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月組

年代

E2

命名

張顯球,1978年命名;中國地層典編委會、鄭家堅等,1999年介紹。

特徵

下部為深灰、褐灰色鈣質泥岩與鈣質粉砂岩互層夾細砂岩;中部紫灰色粉砂岩、細砂岩夾含礫砂岩及泥岩;上部為紫紅、棕紅、淺灰色砂礫岩,含礫砂岩與砂岩、粉砂岩互層夾泥岩。含介形蟲:Cyprois reniformis-Cypris henanensis組合;腹足類:Amnicola xiagangensis,Brachyspira subsphaerica等;輪藻:Neochara huananensis- Peckichara subspheria組合;孢粉主要產於該組中、下部:為Quercoidites- Cupuliferoidaepollenites- Ulmipollenites undulosus- Pentapollenites maomingensis組合併含雙殼類、魚類、哺乳類和植物及昆蟲等。屬湖泊相過渡為河流沖積相的水退系列沉積。與下伏地層整合接觸;與上覆地層為噴發不整合或整合接觸。層型剖面厚787米以上;區域厚130-1744米。

同物異名

踏死馬崗組、西南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