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中國三十年

《封面中國三十年》是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

圖書信息

作 者:SMG時尚傳媒 編 叢 書 名:風尚書

系 出 版 社:上海人民出版社ISBN:9787208082458 出版時間:2008-12-01 版 次:1 頁 數:138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所屬分類:圖書 > 科技 > 輕工業、手工業

內容簡介

《封面中國三十年》里有我們一同奔跑的記憶,有我們共同分享的快樂和憂傷。它們凝結了這箇中國變革的大時代的側影。這些面孔里有中國人的足跡,也記載了“中國夢”的痕跡。30年,30張封面裡,是我們的夢想的變化和成長的記憶,是中國的人民記憶。30年,我們經歷了“中國夢”的成長的偉大的旅程。30年來,我們可以說走過了三個階段,從20世紀80年代的“新時期”到90年代的“後新時期”直到今天的“新世紀”。80年代的中國剛剛從“文革”中脫離出來,正處在一個精神解放的時代。當時的人們把一切都視為精神解放的表征,一條牛仔褲,一副“蛤蟆鏡”都意味著從精神上擺脫壓抑,需求新的空間的努力。其實80年代的主題,就是如何將個人從計畫經濟時代的宏大的集體性話語中脫離出來。80年代的“主體性”的召喚表達出來就是這種“個人”存在的精神性的要求。無論是薩特還是弗洛伊德其實都是為這個新的“個人”的出現發出的召喚。這個“主體性”的個人的展開,直接提供了思想和精神從原有的秩序中“解放”的想像。“主體性”正是整個80年代從原有的計畫經濟話語中脫離的基礎。而這個“主體性”正是新的“現代性”展開的前提。

作者簡介

上海時尚文化傳媒有限公司(SMG時尚傳媒)是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SMG)的全資子公司,公司以“引領時尚文化,倡導優質生活”為理念,展現、解讀、引導全球時尚文化的流行趨勢,記錄、捕捉、發現都市生活形態的細節變遷。
SMG時尚傳媒全面運營生活時尚頻道/cHANNtL YOUNG、《星尚OK!》及SiTV時尚頻道、YOtJNGMEDIA網站等多樣媒體,具有強大的傳播影響力。
生活時尚頻道/CHANNEL,YOtJNG擁有《今日印象》、《星尚》等品牌欄目。推出的“中國年味”等節慶系列節目及《魔法天裁》、《時尚製造者》、《綻放》大型節目等具有廣泛的影響。近年來,生活時尚頻道/cHANNEL YOtJNG先後被權威機構評為“年度中國電視成功品牌”、“2008全國生活時尚類電視節目年度強勢頻道”、“TV地標年度最佳市場價值地面頻道”等獎項。
《星尚OK!》雜誌以“態度決定生活”為理念,以陽光的態度,觀照明星世界,解讀生活方式,引領時尚文化。《星尚OK!》全力打造更國際、更時尚、更優質的文娛時尚人物雜誌,成為了解明星生活方式的第一刊。
SMG時尚傳媒每年推出的“風尚大典”成為中國最權威的年度跨界風尚盤點活動。

目錄

1978·《科學畫報》——科學的春天
曾經的“臭老九”,變成了社會的偶像。科學的春天來了。
1979·《大眾電影》——吻照惹爭端
一張“王子與灰姑娘”吻照引發激烈爭論。之後,“情愛禁區”一點點打開。
1980·《中國青年》——人生的路啊
“人生的路為什麼越走越窄”,“潘曉事件”引發一代青年的價值觀大討論。
1981·《美術》——大寫的父親
油畫《父親》,一個大寫的普通農民父親的形象
1982·《大眾攝影》——農民工進城
從“盲流”到“打工仔”再到“新城市人”,農民工與城市漸漸相融並進。
1983·《人民畫報》——知識改變命運
大學生專心學英語。學英語成為全民風潮,也是出國、提乾及評職稱的敲門磚。
1984·《大眾電視》——大眾情人
山口百惠憑藉《血疑》,成為中國第一代“外國偶像”
1985·《知音》——誰是第三者?
愛情婚姻生活發生變化,人們開始探討中國新的婚戀觀念。
1986·《南風窗》——風從南方來
街頭桌球從南方而來,連同露天卡拉OK、大排檔、豐富了全民娛樂。
1987·《當代體育》——中國維納斯
全國健美比賽,開創了“參賽女運動員須身著三點式泳裝”的風氣之先。
1988·《讀書》——思想激盪
東西方思潮激烈碰撞,讀書,讓艱澀的哲學成為聚會的話題。
1989·《家庭》——美的使者
愛美的女性,不只是秀自己,還開始萌發創立個人品牌。
1990·《瞭望》——好人一生平安
《渴望》里的劉慧芳,成了好妻子、好兒媳、好媽媽的三好典範,傳統美德依舊受到推崇。
1991·《中國企業家》——企業家之戀
中國的新生代企業家,面臨著“體制”還是“市場”的身份困擾,面目模糊。
1992·《世界時裝之苑-ELLE》——時尚布道
最早帶來了路易·威登進國門的訊息。此後,奢侈品加速進軍中國。
1993·《讀者》——智慧財產權第一課
與美國老牌同姓同名刊物鬧糾紛後終於更名,為國人走上智慧財產權的漫長道路,上了啟蒙一課。
1994·《美化生活》——麗質不必天生
濃妝、追求色彩是這個年代化妝的頭號原則。而後,美容觀念日新月異。
1995·《香港風情》——香港很風情
北京姑娘王菲到香港後一度改名為王靖雯,化去了她內地成長的背景。那時候,香港很風情。
1996·《今日中國》——計算機要從娃娃抓起
計算機成為孩子們語數外之後的第四門主課。資訊時代來了
1997·《瑞麗》——白領一族
中國製造的白領形象出現。十年來,白領已經適用於廣大辦公室一族。
1998·《時尚·COSMOPOLITAN》——“性”也時尚
兩性話題進入了中國女性生活。時尚更是現代生活觀念的布道者。
1999·《萌芽》——新概念湧現
能做“新概念”作文,照樣的人才,人才標準多元化。
2000·《當代歌壇》——“韓流”來了
H.O.T唱響了“韓流入侵”的第一波
2001·《財經》——銀廣夏陷阱
銀廣夏上演了一場拙劣的騙局,中國股民上了第一堂“風險教育課”。
2002·《城市畫報》——草根城市
草根精神,成為中國大多數城市發展的原動力。
2003·《三聯生活周刊》——SARS來襲
SARS侵襲。中國人才開始了追求身體健康的全民長跑。
2004·《中國國家地理》——最美的地方
為“中國最美的地方”畫圈。自助游魅力與日俱增,環保的概念由此催生。
2005·《新周刊》——中產了沒?
中產概念進入國人生活。但國人只看到了這個舶來詞的經濟指標。
2006·《中國新聞周刊》——惡搞與紅人
“饅頭事件”讓一個叫胡戈的年輕人紅遍網路。普通人開始藉助網路實現自己的話語權。
2007·《心理月刊》——心靈保衛戰
人們對心理健康空前關注。一場“全民心靈保衛戰”正悄悄展開。
2008·非常之年
從雜誌封面,解讀中國30年生活形態的變遷。
主編後記
編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