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城鄉水口塘

富城鄉水口塘

富城鄉水口塘小組,位於江西省會昌縣富城鄉富城村,臨近富城墟,交通便利,民風純樸,熱情善良,古時從北方南遷至此,均為客家人,通行客家方言,均為曾姓。 據傳,清朝末年由坢塘村遷至現居地,戶籍數十戶,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之前基本群居在老屋,現大部分分散居住在安下殿、圩鎮周圍。

水口塘背景

富城鄉位於江西省會昌縣東南部,與福建省武平縣接壤,距縣城13千米。面積230k㎡,人口1.5萬人。轄富城居委會,富城、磜頭、桂坑、雷田、嶺下、大洞、小砂、半逕、粗石壩、板坑、余屋洞、林珠、泮塘等13個行政村,鄉政府駐富城圩。

民居二 民居二

會富公路、會河公路穿越鄉境,板坑林場在境內。

行政代碼:360733200(富城村)郵政編碼:342621 長途區號:0797 人口:約1.5萬人 面積:230km2 身份證前六位:360733 行政級別:鄉 人口密度:65人/km2 隸屬政區: 會昌縣 因富裕幸福之意更名為富城。解放前,為富城保,屬永隆區。解放初期屬永隆區;初級社和高級社時屬城關區。1958年成立東風公社,1960年設立富城、上洋、泮逕三個公社;1968年三個公社合併為富城公社。1984年改富城鄉。1997年,面積230.7平方千米,人口1.5萬,轄磜頭、桂坑、雷田、嶺下、大洞、霞山、小沙、半逕、粗石壩、板坑、余屋洞、林珠、泮塘、富城、東坑15個行政村。

全鄉水利資源相當豐富,是石壁坑水庫源頭,轄區內小(一) (二)型水庫電站6座,水庫容量160餘萬立方,年發電量20萬千瓦時。通過農業、林業山地開發,資源招商帶動了全鄉經濟的發展,解決了鄉村部分債務,同時也解決了農村剩餘勞力2500餘人,有力地促進農民增收、財政增長。

旅遊

滴水寨

滴水寨 滴水寨

距離水口塘約10公里,位於富城鄉板坑村的大歐坑,是一處十分壯觀的瀑布飛泉。因為這裡常年有水流,所以當地人稱之為滴水寨瀑布。該瀑布落差足有60多米,聲音洪大,成為當地一大奇觀。

滴水寨瀑布四周群山環抱,森林茂密,鳥語花香。瀑布面寬約10餘米,底寬約20米。瀑布從60多米高的深山密林處飛瀉而下,落入山腳。

水流瀉入陡壁草叢,浪花飛濺,恰似一掛簾幕。遠遠望去,還真有點“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感覺。近觀這飛流直瀉的美景奇觀,人們無不為之讚嘆不巳。

近幾年來森林植被保護得好,滴水寨瀑布四季水流不斷,水十分清;一到雨季,聲音更大,場面更是壯觀。

休閒垂釣農家樂

富城水口塘附近風景優美,氣候宜人,峰巒疊嶂,甚為驚奇。水口塘距縣城僅半小時車程,交通極為便利,周末節假日,來到水口塘緩解你的城市病,還你一個健康愉悅的身心。

呼吸天然氧吧

原始森林 原始森林

富城水口塘附近,可稱之為天然氧吧,境內綠水環繞,森林茂密,樹高林深,空氣中負氧離子比重極高, 在安靜、芬芳、優美、幽深的森林環境中,人們的嗅覺、聽覺和思維活動的靈敏性可得到增強。

富城的森林中含有大量的“空氣維生素”——離子,它可以改善機體神經系統功能,促進人體新陳代謝,提高機體免疫能力,間接治療高血壓,神經衰弱、心臟病、呼吸道疾病等。

常說,到北京之後,不到長城非好漢;同樣的,來到會昌,不來富城非好漢!

自然資源

有機生態農產品 有機生態農產品

全組位於地勢較低的武夷山余脈盆地周圍,屬重 丘山陵地區,氣候溫和,溫差明顯;雨量充沛。適宜各種植物、農作物生長。

主要植被有松木、杉木、樟木、楓荷木、栗木、桐木等雜木竹及主要植物有山姜子、松脂和山上盛產的香菇、黑木耳、冬筍、茶葉、蜂蜜等土特產。

主要作物有水稻、甘蔗、大豆、花生、蔬菜、菸葉、紅薯等農產品。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較完善,富東國小(富城中心國小)和富城初級中學均位於水口塘附近,教育設施較為便利

文化風俗

水口塘,均為純正客家人,民風淳樸、熱情好客,繼承了前代的客家傳統習俗,特色的樣神(廟會)、打龍燈等。

春節

屋誇人團聚,大年三十,殺雞宰豬,用牲畜的鮮血祭拜祖先,在祖堂、灶神處、前門處上香;年初一早上和中午吃清淡的,不能沾葷;之後一直可到元宵節走親訪友,我們叫【xi 人 ka】

元宵節

傳統文化,與全國各地傳統相差無幾

清明節

節前家族長者安排祭祀流程,由男丁負責,去宗族墓地掃墓【祭青】,掃墓完之後,一般按照輪流的方式每年在不同的人家吃飯,當然是整個家族的人坐在一起。

端午節

與中國各地傳統民俗相差無已

中秋節

家人團聚

曾姓介紹

曾

曾(Zēng)氏——百家姓排184位(中國姓氏排行第32位,台灣第18名)——是軒轅黃帝的後代,夏禹王(禹姓姒氏)的六十三世孫。[span]黃帝二十五子昌意為曾姓之祖,昌意生顓頊,顓頊生鯀,鯀生禹。堯命 禹父親鯀治理水患,而鯀治水九年無效。舜繼承堯位後仍命鯀治水,結果勞民傷財而沒有消除水患,於是便殺鯀於羽山,舜並命鯀子禹繼續治水。禹受命後,為了治理水患從二十歲開始,歷時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採用疏導的方法,終於消除了水患。因獲得重大的歷史功績,舜讓禹繼位成為部落聯盟首領。後世尊稱為大禹。禹繼承舜位後制定了刑法嚴格懲罰違令者,因而勢力日益強大。時過多年後他因年老力衰,按當時禪讓制應讓東夷部落聯盟首領皋陶的兒子伯益做繼位人,因皋陶父子都幫助禹治水。但禹死後眾多部落聯盟的首領卻反對伯益而歸順禹的兒子——啟。啟聯合各部落首領的勢力,殺掉伯益而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其建都於陽城,即今河南登封縣的東南部。啟生仲康,康生帝相,相生少康,少康封其次子曲烈為甑子爵,在甑(今山東臨沂市蒼山縣向城鎮)建立鄫國,為鄫國之始。古以封地為姓,曲烈便從此姓鄫。少康的這一房子孫所建的鄫國歷經夏、商、周三代,大約相襲了近兩千年,一直到春秋時代,即公元前567年才被莒國所滅。這時候,懷著亡國之痛的太子巫出奔到鄰近的魯國,並在魯國做了官。其後代用原國名“鄫”為氏,除去邑旁,表示離開故城,但不忘先祖,稱曾氏,此為曾氏得姓之始。後人尊曲烈世子巫為曾氏第一世祖。從曲烈至巫改為曾姓,經歷54傳至巫,58傳至曾參。曾參,俗稱曾子,字子輿,春秋末魯國南武城人(今山東省濟寧市嘉祥縣滿硐鄉南武山村,一說山東省臨沂市平邑縣魏莊鄉南武村)。生於周敬王丙申(十五)年(公元前505年)十月十二日,十六歲拜孔子為師。盡傳孔子之孝。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認為‘忠恕’是孔子一以貫之的思想,提出:慎終(慎重地辦理父母的喪事),追遠(虔誠地追念先祖),民德歸厚,犯而不校(計校)的主張。《大戴禮記》對其言行記載甚詳,相傳《大學》一書是他所著,後世尊為“宗聖”。如今曾姓均以宗聖公曾參作為自己的開派祖先。宗聖公曾參是武城曾氏的開派祖先。曾參字子輿,巫的五世孫,生於東魯,移居武城,十六歲拜孔子為師。孔子的孫子孔汲(子思子)師從參公,又傳授給孟子。因之,曾參上承孔子之道,下啟思孟學派,對孔子的儒學學派思想既有繼承,又有發展和建樹。他的修齊治平的政治觀,省身、慎獨的修養觀,以孝為本的孝道觀影響中國兩千多年,至今仍具有及其寶貴的的社會意義和實用價值,是當 今建立和諧社會的,豐富的思想道德營養。曾參以他的建樹,終於走進大儒殿堂,與孔子、孟子、顏子(顏回)、子思子比肩共稱為五大聖人。曾氏出自姒姓,為夏禹的 後裔。相傳帝舜時,鯀的妻子因夢食薏苡而生禹,故帝舜便賜予禹姒姓。據《世本》、《元和姓纂》及《姓氏考略》所載,相傳夏禹的第5世孫少康中興了夏室後,曾把自己最小的兒子曲烈封於一個叫“鄫”的地方,在今 山東省蒼山縣西北。其後代用原國名“鄫”為氏,後去邑旁,表示離開故城,稱 曾氏,就此世時代代承襲下來,一直流傳到今天。中國五聖人之一的 宗聖—— 曾子乃巫公之五世孫。曾氏 家族長久以來未曾有被外族或外姓冒姓的記錄,如今曾姓的 中國人,都是一脈傳自太子巫,系出上古聖君夏禹,名副其實的四千年前是一家。當代中國少數民族中土家族、彝族、苗族、黎族有此姓,但有大部分是漢改少民而來,而且絕大部分少民曾姓的父系都是漢族,因為與當地少民雜居而改的,但從祖輩的族譜可以知道是較純正的漢族所以“天下一曾無二曾”是正確的,四千年前是一家,不要身份證的民族身份所迷惑。富城鄉水口塘均為曾姓,字輩多為:昭、憲、慶、繁、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