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症

小兒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症

小兒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症,主要原因是先天性紅細胞膜蛋白基因突變導致的紅細胞膜異常。

基本信息

流行病學

此病由兩位比利時醫生Vanlair和Masiam於1871年首次報導世界各地均有發現,發病率為20/10萬~30/10萬在我國並不罕見,但發病率尚不確切。我國文獻中已報導HS數百例占遺傳性 紅細胞膜缺陷病的首位。北京兒童醫院自建院至2000年收治的HS已超過170例大多數患者家族中有同樣病例。多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少數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兩性均可患病。15%~20%患者的雙親無此病的證據,這種散發病例可能與基因突變有關。沒有家族史的患者的後代中患HS的可能性約50%。

病因

本病溶血的主要原因是先天性紅細胞膜蛋白基因突變導致的紅細胞膜異常。HS鶒的分子遺傳學異常主要包括錨蛋白和膜收縮蛋白聯合缺乏、帶3蛋白缺乏、單純膜收縮蛋白部分缺乏和4.2蛋白缺乏,以錨蛋白和膜收縮蛋白聯合缺乏最常見。上述膜蛋白異常可導致膜骨架與膜之間的垂直方向相互作用減弱,從而使膜脂質雙層變得不穩定,部分脂質以出芽形式形成囊泡而丟失,紅細胞膜表面積減少最終使紅細胞形成小球形。另外HS紅細胞(特別是經過脾臟的紅細胞)都有一定程度的脫水和對單價離子通透性異常,這可能也與膜骨架缺陷有關。由於球形細胞內容積儲備很低,其變形性能因而降低難於通過直徑比其本身小得多的脾微循環而阻留於脾髓內被吞噬和清除。在脾臟,還可能由於紅細胞被阻留於脾髓內的時間長紅細胞ATP生成不足、pH值下降,使紅細胞更易變為球形。此外,由於本病紅細胞內的ATP相對缺乏,使紅細胞的除鈣作用減弱,鈣沉積於細胞膜上而使膜變硬,因而在脾內更易於破碎未破壞的紅細胞多次經過脾循環後鶒,其脆性進一步增加球形更明顯在脾內易於破壞。實驗證明,脾切除後貧血的糾正程度與紅細胞膜收縮蛋白的原有缺乏程度有關收縮蛋白>正常70%者,術後貧血可完全糾正;為正常40%~70%者,可得到代償;ELISA法 >丙酮酸 >乳酸脫氫酶 >葉酸 >尿膽原(尿) >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 >有核紅細胞 >棘形紅細胞 >球形紅細胞 >甘油 >白細胞計數 >糞膽原 >紅細胞三磷酸腺苷 >紅細胞壽命 >紅細胞平均體積 >紅細胞滲透脆性試驗 >結合珠蛋白 >肌氨酸酐。

臨床表現

臨床表現有顯著異質性。起病年齡和病情輕重差異很大,HS多見於幼兒或兒童期,從無症狀到危及生命的貧血,重者於新生兒或嬰兒期起病。北京兒童醫院收治的170例中,5歲以內發病139例,占82%,其中一半在1歲以內發病。不同家族之間,臨床表現的輕重可有很大差別,同一家族健康搜尋的不同患者病情輕重常較一致。根據臨床表現,可將HS分為4型:無症狀攜帶者、輕型HS典型HS和重型HS。多數患兒為顯性遺傳健康搜尋,臨床表現為輕中度貧血;極少數患兒為隱性遺傳的純合子或等位基因都發生突變,臨床表現為重型HS。貧血黃疸和肝脾腫大是HS最常見的臨床表現,三者或同時存在,或單獨發生。北京兒童醫院收治的170例HS中,貧血169例(99%),黃疸133例(78%),肝大155例(91%)健康搜尋脾大168例(99%),構成本病的四大表現。大多數HS有輕中度貧血、中度脾腫大和間歇性黃疸少數(約25%)HS症狀輕微,雖然有溶血,但由於骨髓紅系代償性增生一般無貧血,無或僅有輕微黃疸,無或有輕度脾腫大。這類病人只健康搜尋在進行家族調查或某種誘因導致紅細胞破壞加重時才被發現。最常見健康搜尋的誘因是感染,劇烈體力活動也可加重溶血。極少數HS可發生危及生命的溶血,需要定期輸血,生長發育也可受到影響。長期明顯貧血者,由於骨髓增生骨髓腔變寬,使額骨和顳骨突起。新生兒期起病者,黃疸的發生率約50%常於出生後48h內出現鶒,並可因高膽紅素血症而發生膽紅素腦病。新生兒期後,黃疸大多很輕,呈間歇性發作,勞累、感染均可誘發或加重黃疸。

併發症

在疾病的任何階段均可能發生貧血危象:1.溶血危象 勞累、急性感染受冷等因素可誘發急性溶血而發生“溶血危象”,多與吞噬細胞功能一過性增強有關,常呈自限性。2.再生障礙危象 較少見症狀重,可危及生命,常需要輸血。主要由細小病毒B19感染引起。此病毒可侵入紅系祖細胞而抑制其增殖和分化。少數年長兒患者可並發膽石症(10歲以下的發生率約5%),重者可並發陣發性膽絞痛和阻塞性黃疸。還有少數患兒可並發下肢復發性潰瘍,這可能與紅細胞變形性降低、局部血流淤滯有關。 診斷: 典型病例可根據黃疸、貧血、脾腫大、球形紅細胞增多,網織紅細胞增多,紅細胞脆性增高和陽性家族史等做出診斷。輕型病例特別是球形紅細胞數量不多、滲透脆性正常者,須做紅細胞孵育後脆性試驗和自身溶血試驗才能確診。極少數HS的診斷需要依賴紅細胞膜蛋白分析或測定。對於青少年原因不明的脾腫大和膽石症,在感染尤其是細小病毒B19型感染、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中出現健康搜尋不明原因的溶血性貧血時應疑有HS可能,需進一步檢查鶒。

鑑別診斷

1.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AIHA) 本病有溶血症狀球形紅細胞增多和滲透脆性增高,但無家族史抗人球蛋白試驗陽性是診斷此病的重要依據一般而言,HS外周血中小球形紅細胞形態比較均勻一致,而其他溶血病外周血中的球形紅細胞大小不一。AIHACoombs試驗多次陰性者與HS鑑別比較困難,MCHC測定、紅細胞滲透脆性試驗和自溶血試驗等有助於鑑別。但AIHA球形紅細胞較多時紅細胞滲透脆性試驗也可呈陽性。紅細胞膜蛋白分析或組分的定量雖有一定健康搜尋的鑑別意義鶒,但並非HS所特有。2.藥物引起的免疫性溶血性貧血 也可出現球形細胞,紅細胞滲透脆性增高健康搜尋,但有明確用藥史抗人球蛋白試驗陽性,停藥後溶血消退。3.新生兒溶血症 周圍血中可因暫時出現球形紅細胞而易與遺傳性球形細胞增多症相混淆,但前者母子ABO和Rh血型不同健康搜尋,抗人球蛋白試驗呈陽性,有助於鑑別4.其他 G-6-PD缺乏症、不穩定血紅蛋白病(包括HbH)和Rh缺乏症引起的溶血性貧血都可有少數球形細胞。但是,G-6-PD缺乏性貧血常呈發作性,多能找到誘因,為性聯遺傳,紅細胞G-6-PD減低。不穩定血紅蛋白病熱健康搜尋不穩定試驗與珠蛋白小體生成試驗陽性健康搜尋,血紅蛋白電泳可確診。Rh缺乏症則極罕見,外周血中可以見到多量口形紅細胞和少量球形紅細胞,Rh抗原部分或完全缺乏。

治療

血紅蛋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