,歐洲赤松等遊人從未見過或難得一見的各種樹種,使您在植物園內就能領略到異國他鄉的植物風情。散步林間還可採到各種山珍,聆聽百鳥歌唱,還可到築有嫦娥奔月雕塑的湖水中嬉水捉魚,真是松濤倒影,波光粼粼。

森林女神

小興安嶺植物園美景小興安嶺植物園美景
在園的中心區,映入眼帘的是園區的標誌性雕塑——森林女神。她手上擎起的巨大紅松果實,預示著紅松精神世代相傳,遊人可在此休息與娛樂。往東北部走就步入了柳屬專類園,此園生長著形態各異的柳樹,有名貴的紅毛柳,亦有形如蟠龍、壯如龍鬚的龍鬚柳。陽春四月,萬花齊放,繁花似錦,美麗動人。東南部為鄉土樹種展示區,其中生長著伊春市的市花興安杜鵑,又稱映山紅,春季滿山紅遍,甚為壯觀。市樹紅松,是中國著名的用材樹種,種子俗稱“松子”,味美可食。小區內還隨處可見市鳥啄木鳥,它是一種益鳥,是森林的忠誠衛士。再往西南走是松屬植物展區,有來自大洋彼岸美國的班克松小桿松,日本落葉松,歐洲赤松等遊人從未見過或難得一見的各種樹種,使您在植物園內就能領略到異國他鄉的植物風情。散步林間還可採到各種山珍,聆聽百鳥歌唱,還可

交通提示

乘3線公車到市體校下車,或乘2線、5線公車到北大橋下車後步行上山。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