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街鎮

寅街鎮

寅街鎮位於彌渡縣中部。面積207平方千米,人口4.6萬人(2006年)。轄寅街、武邑、東風、河東、栗樹、高營、永豐、大莊、勤勞、朵祜、瓦哲11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寅街,距縣城8.5千米。海勐公路過境。

基本信息

村鎮概況

地處彌渡縣中南部,集壩區、山區、半山區為一體,東與祥雲縣毗鄰,南與苴力鎮和密祉鄉接壤,西連巍山縣,北接彌城鎮,鎮政府所在地寅街距縣城10公里,2000年撤鄉設鎮,毗雄河和毗雌河交匯於境內,國道214線貫穿全境。現轄11個村民委員會,75個自然村,170個村民小組,全鎮總面積207.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6383畝,農業人口人均占有耕地面積0.59畝,有總人口46676人,人口密度225人/平方公里,居住有漢、彝、白三個主要民族。

地理環境

寅街鎮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平均氣溫為16.2℃,海拔1659米,年降雨量750毫米,常年主導風向西南風,年平均風速為2.4米/秒。氣候溫和,土地肥沃,水量充足,適宜各類農作物生長,是彌渡縣有名的噸糧田,也是滇中現代化農業示範區。2005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28383.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59元,財政總收入239萬元,糧食總產17307噸,農民人均占有糧食370公斤。寅街鎮黨委、政府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在穩步推進烤菸、亞麻、乳業、蠶桑、無公害蔬菜五大支柱產業培植的同時,狠抓地方經濟發展,開拓市場,培育地方財源,發展地方財力,全鎮現有私營企業8戶,個體工商戶877戶,從業人員3180人,2005年鄉鎮企業營業總收入28880萬元。社會安定,人民安居樂業,經濟社會協調、持續、快速發展。

寅街鎮境內礦藏資源豐富,有鉬、銅、矽和取之不盡的石灰石、石英石、石膏、高嶺土,還有無窮豐富的西山煤炭資源。有大量可供燒磚制瓦的壤土及機制紅磚的頁岩和優質河沙、山沙等建築材料。彌渡縣龐威水泥廠建在寅街鎮觀音山村轄區內,東山建有30多個採石場,100多個石灰窯以及20多個石灰粉、石灰膏加工廠,源源不斷地向縣內及周邊縣市提供建築材料。

村鎮發展

寅街鎮地靈人傑、人才輩出,早在清代就湧現了龔渤、龔亮、龔錫鼎、師向忠、師範、師道南、李菊村等一大批文化名人,他們“生有文章驚宇內”。彌渡“文獻名邦”的美稱,有著他們不可磨滅的功勳。

今天,在這片文明古老的土地上,寅街鎮黨委和政府帶領全鎮人民邁出了新的步伐。全鎮水利道路交通網路四通八達,轄區內建有小Ⅰ型後海水庫,庫容量413萬立方米,中型栗樹營水庫,庫容量1760.37萬立方米,實現村村通公路,村村通電,閉路電視信號覆蓋率達46.2%。教育文化衛生各項事業發展迅速,現有初級中學2所,完全國小15所,中心衛生院1所,村級衛生所11個,地方文化事業空前發展,全鎮建有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個,文化室19個,文藝演出隊32支,龍獅花燈隊13支,民眾文體活動豐富多彩,2000年被命名為大理州文化先進鄉鎮。

寅街集鎮建設上不斷增加投入,多方籌措資金,硬化了主要街道,加強了集鎮環衛和綠化工作。鄉村集貿市場發展較好,現有寅街、大莊、武邑、下邑村、河東村、觀音山、勤勞小河口等7個集貿市場,極大地帶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隨著國家重點工程祥臨公路的開工建設及果河公路建設即將啟動,必將帶動整個地方經濟,解決更多的剩餘勞動力,增加農民勞務經濟收入。

寅街山

寅街山川秀麗、景致迷人,素有“天氣渾如三月里,風花不斷四時春”的美譽。勤勞智慧的寅街人民,世世代代耕耘著這塊沃土,用它們的聰明才智和勤勞雙手創造了家鄉獨特的人文景觀,建在唐代的香山廟和白雲寺現在已闢為公園,風景優美,氣勢雄偉。每年二月八為香山廟會,數萬人頭竄動,交頭跌足,熱鬧異常。每逢三元上旬的正月初九是白雲寺廟會,到此地遊玩可觀看“千頃梨花萬樹白,九重春色一庵雲”的迷人景致。還有萬樹松蔭的天目山,桃花繽紛,小溪潺潺,梯田層層,山茶吐艷,蓮花峰繞雲。建在茶馬古道上的西山林場,花果飄香,飛鳥啁鳴,牛羊成群,是休閒遊玩的好地方。還有朵祜的龍神祠,寅街村委會的大龍潭、三太子等也具有獨特的風景資源,發展旅遊業占有一定的優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