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道呂覽

察道呂覽

《呂覽》內容駁雜,本書《察道呂覽》即選取了書中對今天有益的語句,從謀略、管理、修身、人才這四個方面來做現代闡釋與解讀,希望讀者能從中學到對自己有用的知識和智慧。

基本信息

主要信息

字 數: 90000
版 次: 1
印刷時間: 2009-9-1
印 次: 1
紙 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802570344
包 裝:平裝
定價28.00

內容簡介

《呂覽》即《呂氏春秋》,是戰國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後)呂不韋和他的門客編撰而成的,集了三派(儒、法、道等)著作。此書共分為十二紀、八覽、六論,共十二卷,一百十六篇,二十餘萬字。呂不韋自己認為其中包括了天地萬物古往今來的事理,所以號稱《呂氏春秋》。
《呂覽》內容駁雜,本書《察道呂覽》即選取了書中對今天有益的語句,從謀略、管理、修身、人才這四個方面來做現代闡釋與解讀,希望讀者能從中學到對自己有用的知識和智慧。

目錄

謀略篇
夫以湯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則止矣。
三代之興王,以罪為在己,故日功而不衰,以至於王。凡說者,兌之也,非說之也。
天生人也,而使其耳可以聞,不學,其聞不若聾;使其目可以見,不學,其見不若盲;使其口可以言,不學,其言不若爽;使其心可以知,不學,其知不若狂。
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其短。
制乎嗜欲無窮,則必失其天矣。
古之聖王有義兵而無有偃兵。
處大官者,不欲小察,不欲小智。
管理篇
萬人操弓,共射其一招,招無不中。
上為天子而不驕,下為匹夫而不恬。此之謂全德之人。
有道者不察所召,而察其召之者,則其至不可禁矣。
凡生之長也,順之也;使生不順者,欲也。
公則天下平矣。
古之善為君者,勞於論人而佚於官事,得其經也。
善響者不於響於聲,善影者不於影於形,為天下者不於天下於身。
心得而聽得,聽得而事得,事得而功名得。
楚人生乎楚、長乎楚而楚言,不知其所受之。
欲勝人者,必先自勝;欲論人者,必先自論;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賞不善而罰善,欲民之治也,不亦難乎?
修身篇
太上反諸己,其次求諸人。
物也者,所以養性也,非所以性養也。
今有聲於此,耳聽之必慊已,聽之則使人聾,必弗聽。有色於此,目視之必慊已,視之則使人盲,必弗視。有味於此,口食之必慊已,食之則使人痦,必弗食。
所以入者變,其色亦變。
凡學,必務進業,心則無營。
樂之務在於和心,和心在於行適。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心必和平然後樂。
流水不腐,戶樞不螻,動也。
人才篇
水泉深則魚鱉歸之,樹木盛則飛鳥歸之,庶草茂則禽獸歸之,人主賢則豪傑歸之。
民無常處,見利之聚,無之去。欲為天子,民之所走,不可不察。
凡論人,通則觀其所禮,貴則觀其所進,富則觀其所養,聽則觀其所行,止則觀其所好,習則觀其所言,窮則觀其所不受,賤則觀其所不為。
外舉不避讎,內舉不避子。
先王之教。莫榮於孝,莫顯於忠。
義之大者,莫大於利人,利人莫大於教。
行德愛人,則民親其上;民親其上,則皆樂為其君死矣。
取民之所說而民取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