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東能源重化工基地

寧東能源重化工基地

寧東能源工業基地,是國務院“十一五”規劃項目,也是寧夏回族自治區“十一五”規劃中的“一號工程”。是寧夏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堅實基礎,也是寧夏徹底擺脫落後、與全國同步實現小康目標的根本出路和希望所在,在建設寧東基地的過程中,胡錦濤總書記和溫家寶總理先後視察寧東基地,胡總書記指出要“又好又快建設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實現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溫總理指出要“高水平建設好寧東能源化工基地”。根據中央領導的指示,結合我區的實際,我們制訂了《寧東能源化工基地開發總體規劃》,依託整裝煤田集中、黃河取水便捷、不占用耕地等組合優勢,打造煤炭、電力、煤化工、新材料四大產業集群,促進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化。按照《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寧夏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要求,要把寧東基地真正建設成為國家重要的大型煤炭基地、煤化工產業基地、“西電東送”火電基地和循環經濟示範區。規劃到2020年,寧東基地內規劃的全部項目建成投產後,預計投資3000億元,形成1.3億噸煤炭、1600萬千瓦發電裝機、2000萬噸煤化工產品綜合生產能力,實現增加值1200億元左右,使全區GDP總量接近2000億,與全國同步實現小康目標。

簡介

寧夏寧東能源重化工基地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銀川市靈武境內。基地規劃建設範圍:分為遠景規劃區和規劃區兩

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寧東能源化工基地

部分。遠景規劃區面積約2855平方公里。規劃區面積 645平方公里,主要包括鴛鴦湖、靈武、橫城三個礦區、石溝驛井田及重化工項目區,其中重化工項目區規劃面積13.57平方公里。寧東能源化工基地位於寧夏中東部、銀川市東南部,範圍覆蓋靈武市鹽池縣同心縣紅寺堡開發區等4個縣市(區)。東以鴛鴦湖馬家灘萌城礦區的邊界為限;西與白芨灘東界接壤,延伸到積家井、韋州礦區西界;南至韋州礦區和萌城礦區的最南端延省界的連線線;北鄰內蒙古自治區鄂托克前旗,總面積約3500平方公里。寧東基地是依託寧東煤田建立的以煤炭、電力、煤化工和循環經濟產業為主導的區域性大型工業化基地,是鄂爾多斯能源基地重要組成部分。區域內現有煤化工園區、臨河綜合項目區、靈州綜合項目區、太陽山綜合項目區4個工業園區。

分期建設

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寧東能源化工基地

一期為2003年到2010年,二期為2010年至2020年。包括、電、煤化工三大產業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總體目標:規劃到 2020 年,形成煤炭生產能力1.1億噸,電力裝機2000萬千瓦以上,煤炭間接液化生產能力1000萬噸,煤基二甲醚生產能力200萬噸,甲醇生產能力170萬噸。初步測算,基地總投資將達到2055.66 億元,全部項目建成後,將新增工業增加值約297.6億元,並拉動其他行業形成產值897.39億元。屆時,寧東能源重化工基地將建設成為以煤炭、電力、煤化工三大產業為支撐,全國重要的千萬千瓦級火電基地、煤化工基地和煤炭基地。

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將被正式命名為國家重要的大型煤炭基地、煤化工產業基地和“西電東送”火電基地,意味著“寧東”這個噴薄而出的工業明珠,在全國能源戰略版圖上將更加響亮耀眼;總投資約500億元的十多個大項目同時集結寧東開工建設,標誌著寧夏“一號工程”在國家鼎力支持下翻開了大規模開發、高水平建設的華彩篇章。

高起點打造發展平台

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寧東能源化工基地

帷幄運籌經天而緯地,戰略規劃謀遠而圖強。寧東,甫一落筆就與眾不同。
2003年,自治區黨委、政府以全新的角度、戰略的高度,在全球經濟風雲變幻的大背景下,在全國經濟發展的大格局中,將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確定為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一號工程”,決定舉全區之力開發建設,將其建設成為國家大型煤炭基地、煤化工產業基地、“西電東送”火電基地和循環經濟實驗區。
“之所以有這樣大的鴻鵠之志,並不是決策者的突發奇想,而

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寧東能源化工基地

是科學論證的產物。”寧東辦副主任李建功說,“寧東不僅僅有探明儲量約273億噸的烏金,更有水、土地、交通、環境容量、綜合配套條件等組合優勢,完全具備開發建設大型現代化火電基地和煤化工基地的條件。”
航向已明,雄風正勁。如何在寧東版圖上謀篇布局顯得尤為重要。只有站在高起點,才能搶占制高點,達到高水平。為避免走“先污染、後治理”,“先分散、後集聚”,“低水平、粗放型”的發展彎路,自治區發改委、寧東辦強化規劃的先導地位,注重產業定位的科學性、平台規劃的高品位,形成了一整套較為科學的規劃體系。如今,《寧東能源化工基地開發總體規劃》幾易其稿,日臻完善,獲批只差一步之遙;產業、物流、循環經濟等30個專項規劃精心編制,新鮮出爐,導引寧東科學、有序地開發建設,以較小的資源環境代價謀求大的發展。

高水平孵化一流基地

“在寧東基地建設中,寧夏不做‘賣炭翁’,而是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水平建設、高技術套用,所有進駐企業必須建設產業集群項目,普遍採用高新技術和現代化裝備,努力打造一流的能源化工基地。”自治區發改委袁主任說。
煤礦開採全部採用國內領先的年產120萬噸以上的高產、高效大型機械化綜采設備,發電項目全部採用潔淨煤先進技術和超臨界空冷機組,煤化工項目全部採用世界水平的先進裝備和生產工藝……高標準、高門檻雖然把眾多企業擋在了門外,但卻使基地走上了一條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經濟效益好的循環、可持續發展新路子。

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寧東能源化工基地

剛建成的銀川東750千伏變電站是亞洲規模最大的變電站,年產1000萬噸的羊場灣煤礦是西北地區第一對知識化、數位化和花園式特大礦井,正在建設的神華寧煤集團煤基烯烴項目是世界第一個以煤炭為原料生產聚丙烯的大型化工項目,即日開工的華電靈武電廠二期工程將安裝世界首台100萬千瓦級超超臨界燃煤空冷發電機組……
寧東有水則秀,寧東居水而興。由於基地的工業用水,是從農業“摳”出來的水通過有償轉換方式申請到的用水,所以每個企業都有很強的節水意識。華電靈武發電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葛學利說,從一期項目的開工建設到現在的建成運行,在節能環保方面的投入已超5個億,占總投資的11%以上。企業在實現了工業廢水零排放的基礎上每年可節約用水1000萬立方米,相當於32萬人一年的用水量……
寧東的開發建設雖然仍依賴傳統的煤炭行業,但目前煤炭深度轉化和電能的就地開發使寧夏告別了挖煤賣煤的歷史。神華寧煤集團總經理嚴永勝解釋說:每噸原煤平均售價約為140元,但從加工增值角度看,發電可增值2倍,煤制甲醇可增值4倍,甲醇進一步深加工為烯烴等化工產品則可增值8到12倍。按照煤化工產業鏈,由煤到甲醇,再到二甲醚、尿素等產品,利潤層層翻番。
“以前下井全憑‘11’路,再過來是坐‘猴車’,到現在是坐‘面的’;過去出煤全靠人拉肩扛,再過來是炮采炮掘,到目前是機械化遙控操作;最初煤礦就是小煤窯,再過來是15萬噸小煤礦,現在是千萬噸大礦;曾經人跡罕至的不毛之地,如今變成了人氣正旺的風水寶地……”在這裡工作了23年的羊場灣煤礦掘進隊隊長馬孝宗親眼見證了羊場灣煤礦所在這片土地的巨變。
5年來,在3500多平方公里的亘古荒原上,寧夏人以“小省也能辦大事”的氣魄,用科學發展的點睛之筆,描繪著“再造一個新寧夏”的宏圖傑作:神華、華電等一個個國內能源巨頭接踵而至,羊場灣、棗泉等一個個千萬噸級煤礦橫空出世,馬蓮台電廠、靈武電廠一期工程等一座座大型電廠併網發電,神寧25萬噸/年煤制甲醇、寶塔石化集團60萬噸/年重油催化裂化工程等一個個煤化工項目建成投運,慶華、寶豐等一座座循環經濟工業園拔地而起……
截至目前,已累計完成投資500億元以上,直接或間接新增就業崗位2萬餘個,對全區經濟跨越式發展發揮著日益重要的拉動作用。2008年寧東基地將完成投資230億元,超額完成年初確定的200億元發展目標。

大手筆描繪鴻篇巨製

正因堅持不懈地按照國家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和循環經濟的發展要求去做大做強,寧東基地迅速膨脹,備受矚目:
2007年4月,胡錦濤總書記來寧考察,對寧東基地的開發建設給予了充分肯定,作出了“又好又快建設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實現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的重要指示。
2008年8月,溫家寶總理來寧考察指出:“要把寧東建設成為貫徹科學發展觀要求的全國一流的經濟開發區”。
前不久,國務院在《關於進一步促進寧夏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提出:將寧東列入國家重點開發區,高起點、高水平地把寧東建設成為國家重要的大型煤炭基地、煤化工產業基地、“西電東送”火電基地和循環經濟實驗區。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在自治區五十周年大慶期間對我區能源工業進行考察,同意在我區舉行寧東煤電化三大基地啟動儀式,並提出將寧東基地打造成全國示範工程。
自治區發改委主任袁進琳說,黨中央、國務院的重視和關懷,為加快寧東開發建設注入了強大動力,也創造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此次寧東三大基地啟動項目包括總裝機560萬千瓦的五個電廠、總規模2200萬噸的三個煤礦、外送電400萬千瓦輸電工程、6萬噸聚甲醛煤化工項目等,總投資金額超過500多億元。像這么多大項目同時開工建設,在全國並不多見。
寧東辦副主任李建功說,如果按這樣的推進速度,到2020年,煤炭生產能力達到1億噸以上,火電裝機容量達到1600萬千瓦,煤化工產成品生產能力達到2000萬噸以上,形成煤炭、電力、煤化工、新材料四大產業集群,建成全國一流的能源化工基地。到那時,寧東固定資產投資總規模達到3000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67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實現增加值540億元,新增地方財政收入150億元,帶動沿黃城市帶新增就業崗位新增就業超過75萬個。更重要的是,屆時寧夏將與全國同步跨入小康社會。
站在新起點,展望新征程。在寧東這片熱土上,必將掀起高水平開發建設的朵朵浪花,奏響又好又快發展的篇篇樂符,勾勒出“再造一個新寧夏”的鴻篇巨製,為國家能源安全戰略,為寧夏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為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目標做出巨大的貢獻。

區域優勢

寧夏特別是寧東地區,不僅擁有西部地區發展環境和條件的共性,而且還具備進行開發建設大型工業基地的七大優勢。
——區位優勢。寧夏位於黃河中上游,地處華北與西北結合部,是連線能源資源富集的西部地區與主要的能源消費市場的中東部地區之間的重要樞紐地帶。
——土地資源優勢。寧東地區絕大部分為沙荒地和荒漠草原,地形平緩,地勢開闊,大規模開發建設不占用耕地、無移民搬遷、土地開發成本低。
——水資源優勢。寧東地區緊靠黃河、取水方便。工業用水不抽用地下水,不增加國家給寧夏分配的黃河取水量,全部通過採取農業節水措施,以黃河水權轉換方式解決,完全保證用水需求。
——礦產資源優勢。寧東煤田是國家重點發展的13個大型煤炭基地之一,探明儲量273億噸,遠景儲量1300億噸,主要煤種為不粘結煤、煉焦煤和無煙煤,是優質化工用煤和動力用煤。
——環境容量優勢。寧東地區遠離大城市和人口密集的城鎮,廣袤的沙荒地空間具有消釋排放物的容量優勢。
——交通運輸優勢。銀川河東機場、包蘭、寶中電氣化鐵路、在建的太中(銀)鐵路、青銀高速公路(GZ35)、鹽中高速公路以及國道、省道等構成了四通八達的綜合交通運輸網路。國家發改委規劃的4條煤化工產品長輸管線之一也設在寧東(寧東至京唐港二甲醚長輸管線)。
——開發基礎工作優勢。國家發改委、水利部、環保總局等有關部委高度重視,將寧東基地列入全國大型煤炭基地、“西電東送”火電基地、煤化工產業基地、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園區和西部地區六大優勢產業基地之一,批准了寧東煤田4個礦區總體規劃,批准在寧東進行煤制油項目前期工作。

再造一個寧夏

高水平建設寧東能源化工基地是寧夏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強大基石,也是寧夏徹底擺脫落後、與全國同步全面實現小康目標的根本出路和希望所在。建成全國一流的能源化工基地,形成煤炭、電力、煤化工、新材料四大產業集群。到2020年,煤炭生產能力達到1億噸以上,成為全國重要的大型煤炭基地。火電裝機容量達到1600萬千瓦,其中外送電600萬千瓦,成為全國重要的煤電基地和西電東送北通道的重要送端電源。煤化工產成品生產能力達到2000萬噸以上,成為全國重要的煤化工基地。
建成全國循環經濟與資源綜合高效利用示範區。發電煤耗控制在300克/千瓦時以內,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達到國內同行業先進水平。礦井回採率達到85%以上,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95%以上,礦井水綜合利用率達到100%,工業廢水利用率達到95%以上。
建成帶動寧夏跨越式發展與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目標的國家重點開發區。到2020年,固定資產投資總規模達到3000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670億元,帶動全區相關產業實現增加值540億元,新增地方財政收入150億元。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產業工人達到2.8萬人,帶動沿黃城市帶新增就業崗位75萬個,沿黃城市帶吸納南部山區、中部乾旱帶人口轉移定居50萬人,促進全區城鎮化率達到60%。總之,通過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建設,實現寧夏經濟總量的翻番,推動寧夏的跨越式發展,最終為實現全面小康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如今,站在寧東煤電化三大基地啟動暨國家重點開發區揭牌這一新的歷史起點上,承載著寧夏600多萬回漢各族民眾小康夢想的“一號工程”,踏著寧夏經濟跨越式發展的鏗鏘足音,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全面提速,超常發展,掀起高水平開發建設的朵朵浪花,奏響又好又快發展的翩翩樂符,勾勒出“再造一個新寧夏”的宏篇巨作,為國家能源安全戰略,為寧夏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為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目標做出巨大的貢獻。

三大基地

(一)煤炭基地概況

寧東煤田位於寧夏東部,屬靈武市、鹽池縣、同心縣所管轄。面積約13224km2。含煤面積約10710km2,其中:勘查面積1157.36km2。已查明儲量272.01億噸,尚未利用的煤炭資源總儲量為242.81億噸。寧東煤田由8個礦區(勘探區)構成,

( 二 ) 煤電基地

寧夏是國家“十五”計畫綱要確定的發展大型坑口電廠的省區之一,是國家發改委、國電公司、國電西北公司確定的火電基地之一和外送電的基地之一。目前寧東能源重化工基地規劃建設的八大電廠將形成兩千萬千瓦級的火電基地

( 三 ) 煤化工基地

:重化工項目區概況:寧東能源重化工基地重化工項目區位於銀川市東南約43公里處。西鄰黎家新莊和礦區中心,東鄰鴛鴦湖礦區,南為靈新井田北界,南北邊界與銀古高速公路平行,緊鄰銀川-青島高速公路古窯子出口。天然氣輸氣管線沿銀青高速公路一側敷設。項目區規劃面積13.57平方公里。項目區基本構成包括:煤炭間接液化項目區、煤基二甲醚項目區、煤基甲醇項目區、煤化工深加工區、液化產品加工區、自由投資區、公用和公共設施區。項目區主要原料之一的煤炭運輸由皮帶從礦井直接進入項目區,也可經鐵路專用線轉運。產品出廠主要靠鐵路專用線,少量由公路運輸。排水向南至石井子排洪溝,距離約5.5公里。排灰渣向東至車路溝,距離約3.5公里。項目區距銀川市、礦區中心區和銀古高速公路出入口均較近,入區企業生產、生活條件便利;輸水管道距離較短,地形平緩,場地平整費用較小,有利於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另外,項目區發展餘地較大,項目區附近仍有大片未開發用地,有利於形成經濟規模的集聚效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