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左省杜拾遺》

《寄左省杜拾遺》

《寄左省杜拾遺》是作者岑參的作品之一。

 

詩詞原文

《寄左省杜拾遺》 《寄左省杜拾遺》
《寄左省杜拾遺》
岑參 
聯步趨丹陛, 分曹限紫微。
曉通天仗入, 暮惹御香歸。
白髮悲花落, 青雲羨鳥飛。
聖朝無闕事, 自覺諫書稀。

詩詞譯文

《寄左省杜拾遺》 《寄左省杜拾遺》
和你一起小跑著登上紅色的台階,隔著中書省、分屬辦公。早晨跟著 天子的儀仗入朝,晚上帶著御香回家。滿頭白髮哀傷花兒落下,羨慕在青雲中高飛的鳥兒。聖明的 朝廷沒有什麼過失、缺點。自己勸諫的奏章也少了。 

詩詞注釋

1、聯:同。
2、曹:官署。
3、天仗:皇家的儀仗。
4、惹:沾染。
5、闕事:缺失之處。
6、自:當然。

詩文賞析

杜拾遺即杜甫。岑參和杜甫在唐肅宗至德二年至乾元元年初,同仕於朝,岑參任右補闕,杜甫任左拾遺。拾遺和補闕都是諫官。他們既是同僚又是詩友,這是他們的唱和之作。詩人與友人同為朝廷諫官,每日過著死板、無聊的仕途生活,沒有為國為民做什麼,熬得頭髮都白了,心中苦悶、悲憤。朝廷沒有缺點,不用歸諫。看似讚頌,實則嘲諷。本詩寓貶於褒,隱晦曲折,抒發了詩人心中的鬱悶。

作者介紹

岑參(715-770),荊州江陵人,早年孤貧,博覽經史。岑參為盛唐著名的邊塞詩人,與高適齊名。其詩雄健奔放,想像奇特,色彩瑰麗,尤長於七言古詩。岑參善於寫景,在景物中寄寓豪情壯志,想像奇特,感情飽滿,推進了邊塞詩的發展。
唐代詩人。原籍南陽(今屬河南),遷居江陵(今屬湖北)。出身仕宦家庭。早歲孤貧,遍讀經史。
20歲至長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漫遊河朔。天寶三載(744)中進士。八載、十三載兩次出塞任職。回朝後,任右補闕、起居舍人等職。大曆間官至嘉州刺吏,世稱岑嘉州。後罷官,客死成都旅舍。岑參早期詩歌多為寫景、述懷及贈答之作。山水詩風格清麗俊逸,頗近何遜。但語奇體峻,意境新奇;感傷不遇,嗟嘆貧賤的憂憤情緒也較濃。如《感遇》《精衛》《暮秋山行》《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等。六年邊塞生活,使岑參的詩境界空前開闊,造意新奇的特色進一步發展,雄奇瑰麗的浪漫色彩成為他邊塞詩的基調。他既熱情歌頌了唐軍的勇武和戰功,也委婉揭示了戰爭的殘酷和悲慘。火山雲,天山雪,熱海蒸騰,瀚海奇寒,狂風卷石,黃沙入天等異域風光,也均融入其詩。代表作有《白雪歌》《走馬行川》《輪台歌》 。此外,他還寫了邊塞風俗和各民族的友好相處以及將士的思鄉之情和苦樂不均,大大開拓了邊塞詩的創作題材和藝術境界。岑參晚年詩歌感時傷亂,漸趨消沉。入蜀後,山水詩中添奇壯特色,但隱逸思想在詩中也有了發展。
岑詩的主要思想傾向是慷慨報國的英雄氣概和不畏艱難的樂觀精神;藝術上氣勢雄偉,想像豐富,誇張大膽,色彩絢麗,造意新奇,風格峭拔。他擅長以七言歌行描繪壯麗多姿的邊塞風光,抒發豪放奔騰的感情。唐人杜確編有《岑嘉州詩集》 ,後人集據此演變。今人陳鐵民、侯忠義有《岑參集校注》 。事跡見杜確《岑嘉州集序》《唐詩紀事》《唐才子傳》
【主要詩作】
《輪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別董大》、 《與高適薛據登慈恩寺浮圖》《寄左省杜拾遺》、 《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逢入京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