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雲奧林匹克公園

奧林匹克公園位於北四環中路的北部。具體的範圍是,北至清河南岸,南至北四環中路,東至安立路、北辰東路,西至林翠路與北辰西路。森林公園占地680公頃,國家體育中心占地405公頃,兩者相加1085公頃,在行政區劃上歸屬於北京朝陽區的大屯鄉與窪里鄉。

基本信息

[編輯本段]【場館名稱】
奧林匹克森林公園
鳥巢(國家體育場) 水立方(國家游泳中心) 摺扇(國家體育館)
[編輯本段]【建設地點】
奧林匹克公園位於北四環中路的北部。具體的範圍是,北至清河南岸,南至北四環中路,東至安立路、北辰東路,西至林翠路與北辰西路。森林公園占地680公頃,國家體育中心占地405公頃,兩者相加1085公頃,在行政區劃上歸屬於北京朝陽區的大屯鄉與窪里鄉。
[編輯本段]【賽時功能】
曲棍球場、射箭場、網球場
[編輯本段]【場館簡介】
奧林匹克公園地處城市中軸線北端,位於北四環的邊上,北辰橋。總占地面積1135公頃,分三個區域,北端是680公頃的森林公園;中心區(B區)、291公頃,是主要場館和配套設施建設區;南端114公頃是已建成場館區和預留地,中華民族園也納入奧林匹克公園範圍內。
奧林匹克公園依託亞運會場館和各項配套設施,交通便捷,人口集中,市政基礎條件較好,商業、文化等配套服務設施齊備。
奧林匹克公園的規劃將著眼於城市的長遠發展和市民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使之成為一個集體育競賽、會議展覽、文化娛樂和休閒購物於一體,空間開敞、綠地環繞、環境優美,能夠提供多功能服務的市民公共活動中心。
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位於北京北中軸線端點,占地面積315公頃,是城市傳統中軸線的延伸,意喻中國千年歷史文化的延續。集中體現了“科技、綠色、人文”三大理念,是融合了辦公、商業、酒店、文化、體育、會議、居住多種功能的新型城市區域,區域內有完善的能源基礎、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
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是舉辦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主要場地,擁有:亞洲最大的城區人工水系、亞洲最大的城市綠化景觀、世界最開闊的步行廣場、亞洲最長的地下交通環郎。北京新奧集團有限公司受北京市政府委託目前負責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奧運工程配套設施建設,包括地下交通聯繫通道工程、地下車庫、地下空間及下沉花園、中軸鋪裝、龍形水系、中軸樹陣、景觀綠化、規劃一~六路、演播塔、賽時停車場、娘娘廟綠化、暗挖通道等12項工程。
[編輯本段]【場館規模】
奧林匹克公園位於北四環中路的北部。具體的範圍是,北至清河南岸,南至北四環中路,東至安立路、北辰東路,西至林翠路與北辰西路。森林公園占地680公頃,國家體育中心占地405公頃,兩者相加1085公頃,在行政區劃上歸屬於北京朝陽區的大屯鄉與窪里鄉。
2008年,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向南擴展,直抵大都土垣,曹八里將徹底消泯。
按照規劃,窪里鄉的羊坊、窪里村、西下清河、東下清河、汪家村、關西莊、九江口、北溝泥河、南溝泥河、仰山村、窪邊村、龍王堂;大屯鄉北頂村、老虎廟、豹房與岔道口,成為北京奧林匹克公園的征地對象。
[編輯本段]【場館設施】
北京奧林匹克公園位於城市中軸線的北端,面積約1215公頃,其中包括760公頃的森林綠地,占地50公頃的中華民族博物館以及占地405公頃的展覽館、體育場館及奧運村。
奧林匹克公園是北京舉辦2008年奧運會的心臟,容納了44%的奧運會比賽場館和為奧運會服務的絕大多數設施,這些場館和設施包括:
比賽場館:共有14個,可進行15個項目的比賽。其中有4個比賽場館設在展覽館內。
奧運村:占地80公頃,建築面積約47萬平方米(公寓36萬平方米,其他11萬平方米),可供16000名運動員、教練員及其隨行人員居住,鄰近主要比賽場館。奧運村分為居住區和國際區,環境優美,舒適方便,安靜安全。
記者村:占地30公頃、建築面積約40萬平方米,記者到達公園內的比賽場館,時間不超過6分鐘。
[編輯本段]【場館歷史】
從20世紀80年代初北京的規劃研究來看,奧林匹克公園(當時稱為國家體育中心)的選址就開始考慮北京北中軸區,後來在申報前又有過爭議,有反對選址北城,建議採納南城方案的,即選址在東南四環與京津塘高速公路東南角或者亦莊。
這些意見認為:第一,北中軸選址地區原來是大面積的森林和綠地,因北京大半年的風向是西北風,幾年施工下來,這裡會給朝陽區(包括 CBD 商業中心區)、東城區乃至城中心(尤其東北區),甚至經濟技術開發區都帶來大量的塵土,空氣品質會降低。第二,東北兩面的四環路現在已經非常擁擠,如果把奧體中心和國際展覽中心兩個巨大的磁場再放在一起,將會嚴重增加交通負荷,雪上加霜。第三,朝陽區已經規劃了商業中心,在這裡再規劃一個展覽中心有重複建設的可能。第四,把國體中心放在南城,可以“開發北京大南部”,平衡北京市內部的貧富差距 。
[編輯本段]【場館優勢】
符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可以以舉辦奧運會為契機,發展建設城市中軸線北部地區,形成新的城市公共活動中心和新的城市形象。
用地位於市區中心地區和綠化隔離帶的交接地帶,環境優美。
場館集中程度高,與其他舉辦奧運會相關設施距離近、聯繫方便。
城市的主要快速環線——四環、五環路穿過公園內部,交通方便。
周圍城市建設區已基本形成,基礎設施較為完善。
周邊地區人口比較密集,配套設施完善,有利於賽後使用 (見北京奧林匹克公園規劃設計方案徵集書)。
[編輯本段]【場館選址】
2001年以北城方案為奧運主會場選址進行的申奧活動取得成功,這至少說明選址北城的決定對於申奧是成功的。次年年中舉辦的“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國際規劃方案徵集”繼續堅持北城方案,以中軸線北區的這塊地區作為基地進行。從此坐落在北京中軸線北端四環和五環之間的奧林匹克公園成為2008年北京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主會場 ( 它是總規劃用地約 1135 公頃,內容包括中軸線、森林公園、元大都遺址公園、奧運中心區。其中奧運中心區北區包括會展博覽設施、文化設施、商業服務設施、運動員村、地下停車設施、集中公共綠地和廣場以及體育設施:8 萬人國家體育場,1.8 萬人國家體育館,1.5 萬人國家游泳中心,奧林匹克公園射箭場等,奧運中心區南區包括原有亞運會體育設施、新建網球中心和曲棍球場。),而北城方案,在體現奧運文化與北京城市歷史的交融上,也漸漸表現出其突出的優勢。
[編輯本段]【規劃方案】
在一片神秘的湖泊里,南北2.3公里長的“千年步道”徐徐沉入,遠方一蔥蔥綠嶺穩穩地壓於軸線之上,頗具北京古城之內景山之於故宮的神韻。
“千年步道”上設計著中華文明上至三皇五帝,下至宋元明清各個歷史時期的紀念性標誌物,其盡端的湖泊則與軸線東側的奧林匹克運河組成一條巨大的水龍,與北京古城區內中軸線西側的水龍——什剎海、中南海遙相呼應,形成對稱式布局。這樣,已延伸至26公里長的北京城市中軸線成為了一個人文與山水相融的整體。一條由亞運會場館、國家體育場、體育英雄公園組成的斜軸,又與“千年步道”相交於一巨型廣場,並延伸至巍巍燕山之中。
“人類文明成就的軸線”——北京奧林匹克公園規劃方案一等獎獲得者美國薩薩基公司與天津華匯工程建築設計有限公司,在他們的合作方案里詮釋著對中國文化的理解。
這個被7個國家13名評審推薦為北京奧林匹克公園規劃設計徵集活動一等獎的方案,已被基本確定為實施方案的基礎,標誌著中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體育設施建設藍圖已邁出關鍵性一步。奧林匹克樂章已譜下東方風韻的序曲,漸次高旋的交響側耳可聞。
一、互聯互通的地下結構工程
1.地下交通聯繫通道
地下通道總投資約11億元(平均每延公里約1.17億元)。設計鋼筋用量8.77萬噸,混凝土用量32.12萬立方米。主體結構布置在南一路、湖邊東路、北一路北側及景觀西路的地下,全長9.9公里,其中主通道長4.5公里,把地下商業、公共地下車庫、捷運及建築物連線成互聯、互通、互用的地下公共空間。
地下通道相對標高最深處約-18.0米,大部分處於-13.0米左右,主體橫斷面淨空為12.25mX3.5m。通道採用單向三車道逆時針的交通組織方式,全線共設有13個出口和12個入口與市政道路相連線,同時,設定34個出入口與各場館地下車庫相連。
通道底部鋪設90cm抗浮級配鋼渣16.5萬噸,路面結構總厚度為44cm ,其中3cm改性瀝青、5cm中粒式瀝青混凝土、36cm石灰粉煤灰鋼渣混合料。通道頂部刷漆,側壁裝飾防火板。地下通道設有:通風系統、消防系統、人員逃生系統、給排水系統、照明系統、監控系統等。
2.地下車庫工程
地下車庫工程總建築面積3.78萬平米,其中地上建築面積1200平米,地下36600平方米,地下一層層高4.5米,地下二層層高3.8米。機動車停放數量1037輛,其中地下一層停車523輛,地下二層停車514輛。
地下監控中心總建築面積1675平方米。地下一層層高5.5米。由成府路交通監控中心、地下通道交通監控中心以及中區地面景觀控制中心組成。
地下車庫自2005年10月開工,於2006年6月23日正式封頂。
3.地下空間及下沉花園
地下商業建築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4.35公頃,總建築面積24.03萬平方米;地下機動車停放數量1318輛,地下腳踏車停放數量3597輛。
商業由三大部分組成:大屯路以南、下沉花園以西是I段商業;大屯路以南、下沉花園以東為II段商業;大屯路以北為 III段商業。
I段商業:地下一層,局部地下二層。北側與中心區捷運站相連且與大屯路大容量公交轉乘站相通,西側地下二層與會議中心區地下過街通道相連方便來往的人流的使用。建築層高6米。
II段商業:地下兩層。商業內容:主力店、百貨商店、餐飲、影院、健身休閒中心小型商店、超市等商業設施,建築層高6米;
III段商業:地下一層,層高為5米。設定餐飲、小型商業等。
地下商業自2006年1月底開始土方施工,2006年6月開始結構施工,至2006年12月28日結構封頂。其中,鋼筋總用量6.1萬噸,混凝土總用量31萬立方米。
二、獨具特色的景觀體系
規劃總用地面積97.52萬平方米。其中,重要景觀面積86.87萬平方米。綠化面積38.96萬平方米,占40%;龍形水系面積18.38萬平方米,占18.8%;道路廣場面積40.18萬平方米,占41.2%。
1.中軸鋪裝
中軸鋪裝面積39.8萬平方米,總長度為2.4公里,寬160米。其中,中軸大道及廣場為石材鋪裝,鋪裝面積16.9萬平方米;樹陣區域為透水磚鋪裝,鋪裝面積13.4萬平方米。地下管線包括雨水、污水、給水、中水、直飲水、電力、電信、弱電、照明及雨洪收集系統等。
2.龍形水系工程
貫穿奧林匹克中心區的龍形水系總長約2.7公里,水面寬度20~125米,總水面面積為18.3萬平方米,水深0.6~1.2米,設定多處音樂噴泉、動態噴泉等水景景觀。
北端設處理站,通過管道將水輸送至南端,水面南高北低,高差為2.6米,水體自流流回處理站,過路部分通過連通管相連。
河床分為:
硬質河床-位於主場東、南側
自然河床-位於地下空間上部
軟質河床-位於大屯路以北
3.中軸樹陣
奧林匹克公園中軸景觀大道是北京市中軸線的北部端頭,以綠地、樹陣漸變得連續排列,使森林公園的自然感與鳥巢的現代感形成和諧的過渡。中軸樹陣區長2.4Km,寬100m,設計苗木9種,共2942株,其中,中軸大道兩側為D20~25cm銀杏554株。包括銀杏、油松、毛白楊、國槐、饅頭柳、小葉白蠟、欒樹、元寶楓、海棠等。截至目前,累計完成苗木2133株。
4.景觀綠化工程
景觀綠化工程包括北側休閒區、東岸自然花園、四環銜接綠化帶等,提供現代、舒適、優雅的休憩環境和宜人的景觀,與680公頃的森林公園構成亞洲最大的城市綠化景觀。
休閒花園占地面積10.8公頃,是中軸盡端與森林公園相接處的過渡地段。該區域人流量相對較小,景觀植被設計突出了人與自然的和諧,是奧林匹克公園中區的自然式文化生態休閒花園。截至目前,綠化種植基本完成。
東岸自然花園占地面積6.3公頃,在水平方向上與中軸相互對應,各個場地之間通過靈活的形式相互穿插,連線起來,給人一種新穎多變的空間感受;水邊使用一些應時花卉和奧運會期間開花的花灌木,突出水邊的色彩景觀。截至目前,綠化種植基本完成。
四環銜接帶占地面積6.5公頃,是中心區與城市其它區域的連線處,主要景觀形式以綠化為主。主調突出,大片簡潔、成片成林種植。截至目前,綠化種植基本完成。
[編輯本段]【主要建築】
1.國家體育場(鳥巢)簡介
國家體育場是奧林匹克公園的標誌性建築物之一,它位於中心區中軸線東側、龍形景觀水系的西側。同國家游泳中心、國家體育館分列於中軸線兩側。
國家體育場基地占地面積78000㎡,並附帶一個400米跑道的永久性熱身場地,總建築面積約260,000㎡,永久坐席8萬人,臨時坐席2萬人,建築高度約68米。
2.國家體育館簡介
國家體育館是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內的三大重要場館之一,位於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的南部。規劃建設用地約6.87公頃,主體建築緊鄰城市中軸線,並與國家體育場相對於中軸線均衡布置,建築面積約80,000 ㎡ ,建築高度約40米,是北京最大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多功能運動、健身、休閒中心。
3.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簡介
國家游泳中心位於北京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的南部,規劃建設用地約6.29公頃,總建築面積約80,000㎡,建築高度31米。
4.會展中心簡介
會展中心位於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的中部,城市中軸線西側、規劃建設用地約12.2公頃,總建築規模約260,000㎡,建築控制高度為60米。
[編輯本段]【相關資料】
1.最大露天劇場將亮相奧林匹克公園
獲悉,一個能容納2萬人的北京最大露天劇場將於2007年底前亮相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劇場以山水為背景,配合幻妙的音樂噴泉,將成為北京奧運會期間最引人注目的景觀。
2.捷運奧林匹克公園站
奧林匹克公園站全長349.7米,車站主體長為228.2米,寬24.9米,面積達12936平方米。車站與現在的捷運1、2號線車站相同,為雙層島式車站。該站將有5個出入口、兩個應急出口和兩個殘疾人升降梯。據施工方中鐵電氣化集團有關人士透露,奧林匹克中心區建成後,所有公車輛、社會車輛都將在地下行駛。奧林匹克中心區地下東西走向分別有南1路(北四環往北150米處)、成府路(鳥巢和國家體育館之間)、大屯路、北1路(科薈路南側350米處)。此外,整箇中心區地下有一個周長8.6公里的地下環廊,這些環廊既連線了地下各條道路,而且將中心區地下的8個車庫有機連線在一起。
3.2008之後奧林匹克公園將建商業廣場
獲悉,2008年之後奧林匹克公園將建24萬平方米的商業廣場,奧運會場館在賽後有望全部對公眾開放。據奧林匹克公園業主單位———北京新奧集團負責人介紹:奧林匹克公園將建設24萬平方米的商業廣場,體現“融入風景中的時尚天堂”,占地面積17.3公頃,總建築面積24萬平方米,相當於兩個半東方廣場。匯聚國際化現代時尚商業,承“風情商MALL”的國際化創新購物理念,匯集12大類國際商業聚合體。該商業廣場看中的是來自全國“每年數百萬的旅遊者”。
另外,為了更好地利用比賽場館,本屆奧運會的比賽場館和訓練場館在奧運會結束後有望全部對市民開放。水立方里不但能游泳,還有戲水樂園可以玩。本市還將重點培育中國網球公開賽、環北京國際公路腳踏車賽等6大國際品牌賽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