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山望祭殿

小白山望祭殿

小白山坐落於吉林至豐滿西線公路西1.2公里處,海拔314.6米,舊稱白虎山,以其狀如頭北尾南的一隻臥虎,且位於吉林城西,按後漢班固《白虎通義》“前朱雀、後玄武、左青龍、右白虎”之說,以白虎示西,故名。為吉林市四大名山之一。

概述

小白山望祭殿小白山望祭殿
小白山滿語稱“溫德亨”或“溫德赫恩”,意為“祭祀板”,源於此處曾是清王朝遙祭滿族發祥地長白山的地方。

歷史

據說,清朝皇帝先世發祥於長白山開創基業,所以清王朝視長白山為聖山,歷代皇帝都要祭拜長白山。然而去長白山路途遙遠,交通困難,遂於雍正十一年(1733年)在小白山上修建望祭殿正殿五楹,山麓建供主祭官駐蹕的祭器樓二楹,山下建飼養供祭祀牲品的鹿囿一處,望祭殿設“長白山之神位”,每年春秋兩季由地方官員代皇帝在此祭祀長白山。
望祭殿建成後,清高宗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歷於乾隆十九年(1754年)親臨小白山祭祀。當時的小白山古樹繁茂,芳草鋪地,山花爛漫,百鳥聲喧,風景十分幽美。“白山鹿囿”也成為吉林舊時八景之一。
解放戰爭時期,小白山痛遭國民黨軍隊破壞,僅存的祭器樓也毀於十年動亂之中,只留下遺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