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斧成金石書畫集

寧斧成金石書畫集,作者寧斧成,2007-12-1由榮寶齋出版社發行。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寧斧成金石書畫集寧斧成金石書畫集
綜觀先生的人生經歷和藝術實踐,他的全部金石書畫作品,都有一種撲面而來的書卷氣,其中還蘊涵著傳統的中和、含蓄、溫醇之美。觀者猶如飲下一杯清冽的甘泉,品嘗淡中平和之真味,對於當前社會上的物慾橫流或精神沉淪,不啻是一劑成教化、助人倫的清涼散。他的產生並能存在,並非孤芳自賞,而是彌合時空之反差的補償。藝術家只有切身感受,方能感受於觀者,藝術家真正悟到“談何容易”“困而不惑”時,也正是他對陳陳相因、世俗流弊的抗衡,所以他敢於亮出“斧派”和“斧牌”的旗幟。經過生活磨礪的藝術家,胸次之內的精神境界與現實的矛盾衝突常常會通過他的作品在不經意間流露,故有“虎口餘生”“寧靜廬”的藝術剖白和生活體味。先生治藝平生,一貫以局外人我自我在地屹立於藝林,從不趨勢,從不媚俗,也不固步自封,而是我行我素地聊以自娛,悠遊方外,先生的表白就是“不群”,或許這也是形成他獨具一格的基因。

先生的人品一直為世人所敬重。他生性淡泊,生活儉樸,與世無爭。一襲布衣、一雙灑鞋、一包紙菸就是他作為平民藝術家的形象。木板搭的畫案、破損的瓦硯、撿自北京房山的印章石料就是他全部的工作條件。他為人耿介,重情重友,言必信行必果。先生在世時,登門拜訪與求教者甚眾,他對求學者總是不分長幼,以誠相待,甚至為家境困難的學生提供一簞食一宿席,為回復學生的一封信他會親自跑到學校。他總是以平白通俗的語言講解自己對藝術創作的領悟,親自為求學者批改作品並書寫了大量的範本供學生臨習,朋友或求學者索要他的作品時也必是慨然允諾,有求必應。

古人云“人品即畫品”。冷靜、平淡、清奇是先生人品與藝品的高度合一,他晚年所處的年代,生活物質極度匱乏,精神桎梏極為沉重。用先生老伴的話說,他會“揣上兩個乾餅子,扛上釣魚桿早出晚歸”,在幾近斷炊的時日,他會到故宮博物院繪畫館,佇立在虛谷作品前打發時光。如此舉止或為躲進蘆塘成一統,或是在藝術宮殿尋覓知音,也只有先生自知了。豈料一塊“李福壽筆莊”的牌匾,把書法愛好者目光吸引到琉璃廠;一鈕“不容易”的篆刻,得到大報的垂青發露;指畫山水懸之榮寶齋壁間,竟與大師潘天壽為作等價齊觀。這種無常之中的反常狀況,似是迴光返照。十年動亂,狂飆天降,瞬間橫掃。先生在藝術的“壯年”飄然而去,使人唏噓,他是為藝殉身,抑或是身自潔來還潔去,只留清風滿乾坤!大家掩卷之後也許會有無盡的回味與遺感。

目錄

沈鵬題字

序言

寧斧成的金石書畫藝術

繪畫作品

蘭石

豀山秋色

時蔬

素艷香風

世愛和平

秋聲

玉笏

蕉石

梅石

重山疊翠

珍饈

竹石

余香

百壽

遠矚

怪石

南宮拜石

殘荷

泰山石敢當

抖空竹

清香

拜石

松風

逾珍

秋風

蔬果

八哥

玉蘭

葫蘆

石榴

蔬菜

蕉陰

書香

守望

雙壽

枇杷

蘿蔔·蘑菇

益壽延年

牧牛圖

柳岸

梅花

葡萄蘋果

小園風味

幽香

菊石

三不願意

月下雙舟

牧鴨圖

玉米

秋色

蘭石

梅蘭竹菊四條屏

秋山

江中漁笛

秋林暮鴉

枇杷、果

西瓜

蓮藕

白菜

水仙

梅花

水仙

百合

枇杷

蓮蓬、藕

鳳梨

萬年青

梅花

芭蕉·蟬

窺視

八哥

月季

秋實

獨吟

捕蟬圖

獨釣

松濤

寒林積雪

聊以寄歸鴉

憑欄觀荷

觀瀑

楓林訪友

漫步松溪

秋林書屋

無題

魚戲

棕櫚

牧牛

雪梅

虎唬

幽居

寒林詩意圖

草堂環翠圖

書法作品

隸書對聯

隸書對聯

隸書橫幅

隸書對聯

篆書對聯

隸書

篆書

隸書對聯

篆書

隸書對聯

臨石鼓文

臨《文娟鼎》

隸書對聯

臨秦詔版

篆書對聯

隸書對聯

行書詩詞

楷書詩詞

隸書對聯

篆書

隸書碑文拓片

篆書詩詞集聯

隸書詩詞集聯

行書白石老人句

隸書對聯

篆書對聯

楷書詩句

隸書對聯

篆書對聯

隸書詩句集聯

隸書杜甫詩

隸書詩詞

隸書詩詞集聯

隸書毛澤東詩詞

臨《三公山碑》

臨《石門頌》

篆書題簽

隸書對聯

隸書

隸書

隸書

臨《張遷碑》

臨《禮器碑》

金石作品

寧斧成印石集粹

寧斧成先生大事年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