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隅厚喙菊

察隅厚喙菊

察隅厚喙菊(學名:Dubyaea tsarongensis)為菊科厚喙菊屬的植物,為中國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國大陸的西藏、雲南等地,生長於海拔2,500米至4,100米的地區,見於山坡流石灘或高山草甸,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種中文名:察隅厚喙菊
察隅厚喙菊察隅厚喙菊

種拉丁名:Dubyaea tsarongensis (W. W. Smith.) Stebbins
科中文名:菊科
科拉丁名:Compositae
屬中文名:厚喙菊屬
屬拉丁名:Dubyaea
國內分布:分布雲南(貢山、德欽)、西藏(察隅),生於山坡流石灘及高山草甸,海拔2500—4100米。
海 拔:2500-4100
命名來源:[Journ.Bot.Brit.For 75: 17. 1937]
中國植物志:80(1):085
族中文名:菊苣族
族拉丁名:LACTUCEAE Cass.
亞科中文名:舌狀花亞科
亞科拉丁名:CICHORIOIDEAE Kitam.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10一28厘米,有短或較長的根狀莖。莖纖細,基部直徑不足1毫米,或較粗壯,基部直徑達3毫米,通常不分枝或自基部或上部有1條長或短的花序分枝,全部莖枝光滑無毛。基生葉多數,蓮座狀,通常匙形,少橢圓形,長1.5—11厘米,寬O.5—1.5厘米,頂端幾圓形,有小尖頭,基部漸狹成有翼或無翼的葉柄,柄長1—5厘米或無柄。莖生葉少數,1—3枚,極小,鑽形,但在較粗壯的植株上,莖生葉通常4枚,比基生葉稍小,倒披針形、披針形,無柄,基部有時耳狀擴大半抱莖,頂端漸尖;全部葉邊緣全緣,無鋸齒或邊緣有稀疏的小尖頭,兩面光滑無毛。頭狀花序單生莖頂或植株有2枚頭狀花序,頭狀花序在莖枝頂端排成聚傘狀花序,通常下垂或歪斜。總苞寬鍾狀,長約1.4厘米,寬1—2厘米,黑色或黑綠色;總苞片3—4層,外層卵形,長6毫米,寬3毫米,中內層披針形、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o.8—1.4厘米,寬2—3毫米,全部總苞片頂端急尖,外面無毛。舌狀小花黃色,約16枚。瘦果淡黃色,幾紡錘形,長5毫米,頂端截形,無喙,有多數(約11條)不等粗的縱肋。冠毛2層,淡黃色,長8毫米,細鋸齒狀,易折斷。花果期8—10月。

產地分布

分布雲南(貢山、德欽)、西藏(察隅),生於山坡流石灘及高山草甸,海拔2500—4100米。

菊科·厚喙菊屬植物

厚喙菊屬(Dubyaea DC.),菊科,有厚喙菊等10種,產喜馬拉雅地區至我國西南部,中國10種均產。直立、稍分枝草本;葉不分裂,有齒缺;頭狀花序少數,同性,舌狀,多花,近傘房花序式排列;總苞片覆瓦狀,外面的有小刺;花序托無托片;花冠全部舌狀,兩性,黃色,花柱分枝略扁;瘦果壓扁,有線條,有短喙;冠毛白色,多列。本屬有時被歸併於Lactuca 屬內當為一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