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井紅軍醫院

小井紅軍醫院

小井紅軍醫院,位於江西井岡山市茨坪鎮,是紅軍第一所正規醫院。

基本信息

景點簡介

小井紅軍醫院全採用木質結構,建築面積為920平方米,分上下兩層,共有32間病房。醫院院長曹鎔,黨代表肖光球,黨總支書記曾志,醫務室主任段致忠。紅光醫院在1929年元月第三次反“會剿”中被國民黨軍隊燒毀。1967年井岡山人民按歷史原貌修復了小井紅軍醫院。1987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修復後的紅軍醫院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29年1月下旬,湘贛兩省敵軍調集十八個團的兵力對井岡山根據地發動了第三次反革命“會剿”,紅五軍和王佐部在彭德懷滕代遠等指揮下與敵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一天夜裡,敵軍由寧岡縣斜源村一遊民帶路繞道紅軍正面陣地偷襲了小井村。住在紅軍醫院和民眾家中的130多名重傷病員因來不及轉移,落入敵軍手中。敵軍對紅軍傷病員嚴刑拷打,威逼傷病員說出紅軍主力的去向,傷病員們面對敵人的槍口,忠貞不屈、誓死如歸。敵人未能達到目的,就把傷病員拖到小溪旁的稻田中用機槍掃射,紅軍傷病員全部英勇就義。英雄們倒下後,隱蔽在深山密林里的井岡山民眾冒著生命危險,將他們的遺體掩埋在這塊稻田中。這130多名英雄究竟叫什麼名字,史料上沒有任何記載。解放後,根據參加過井岡山鬥爭的老同志回憶,才得知吳鴻祿、李玉發、朱娥龍和鄧穎發等20多名傷病員的名字,大部分則為無名英雄。
1951年井岡山,井岡山軍民將烈士們的部分遺骨從小井遷到茨坪重新墓葬,並建造革命先烈紀念塔。1972年在小井原墓地建有烈士墓和烈士碑,供後人緬懷、瞻仰,表示對英雄們的永遠懷念。

回望歷史

小井位於井岡山西北面,距茨坪6公里,聲公路相通。因地形猶如井狀小盆而得名,以觀賞革命人文景觀為主,現已開放的革命遺址有:紅軍醫院舊址和紅軍傷病員殉難處。
1928年夏天,紅四軍在這裡設立了紅軍傷病員醫務管理組(第四組),當時全村的40多戶農民家裡,住了200多名傷病員。為了減輕民眾的負擔,改善傷病員的醫療條件,根據湘贛邊界特委的決定, 192s年10月開始興建小井紅軍醫院。建院所需的木材、石料都是由井岡山軍民上山砍伐,開採的,所需經費也是紅軍和民眾節衣縮食自願捐獻的,共收到捐款1000餘元。經過一個多月的時間,建起了這棟兩層木質結構、共32間、可容納200名傷病員的病房。原打算建三棟這樣的房子,因敵人進攻而停工。醫院建好後命名“紅光醫院”,這是中國紅軍的第一所正規醫院。院長曹鎔,黨代表肖光球,黨總支書記曾志(女),醫生有:李寶森、段治中、謝秋月、伍海泉、伍文奎等。 當時醫院的醫療設備很差,經常缺醫少藥。醫院的醫務人員自己採挖草藥,自製醫療器械,同時利用從敵人那裡繳獲來的藥品,採取中西兩法治療傷病員。1929年1月底,因井岡山失守,這所醫院被國民黨反動派燒毀。1967年當地政府按原貌重新修復,並列為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百度地圖

地址:江西省吉安市井岡山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