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肺炎鏈球菌腦膜炎

腦積水 腦膜刺激征 腦膜炎

基本信息

概述

肺炎鏈球菌腦膜炎在嬰兒期較多見,新生兒也可發病。肺炎鏈球菌腦膜炎其發病率僅次於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常繼發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肺炎,鼻竇炎,乳突炎、敗血症和顱腦外傷。

病因

(一)發病原因
病原菌為肺炎鏈球菌,其血清分型有83種,Ⅰ,Ⅱ,Ⅲ型致病力強,其餘各型致病力弱或無致病力,多為上呼吸道寄生菌,肺炎球菌呈彈頭形,直徑約0.5~1.5µm,成雙排列時,鈍端或尖端相對,有時呈短鏈狀排列或單個存在,在體內能形成莢膜,普通染色標本中,因莢膜不易著色,故呈現出不著色的半透明影繞於細菌外圍,此莢膜可用特殊染色法染出,有助鑑別,肺炎鏈球菌不產生外毒素,其致病力主要靠莢膜侵襲作用,感染後,機體可獲得短期免疫力,容易復發,再發,與細菌型別繁多,免疫期短有關。
(二)發病機制
膿液和粘連比較集中於大腦表面,頂部較多,有如帽狀,腦底膿液較少,晚期病人病變較為普遍而嚴重,常見併發症有硬腦膜下積液或積膿,病程較長者可致腦室擴大,甚至形成腦積水。

症狀

小兒肺炎鏈球菌腦膜炎的症狀:
昏迷脊柱裂繼發感染驚厥顱骨骨折腦積水腦膜刺激征腦膜炎
在肺炎流行季節,出現腦膜刺激征。
1.腦膜刺激征
要熟練掌握上述嬰幼兒化腦臨床表現特點,值得指出,在肺炎球菌腦膜炎發病後不久,即易出現昏迷和驚厥,對可疑病例應及時作腰穿檢查腦脊液,重症或晚期病例,椎管內膿液黏稠,不易流出,腰穿時若針尖已進入脊椎腔仍不見腦脊液流出,可注入少量生理鹽水反覆沖洗,並對洗出液進行常規檢查和細菌培養,有些病例腦脊液混濁程度並不嚴重,甚至僅稍發渾,細胞數亦只有數百,但塗片染色卻可見大量肺炎雙球菌,這種情況應看做病情嚴重,治療必須予以重視,丹麥血清研究所是當今世界上惟一生產全套血清的單位,Omni血清包括83型,可用其進行抗原檢測,但7,14型不能用CIE法檢出,LA,CoA法可查出所有肺炎鏈球菌。
2.其他特點
除具有前述的化膿性腦膜炎的臨床表現外,還有以下特點:
(1)病情較重:患者病情一般較重,易發生頻繁驚厥,重者昏迷。
(2)病程易遷延:病程易遷延和反覆再發。
(3)常見併發症:有硬膜下積液,積膿,腦膿腫,腦積水。
(4)腦神經損害:腦神經損害占50%,常累及動眼神經,面神經。
(5)病原檢測:有些病例腦脊液混濁程度並不嚴重,甚至僅稍發渾,細胞數亦只有數百,但塗片染色鏡下可見大量肺炎鏈球菌,提示病勢嚴重表現,在未見細菌的情況下,套用PCR檢測肺炎鏈球菌特異性DNA,可明確診斷。
3.易多次復發或再發
肺炎鏈球菌腦膜炎的另一特點為容易多次復發或再發,可出現幾次,十幾次甚至幾十次,華西醫科大學曾見1例復發100次左右,因而預防和制止這種情況的發生非常重要,引起復發或再發的主要因素有三:
(1)治療不徹底:初次發病時並未完全治癒,顱內留有若干小的化膿灶,當抵抗力低下時,可破潰引起腦膜炎。
(2)先天性缺陷:包括:
①先天性免疫功能低下。
②先天性皮樣竇道:常見於頭枕部或腰,背部中線處,與隱性脊柱裂並存者,可同時有椎管內皮樣或上皮樣先天性腫物,這種竇道多見於腰骶部,局部軟組織可稍隆起,在竇道小孔周圍的皮膚可見淡紅色色素沉著,並繞有叢毛,偶有細毛由小孔伸出,有時有少許液體滲出,當繼發感染時,局部可紅,腫,痛。
③腦膜或脊髓膜膨出。
④先天性持久性岩鱗裂。
⑤先天性篩板缺損。
(3)後天性損傷:包括:
①顱骨骨折較常見,有時為線形骨折,X線照相不一定看得出,硬腦膜撕裂和腦脊液耳溢或鼻溢,鼻溢的存在可由鼻腔分泌物的糖含量與腦脊液糖含量相等,或由椎管注入染料如靛卞紅2ml,可在鼻腔發現而得到證實,核素掃描有助診斷。
②頭面部手術或骨瘤所致硬腦膜損傷。
③鼻或耳部慢性炎症以及細菌性心內膜炎等的致病菌不斷侵襲硬腦膜。
④切脾後免疫功能低下。
每次復發的病原菌仍為肺炎球菌,是否有時型別不同未見文獻報導,也有可能為其他細菌感染引起的腦膜炎再發,此時因細菌往往直接侵襲腦膜,起病一般比較急驟,臨床表現與初次發病相似,由於病兒家屬已有一定經驗,因而都能及時就醫,易於治癒,處理這類病兒的關鍵是徹底治療和認真查明復發原因,予以根本解決,如儘可能清除一切先天和後天缺陷和損傷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