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實派

寫實派

寫實主義(Realism):依據自己的評價,將自己的時代風俗、思想、外觀加以描繪,亦即正確地、忠實地描寫出當下活生生的社會環境。

寫實主義畫派

寫實主義(Realism):依據自己的評價,將自己的時代風俗、思想、外觀加以描繪,亦即正確地、忠實地描寫出當下活生生的社會環境。
寫實──是抽象、理想化的反義。寫實主義一般解釋為依據自己的評價,將自己的思想、外觀、社會環境、時代風俗正確、忠實地描寫出來。它也泛指自貧困階層的日常生活中取材,描寫低收入者的生活或凡夫俗子的活動。

寫實主義,在繪畫上是繼浪漫主義之後所發展出來的。在一八三O年代,由於產業革命,當時的社會、經濟情形是新興市民階級掌握實質主導權的時代。美術世界的鑑賞者,亦即作品的購買者從宮廷貴族擴展到一般的市民,而提供畫作的畫家,自一八三三年以後,人數急速增加,沙龍展上的展出件數也從兩千件增加到三千件不等,在許多情形下甚至接近五千件。畫家對題材的選擇完全將目光投向周遭的日常現實這一點上,反映了社會上市民階級這樣的新贊助者,並不具備傳統與古典的涵養,而是對現實的事物較感興趣。

在繪畫類別的地位上,官方的學院美學仍本著歷史畫優越地位的理念,但市民階級並不喜歡宏偉的神話畫、歷史畫,他們喜歡的是更熟悉的、易於了解的主題,流行將身邊熟悉的現實事物照實描寫出來,如肖像畫、風景畫、靜物畫,強烈的傾向寫實表現。

至於將寫實主義名稱普及到社會上,畫家庫爾貝扮演著重要角色。庫爾貝在一八四九年發表《奧南的餐後》,一八五一年出品《碎石工人》描寫的主題都是平凡人的日常生活。在今日,以沒沒無聞的農民勞動者為繪畫題材並不足為奇,但當時描寫卑微日常現實生活幾乎是革命性的事情,因為自文藝復興以來,以寫實技法描繪這樣的主題是很少的,庫爾貝挑戰了來自技法以外的主題、內容、理念。他並在一八五五年萬國博覽會正前方的蒙特尼大奧借了會場,舉行名為「寫實主義」的個展。

居斯塔夫·庫爾貝(Gustave Courbet,1819-1877)1819年生於法國的奧爾南,自幼天賦聰穎、相貌出眾,既高傲自大、自命不凡,又熱情奔放、慷慨大方,從中學時代;就成為同齡朋友們心悅誠服的領袖。1841年,他的父親送他到巴黎念大學,要他學習法律,但他卻立志做一名畫家,在皇家美術學院和貝桑松美術學院學習。當他23歲時就已掌握了自己風格的主要因素。

隔年,批評家路易·埃德蒙·迪朗蒂(Louis Edmond Duranty,1838-80)創刊了「寫實主義」雜誌,這時寫實主義才正式被成立起來。風景畫方面的寫實主義,則以巴比松的畫家們為代表,他們不以古典主義的理想風景畫為滿足,經由敏銳的自然觀察,完全忠實於眼前的自然為信條,並深切仰慕十七世紀荷蘭畫派、佛朗德畫派,其代表畫家有泰奧多爾盧梭、朱爾·迪普雷、米勒、柯洛、杜米埃等。

回到中西方各大畫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