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焦中國畫

隨著羅淑敏領航的這趟國畫之旅,讀者將逐步了解國畫的承傳概念,各種寫意筆墨及留白構圖,及閱讀手卷與人物畫之關鍵事項。 作者介紹羅淑敏,現任教於香港嶺南大學哲學系,1980年代初追隨已故嶺南派大師楊善深習畫,對中西繪畫的發展充滿好奇。 1998年得其時仍在該系任教的萬青力教授指導,進行有關20世紀中國繪畫史的研究,博士論文則探討張大千的藝術與20世紀中國繪畫發展的關係。

內容介紹

羅淑敏身為藝術教授,多年教學經驗下深明學生“輕國畫、重西畫”之因由,遂寫下本書,深入淺出地解說閱讀國畫的六大方法,並輔以大量中西畫作比較,讓讀者對準焦點,進一步了解兩者間之分別與欣賞角度之差異。
隨著羅淑敏領航的這趟國畫之旅,讀者將逐步了解國畫的承傳概念,各種寫意筆墨及留白構圖,及閱讀手卷與人物畫之關鍵事項。此書本身就是一副畫論式手卷——層層拆解有關閱讀中國畫的竅門,由此輕鬆地進入中國藝術乃至中國文化的殿堂。

作者介紹

羅淑敏,現任教於香港嶺南大學哲學系,1980年代初追隨已故嶺南派大師楊善深習畫,對中西繪畫的發展充滿好奇。1990年到香港大學藝術系修讀藝術史。1998年得其時仍在該系任教的萬青力教授指導,進行有關20世紀中國繪畫史的研究,博士論文則探討張大千的藝術與20世紀中國繪畫發展的關係。2005年嶺南大學哲學系開設一個全新的視覺藝術課程(visual studio),羅淑敏獲聘至今,負責教授中西藝術史、藝術與社會文化相關的課程。

作品目錄


對準焦看畫中意
第一章 創新與承傳
破舊立新的西畫
創新非衡量國畫的尺
承先啟後的轉化
臨摹之必要
仿古人之風範
從皴法看師承與求變
宋代畫院開拓的花鳥傳統
文人畫家的墨色花鳥
第二章 寫真與寫意
寫真與寫意之追求
工藝與藝術之分野
形似與神似之畫論
中西方寫真有異
寫真與寫意
山水畫不是風景畫
不求現場感的山水畫
中西畫的散點透視法
山水畫的巨觀角度
三遠透視法
寫意與畫外之音
第三章 人物畫不是肖像畫
別具一格的人物畫
沒有個人特徵的人物
拒絕個人主義畫像
國畫社會學
形似不若神似
第四章 留白,空靈的構圖
從細節到留白
抽象以言志
虛中有實 白而不空
受西畫衝擊下的留白
立軸式構圖
第五章 抽象的筆墨
不容忽視的筆墨
中國毛筆的結構
駕馭筆墨的技巧
畫象以外的理想世界
用筆之精準
用墨之通暢
氣韻生動 筆斷而情不斷
第六章 手卷的獨特旅程
手卷的形式美學
閱讀手卷要訣
游離透視法
外在景致 心靈載體
後記 傳統與現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