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警戒線

2012年8月11日,清華大學今年的黨員新生赴校報到,這也拉開了今年新生報到的序幕。與以往不同,今年清華大學在報到區外設定“警戒線”,家長一律只能線上外等候,新生必須帶著材料獨自登記入學。

原因

每年的九月,都能看到那些送孩子來校的家長,也能看到他們臉上的那種幸福與興奮。大多數的家長,他們坐上長途汽車火車,肩扛背背,只為與孩子一起分享那份榮耀與幸福。從這個角度看,家長送孩子上學,並不應遭受過多的苛責。

新聞里說,在清華大學新生報到處,上午最早報到的是從新疆阿克蘇遠道而來的余清鵬,他父親將他送到校外就趕火車回家了。為何不讓父親在清華看看,享受一下這份榮耀與幸福?送子千里,過門而不入,這又是怎樣的悲哀?這樣的新生獨自報到,真的有意義嗎?

在《失去靈魂的卓越》一書中,哈佛大學哈佛學院前任院長哈瑞·劉易斯提到大學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把有依賴性的年輕人培養成為有智慧的成年人”……培養學生獨立精神無疑是重要的。但需要指出的是,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學生的獨立精神,也不是一次獨自報到所能培養出來的。

新生是否獨自報到,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學教育能否一以貫之地培養學生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更為重要的是,社會會傳遞給孩子什麼樣的價值觀、人生觀與世界觀。這些,才是“把有依賴性的年輕人培養成為有智慧的成年人”的關鍵。

國外做法

曾經,一個孩子上學兩三個家長陪同報到的現象,引起了輿論的廣泛質疑,認為這是“溫室花朵”的表現,是對“小皇帝小公主”的溺愛,客觀地說,如此質疑,並非空穴來風,但也並非就是絕對的真理。

不妨看看美國大學的做法——如何對待家長和新生的。據報導,每年美國大學新生報到時,許多家長都會“護送”孩子到學校,而且家長會在學校“逗留”幾天。學校不光服務學生,也服務家長。相比我們對家長“護送”的“厭惡”,能發現什麼呢?

有關研究表明,家長的參與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減少逃學率和建立良好的學習態度等。這也從側面驗證了美國的教育理念:教育是學生、家長、老師以及全社會緊密合作和共同努力的結果。相比之下,清華大學設“禁區”擋家長就呈現出了我們的教育短板。

思考

客觀地說,中國的家長可能是世界上最關心子女學習的家長。但是,時至今日,這種關心依舊停留在把子女當作是自己的“私有財產”,而沒有上升到維護權利的高度上來。也正是這種差距的存在,導致了家長“護送”在國外是權利,在我們是“溺愛”的尷尬。清華大學設“禁區”擋家長就是畫蛇添足甚至是南轅北轍,因為這是以家長無法參與學校教育為前提的,是在“鼓勵學生獨立”名義下對家長權利的剝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