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

概述

宿州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的前身為中文系,是學校建制最早的系科之一。其淵源可追溯到宿縣地區師範學校的語文組。1977年學校改制成立宿州師範專科學校,在原語文教研組的基礎上組建中文科,開始招收中文專業大專班,學制為二年。1982年,學制改為三年。1984年中文科改稱中文系,設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1985年,按上級快出人才的要求,學制又改為二年;1991年,設中文文秘專業,學制二年。1993年,設房地產經營與管理專業,學制二年。1997年,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學制又改為三年。
2004年學校升本成立宿州學院,中文系的漢語言文學專業作為全校第一批升本的5個專業中唯一的文科專業,開始招收漢語言文學本科班,學制四年。
2005年,按統一要求漢語言文學教育專科專業改稱語文教育專業,學制為三年。
2007年8月7日,在原中文系的基礎上組建文學院,全稱為孟二冬文學院。2008年設新聞學專業,開始招收新聞學專業本科班,學制四年。2010年6月,文學院改名為文學與傳媒學院。

文學與傳媒學院院訓

文以明道,學以立人

師資隊伍

文學與傳媒學院現有專任教師3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講師19人、研究生畢業以上學歷26人、博士3人、在讀博士3人,職稱結構、學歷

結構和年齡結構都較為合理,形成了可持續發展的教師梯隊,具有較強的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教師獲得國家級獎勵者3人,獲得省級獎勵者5人。另外,還從北京大學、南京師範大學等國內著名高校聘請兼職專任教授3人。

專業介紹

漢語言文學(本科)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系統的漢語言文學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在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漢語言文學工作的套用型人才及中學語文教師。
主要課程:古代漢語、現代漢語、語言學概論、中國漢字學、中外語言學史、語言文字信息處理、漢語史、中國文化概論、中國古代文獻學、文學概論、馬克思主義文論、文藝心理學、美學、中國文學批評史、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選、中國古代文學史、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比較文學、基礎寫作、秘書學、新聞寫作、語文教學論等。
畢業去向:中等學校、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新聞單位。

新聞學(本科)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紮實、系統的新聞傳播理論基礎及熟練的新聞採訪、編輯、寫作、評論、攝影等專業技能的新聞學高級專業人才。
主要課程: 本專業核心課程為新聞學概論、傳播學概論、新聞採訪與寫作、新聞編輯、新聞攝影、新聞評論、新聞法規與職業道德。
畢業去向:新聞、出版、報刊、影視、網路傳播、媒介管理、企事業宣傳部門和黨政機關。

文化產業管理(本科)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質,有較強的學習和研究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在文化產業管理方面具有紮實的理論知識和職業技能,掌握文化產業的經營特點和運作規律,了解國家文化產業的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熟悉中西方文化理論及西方文化產業的管理運營模式,了解國內外文化產業發展趨勢,掌握文化、經濟、經營管理、大眾傳播等多方面知識,能夠在文化產業管理機關、文化企事業部門特別是會展業和企業從事文化藝術管理、文化產業經營、文化市場運作、文化項目策劃、文化經紀、貿易、諮詢的套用型、複合型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文化經紀與實務、文化市場行銷、文化創意與策劃、文化投資學、文化項目管理、文化產業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等。
畢業去向:文化產業管理機關、文化企事業部門、新聞單位、企事業宣傳部門和黨政機關。

語文教育(專科)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漢語言文學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現代語文教育技能,能夠勝任中學語文教學或文秘、新聞等文字工作的實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現代漢語、古代漢語、語言學概論、文學概論、馬克思主義文論、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選、中國古代文學史、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外國文學、基礎寫作、美學、秘書學、新聞寫作、語文教學論等。
畢業去向:中等學校、企事業單位、新聞單位。

文學院現任領導

院長:孟方 黨總支書記:蔣宗霞
副院長:李月雲 黨總支副書記:王紹衛

學生社團

春風文學社 孟二冬精神研究會 採薇閣 弘義武術協會

學生雜誌

《青春風》

考研率

2009年考研達線率78%
2010年考研達線率85%

優秀學子部分展

(因各種原因,不能全面,見諒!不斷更新…):
孟二冬 林凌 周剛 王永德 周有斌 陸紅穎 胡正偉 李丹 朱曉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