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杞5號

寧杞5號

"生長結果習性:栽植6年,樹高1.6米,根頸粗6.38厘米,樹冠直徑1.7米。 寧夏之前共研究出寧杞1號、寧杞2號、寧杞3號、寧杞4號等枸杞品種。 從寧杞1號為代表的寧夏枸杞生產園內發現首個雄性不育種質個體

寧杞5號

寧夏“紅寶”枸杞又添新品種。歷經3年培育的枸杞品種“寧杞5號”日前通過寧夏回族自治區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該品種與目前的主栽枸杞品種“寧杞1號”相比,果粒更大,果肉更厚,品質更佳。 林木良種—寧杞5號簡介

寧杞5號寧杞5號
樹種:寧夏枸杞 學名:Lycium barbarum ‘Ningqi-5’
類別:無性系 通過類別:審定
編號:寧S-SC-LB-001-2009
申報單位:寧夏枸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銀川育新枸杞種業有限公司、寧夏枸杞協會
選育人: 秦墾、劉元恆、唐慧鋒、王自貴、李雲翔、樊雲芳、楊玲、李瑞鵬、焦恩寧、閆亞美、崔萍、吳廣生、文小強、王俊、安巍、曹有龍
“寧杞5號”,母樹1999年發現於“寧杞1號”生產園,後經無性擴繁形成無性系,遺傳背景不詳,選育工作由寧夏農林科學院、育新枸杞種業有限公司、寧夏枸杞協會合作完成,2004年~2008年以寧杞1號為對照,在銀川、中寧、同心等地進行區域試驗和生產試栽。在生產中表現豐產、穩產、果粒大、鮮食口感好、採摘用工省、種植收益高等綜合優勢。2009年通過寧夏林木品種審定,審定編號:在寧夏、新疆、青海也有較好的表現。果實性狀

鮮果橙紅色,果表光亮,平均單果質量1.1克,最大單果質量3.2克。鮮果果型指數2.2,果腰部平直,果身多不具棱,縱剖面近距圓形,先端鈍圓,平均縱徑2.54厘米,橫徑1.74厘米,果肉厚0.16厘米,內含種子15~40粒。寧夏地區夏季晴天食用鹼處理後4.5天可以制乾,果實鮮乾比4.3:1,乾果色澤紅潤果表有光澤,含總糖56%,枸杞多糖3.49%、胡蘿蔔素1.20毫克/100克、甜菜鹼0.98g/100g。較耐擠壓,果筐內適意承載深度30~35㎝。

植物學特徵

樹勢強健,樹體較大,枝條柔順。花長1.8厘米,花瓣綻開直徑1.6厘米,花柱超長、顯著高於雄蕊花葯,新鮮花葯嫩白色、開裂但不散粉,花綻開後花冠裂片紫紅色,盛花期花冠筒喉部鵝黃色在裂片的紫色的映襯下呈星形,花冠筒內壁淡黃色,花絲近基部有圈稠密絨毛,花萼2裂。葉色深灰綠色,質地較厚,“寧杞5號”老熟葉片青灰綠色,葉中脈平展,二年生老枝葉條狀披針形,簇生,當年生枝葉互生、披針形、最寬處近中部,葉尖漸尖,當年生葉片長3~5㎝,長寬比4.12~4.38。一年生枝條黃灰白色。嫩枝梢略有紫色條紋,當年生結果枝枝條梢部較細弱,梢部節間較長,結果枝細、軟、長,但不影響採摘。節間長1.3~2.5厘米,有效結果枝70%長度集中在40~70㎝之間,老熟枝條後三分之一段偶具細弱小針刺,結果枝開始著果的距離8~15厘米,節間1.13厘米。

生物學特性

物候期:在寧夏銀川4月13日萌芽,4月23日一年生枝現蕾、5月11日當年生枝現蕾,5月30日果熟初期,6月9日進入盛果期,7月16日發秋梢。
生長結果習性:栽植6年,樹高1.6米,根頸粗6.38厘米,樹冠直徑1.7米。枝型開張樹體較緊湊,幼樹期營養生長勢強、需兩級摘心才能向生殖生長轉化,一年生水平枝每節花果數2.1個,當年生水平枝起始著果節位8.2、每節花果數0.9個,中等枝條剪截成枝力4.5,非剪截枝條自然發枝力10.4,結果枝枝70%的有效結果枝長度集中在40~70㎝之間。

抗逆性

廮蟎、白粉病、根腐病抗性較弱,薊馬抗性強。雨後宜裂果。喜光照,耐寒、耐旱,不耐陰、濕。

經濟性狀

畝產240~260公斤,混等乾果269粒/50克,特優級果率100%左右。

栽培技術要點

栽植:園地宜選中壤或輕壤,地下水位不得高於100㎝。小面積人工耕作生產園,最終株行距1.5×2米,幼樹期可加倍密植。大面積人工耕作生產園,株行距1.0×2.8~3.0米,雄性不育無花粉,需配置授粉樹,適宜授粉樹寧杞1號、4號, 混植方式1:1~2株間混植,生產園需放養蜜蜂。
肥水管理:樹勢強需控制氮肥用量;根腐病抗性弱,施入有機肥一定要腐熟。定植當年畝施有機肥2m3“寧杞1號”尿素20公斤二胺30公斤、氯化鉀15公斤,以後隨樹體增大產量增多逐年增加施肥量,3~4年後進入盛果期,盛果期畝施有機肥4m3,尿素40公斤二胺60公斤、氯化鉀30公斤,鈣鎂複合肥20公斤,年灌水5~6次,盛果期可適量增加灌水次數,夏季高溫階段灌水以跑馬水為主,宜少量多次。
病蟲害防治:對於枸杞廮蟎、蚜蟲、枸杞紅癭蚊、枸杞銹蟎等害蟲應結合物候期加強預防,主花期儘可能避免使用農藥,入秋後需加強白粉病的防治。
整形修剪:
春季抹芽要早、勤,抽枝大於5㎝時需用剪刀剪除,切忌掰除,以免傷流;幼樹期需兩級摘心,促使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轉化;成齡樹選用圓錐形或自然半圓形樹形,一年生枝剪截留比例把握在各1/3較為適宜。春秋兩季徒長枝要隨有隨清,一年生枝成枝力過強,須在萌芽時疏除50%,確保單株果枝留枝量250條左右。
“寧杞5號”枸杞由銀川育新枸杞種業有限公司與寧夏枸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聯合開發,以目前主栽品種“寧杞1號”為母本選育成功。該品種與“寧杞1號”相比,其果粒大且均勻,易採摘,單顆果粒增重89%左右,約相當於兩顆“寧杞1號”;乾果肉厚,果肉增厚約25%;優等果率高,單位採摘費用低,經濟效益好,鮮果更美觀,口感更甜,主要活性成分含量更高。
寧夏之前共研究出寧杞1號、寧杞2號、寧杞3號、寧杞4號等枸杞品種。通過實驗栽培,“寧杞5號”的適應性、抗逆性等方面與“寧杞1號”相當,適合在寧夏灌區栽培。目前,該區已建立了種苗繁育基地,為大面積推廣奠定了一定基礎。

雄性不育種質枸杞YX-1(寧杞5號)

從寧杞1號為代表的寧夏枸杞生產園內發現首個雄性不育種質個體,暫定名為YX-1。YX-1植株生長正常,花器外形正常,雄蕊較短,蜜腺發育正常。雌蕊表現為花柱超長,柱頭髮育正常,子房正常;存在嚴重自花授粉障礙,強制性自交結實率為0,異花人工授粉結實率100%;花葯發育正常但功能異常,表現為花葯開裂,但花葯內無花粉散出,經過醋酸洋紅染色,無著色顆粒。
【作者單位】:寧夏農林科學院 寧夏銀川750002
【關鍵字】:寧夏枸杞;雄性不育;種質個體
【分類號】:S567.19
【DOI】:cnki:ISSN:1002-204X.0.2005-06-000
【正文快照】:
寧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系茄科枸杞屬多年生落葉灌木,是唯一被載入藥典的枸杞藥用品種[1]。寧夏枸杞歷史上用於栽培的品種主要有“小麻葉、大麻葉”等,目前生產上的主栽品種“寧杞1號”,是1987年鑑定,採用單株選優培育的品種。其栽培面積占全國枸杞栽培總面積的60%以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