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風險

寨卡風險

寨卡風險,世界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傳染病》(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包括中國在內,部分亞太和非洲國家可能面臨寨卡病毒傳播的風險。

概述

寨卡風險寨卡風險
據新華社電英國《柳葉刀·傳染病》雜誌2016年9月1日發表研究報告說,亞太和非洲地區有至少26億人面臨感染寨卡病毒的風險。僅印度就有12億人面臨感染風險。

報告說,中國有2.42億人面臨風險,中國每年接待的受寨卡影響的美洲地區旅客比印度多數倍,但在衛生保健上的投入比印度多,而風險只集中在中國東南部 。安哥拉被認為是寨卡傳播風險格外高的非洲國家,因為它與巴西的文化和交通聯繫密切,而且正在流行黃熱病,這種病的病毒與寨卡病毒一樣由蚊子傳播。研究依據航空旅行數據、蚊子分布地圖、天氣狀況、人口密度信息以及衛生開支建立傳播風險模型,從理論上評估風險。報告說,寨卡病毒在非洲和亞太地區傳播的可能令人格外擔憂,因為這些地區人口眾多,用於預防、檢測和應對傳染病的資源有限。英國蘭開斯特大學教授德里克·蓋特爾認為,這份報告為明確監測寨卡病毒擴散的方向提供指南。

背景

2014年以來,寨卡病毒相繼在巴西哥倫比亞等美洲國家大規模傳播,目前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和美國也發現了本地傳播病例。寨卡病毒主要由埃及伊蚊傳播,也可通過性和血液傳播。絕大多數感染寨卡病毒的成年人症狀溫和,80%甚至沒有任何常見症狀,包括發熱(fever)、紅疹(redrash)、關節痛(jointpain)和紅眼(pinkeye)等。不過,感染寨卡的孕婦可能產下患小頭症(microcephaly)的孩子。寨卡病毒還會導致胎兒大腦損傷、死亡。在子宮內感染寨卡的嬰兒有1/3出現視神經發炎、視網膜受損等眼疾。極少數感染寨卡的成年人可能患葡萄膜炎,這種病可能導致永久性的視力喪失。

因素

寨卡風險寨卡風險
英國倫敦大學衛生和熱帶醫學院與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為了分析寨卡病毒的傳播風險,綜合考慮了美洲、非洲以及亞太國家之間的航空旅行(airtravel)情況,相關地區的氣候和可傳播寨卡病毒的蚊子數量等因素,並模擬了多個寨卡病毒大規模傳播的場景。

結果顯示,受到大量從美洲的寨卡疫區而來的遊客、當地存在的可傳播寨卡病毒的蚊子、合適的氣候條件、龐大的人口和/或有限的衛生資源這些因素的影響,印度中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奈及利亞越南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的寨卡病毒傳播風險最高。研究人員表示,該研究結果具有一定局限性。此外,輸入型寨卡病毒(importedZikavirus)所帶來的健康影響既取決於當地針對可能爆發的寨卡疫情的診斷以及作出反應的能力,也取決於當地人群可能具有的對寨卡病毒的免疫力水平。

應對及預防

國家衛計委表示,將從多方面做好疫情防控:一是保持與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溝通,密切關注其他國家或地區疫情情況。二是積極開展風險評估工作,組織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家,及時研判疫情輸入風險。三是加強部門協作,向有關部門通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風險評估結果,加強部門間信息溝通。四是參考借鑑其他國家或地區疫情防控和病例診治進展,組織專家制定疫情防控、疾病診療等方案。五是研製檢測試劑,加強重點地區病例監測和防控。六是加強醫務人員培訓和健康教育工作。

據了解,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已成功研製該病毒的核酸檢測試劑,掌握寨卡病毒的檢測方法。目前,寨卡病毒感染病例主要通過對症治療,尚無針對性的藥物和疫苗,但可通過防止蚊蟲叮咬有效預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