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小說]

《家》[小說]
《家》[小說]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家》是巴金的代表性的長篇系列小說,2003年5月1日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介紹

長篇小說《家》以20年代初期中國內地城市四川 成都為背景,真實地寫出了高家這個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爛、潰敗的歷史。作品中的高家是中國 封建社會和家族制度的縮影。從表
巴金-家 巴金-家

 面看,高家“一家人讀書知禮、事事如意”,家庭內部尊卑有序,禮法森嚴;但實際上,在這個大家族中處處都充滿著激烈的爾虞我詐和勾心鬥角。為了爭奪家產,陳姨太、克安、克定等打著維護家族榮譽和高老太爺的招牌,耍盡了花招。他們先是鬧“鬼”,嚇死了老太爺,接著又鬧“避血光”,害死了瑞珏;他們很清楚是軍閥混戰,導致商場被毀,但卻硬逼覺新賠償股票的損失,並且在老太爺屍骨未寒時大鬧分家。除此而外,這個封建大家庭揮霍奢侈的寄生生活,還造就了一代整日只會揮霍無度,過著窮奢極欲糜爛生活的“敗家子”,這在高家“克”字輩人物身上顯得尤為突出。如高老太爺最喜歡的五兒子克定,不但嫖、賭、抽大煙、玩小旦樣樣精通,而且還騙取妻子的金銀首飾去當賣,在外面私設公館,蓄妓取樂。

 

人物線索

《家》巴金小說 《家》巴金小說

 小說發展的主要線索是圍繞高家長房覺新、覺民、覺慧三兄弟的愛情,展開了高公館內以高老太爺為代表的封建專制統治勢力對青年一代的迫害和新舊兩種思想鬥爭的描寫。覺新本是個有理想的聰慧青年,因高老太爺想早抱重孫,讓他成婚。覺新本與表妹梅芬戀愛,由於姨媽反對,加上兩人八字不合,不能相配。最後由父親用抓閹辦法,決定與不相識 的瑞珏成婚。這樣戀愛三方都陷入痛苦之中。不久梅芬抑鬱而死。覺民、覺慧比大哥接受了更多的新思想,也更具有反抗精神,覺民不服從高老太爺的指婚命令逃婚在外,與志同道合的表妹琴自由戀愛,取得了勝利。覺慧愛上了善良純潔的奴婢丫頭鳴鳳,高老太爺卻把17歲的鳴鳳送與60歲的豪紳馮樂山“做斜,致使鳴鳳投湖自殺。從此,覺慧更加仇恨這個家庭,萌發了離家出走成家庭“叛徒”的思想。高家第二代克安、克定又私蓄娼妓,變賣家產,賭博閒蕩,致使高公館坐吃山空,露出分崩離析的征 兆。高太爺在絕望中死去。服喪期間,陳姨太以“血光之災”為由,把瑞珏趕到城外一座破房裡生產,結果雲兒出生,瑞珏卻葬送了性命。一系列殘酷的打擊使覺新對自己“不抵抗主義”的孱
弱態度有所省悟,更使覺慧鼓足勇氣,憤而出走。高家在沉沒,而新一代在崛起。

創作背景

巴金的一生就是與封建專制進行不懈鬥爭的過程。1931年長篇小說《家》(當時以《激流》之名在上海《時代》雜誌連載)的誕生,標誌著巴金小說一個重要領域――表現自己熟悉的封建家庭生活――的開拓,《家》的成功為巴金小說擺脫幼稚,邁向成熟積累了重要經驗。1938年和1940年,巴金又繼續順著《家》的情節發展線索,陸續寫成了《春》《秋》,並將這三部長篇合稱為《激流三部曲》。這三部小說一開始並沒有總體構思,寫作時間先後的間隔很長,每部作品又各有其獨立的結構,但在寫作過程中又兼顧到各部相互關照,所以是整體統一的長篇系列小說。

巴金
巴金
 

巴金是三十年代寫中長篇小說"三部曲"的專家,而激流三部曲則是他的三部曲中的三部曲:規模最大,影響最著。新文學問世以來,以揭露舊家庭舊禮教為題材的創作很多,但以長篇系列小說形式和如此浩大的規模(整部長篇小說長達104萬字),對封建家庭崩潰過程做系統深入描寫的,《激流三部曲》還是第一次。 

巴金的《家》是一本幸運的書,僅在1949年以前便出了三十多版,銷行數十萬冊。此後,到1978年,僅北京一地就印行15次,它還先後三次被改編拍攝成電影,亦曾被改編成話劇、越劇、粵劇 等。 

"激流三部曲"寫的是一個潰敗的封建大家庭悲歡離合的歷史,這部小說的創作,曾受到左拉的長篇小說《盧貢家族的命運》和曹雪芹《紅樓夢》的影響,但是又有著自己的特點。巴金原打算在《家》中寫一個舊式大家庭的衰敗的歷史,寫了六章之後,他所摯愛的長兄自殺,這給巴金極大的刺激,他把自己所感受到的黑暗社會的壓迫和反抗清緒,集中向舊家庭發泄,虛構了一樁樁血案,更加義無反顧的攻擊專制主義。他認為舊家庭所代表的專制制度,扼殺了包括他長兄在內的一切青年的幸福。這種反抗與破壞的情緒轉化成為《家》的激進的風格。這種批判性的激進的主題是《家》在三四十年代所以能產生積極而巨大影響的主要因素之一.

歷史意義和價值

《家》是巴金的代表作,是他長篇系列小說《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中最成功的一部,也是現代文學中描寫封建大家族興衰史的優秀長篇。它深刻揭示了封建專制主義和封建家族制度的特徵、弊端和罪惡,指出了它必然滅亡的命運,是抨擊封建專制制度的一座豐碑。 
《家》中的故事發生於“五四”前後,當時中國社會正處於一個風起雲湧、激烈動盪的歷史轉折時期。背景是中國當時還很封閉的內地——四川成都。那裡有一個官僚地主階級的大家族——高公館,公館中除了老太爺,還有五房分支。小說主要以長房中的三兄弟:覺新、覺民、覺慧的故事為經,以各房以及親戚中的各種人物為緯,描繪出一幅大家族生活的畫面,集中展現了封建大家族生活的典型形態,也真實地記錄了一個封建大家族衰落、敗壞以至最後崩潰的歷史過程。新文學問世以來,以揭露舊家庭舊禮教為題材的創作很多,但以長篇系列小說的形式和如此浩大的規模,對封建家族在現代逐步走向崩潰過程做系統深入描寫的,《家》以及《春》《秋》還是第一次,在現代文學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小說寫了覺新、覺民、覺慧兄弟三人不同的思想性格和生活道路,寫了幾對年輕人——覺新與錢梅芬、李瑞珏,覺民與琴,覺慧與鳴鳳之間的戀愛、婚姻糾葛,寫了他們不同的遭遇;寫了學生請願,覺慧被關禁閉,兵變驚亂,鳴鳳、梅芬、瑞珏相繼慘死,覺民逃婚,覺慧出走……通過這些故事,作家批判的鋒芒不僅指向舊禮教,更指向作為封建統治核心的專制主義,其所描述的戀愛婚姻悲劇的真正意義,也不只是主張自由戀愛,而是喚醒青年“人”的意識,啟迪與號召他們與封建家庭決裂。在作者看來,覺慧與婢女鳴鳳的戀愛悲劇,覺新與錢梅芬、李瑞珏之間的婚姻悲劇,其根源都在於他們追求幸福愛情、婚姻的願望與封建禮教以及封建專制發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是舊的家族所代表的專制制度,扼殺了他們的幸福和生命。巴金寫這部小說,目的在於他要以筆為武器,對這個“垂死的制度”,喊出“我控訴”: 
我寫《家》的時候,我仿佛在跟一些人一同受苦,一同在魔爪下面掙扎。我陪著那些可愛的年輕生命歡笑,也陪著他們哀哭。我一個字一個字地寫下去,我好像在挖開我的記憶的墳墓,我又看見了過去使我的心靈激動的一切。在我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我就常常被逼著目睹一些可愛的年輕生命橫遭摧殘,以至於得到悲慘的結局。那個時候我的心由於愛憐而痛苦,但同時它又充滿詛咒。我有過覺慧在他的死去的表姊(梅)的靈前所起的那種感情,我甚至說過覺慧在他哥哥面前所說的話:“讓他們來做一次犧牲品吧。”一直到我在1931年年底寫完了《家》,我對於不合理的封建大家庭制度的憤恨才有機會傾吐出來。所以我在1937年寫的一篇“代序”中大膽地說:“我來向這個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I’accuse(我控訴)。”我還說,封建大家庭制度必然崩潰的這個信念鼓舞我寫這部封建大家庭的歷史,寫這一個正在崩潰中的地主階級的封建大家庭的悲歡離合的故事。我把這個故事叫做《激流三部曲》,《家》之後還有兩個續篇:《春》和《秋》。 

在巴金眾多的小說中,由《家》、《春》、《秋》三部長篇組成的《激流三部曲》,是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一部巨製。其中,第一部《家》不僅是巴金文學道路上樹起的第一塊豐碑,也堪稱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優秀的現實主義傑作之一。
《激流三部曲》的創作過程長達十年。第一部寫於1931年,以《激流》為題,從當年4月18日起,到第二年5月22日止,斷斷續續地在上海《時報》上連載了一年多,1933年5月出版單行本時,作為《激流》之一改題《家》。《春》的寫作從1936年開始,在《文季月刊》上連載了十章,後因刊物停刊而中止,直到1938年2月才寫完,單行本同年4月出版。《秋》是1939年7月至1940年5月一氣寫成的,這段時間每晚寫五、六個小時,邊寫邊送印刷廠付排,5月初結稿,7月即出書。
以自己生活過十九年的封建大家庭為素材,寫一部控訴舊家庭的罪惡,展現自己的社會理想的系列小說,在巴金的心中醞釀了多年。
在現代文學史上,揭露封建制度的弊害,是許多作家所關注的一個重要主題。但是,象巴金這樣曠日持久地堅持表現這一主題的作家並不多,象《激流三部曲》這樣從內部對封建家庭作集中而又深刻的成功描寫的大型作品,更是罕見。撕開封建家族制度虛偽的面紗,顯露它吃人的本質,並明確揭示它“木葉黃落”的窮途末路,是巴金對於中國現代文學的一個特出貢獻,也是《激流三部曲》最傑出的思想意義所在。
《激流三部曲》不僅展現了封建家庭內部的罪惡和腐配、傾軋和迫害,還著力表現了青年一代在“五四”新思潮影響下的覺醒和對封建勢力的不妥協鬥爭,滿懷激情地歌頌了他們叛逆封建家庭、封建制度的革命行動。
《激流三部曲》是本世紀二十年代國中國社會變動的一份珍貴的藝術記錄。作為向封建勢力討還血債的檄文和鼓舞青年掌握自己命運的號角,它對於三、四十年代許多知識青年衝出舊家庭的藩籬,走向革命,起到啟蒙的作用。直到今天,它仍激動著許多中國的和外國的青年的心。
凝聚著巴金的經歷和感情的《激流三部曲》,是巴金在堅實的生活基礎上進行藝術創造的結果。題材的熟悉,感受的深切,愛憎的鮮明,為巴金得心應手地發揮自己卓越的藝術才能,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在三部曲中,真摯濃烈的愛憎感情,隨著流暢而充滿抒情氣質的文字跳蕩,以生活中熟悉的人物作根據塑造的那些藝術典型,鮮明生動,對客觀現實的細緻描繪,構成一幅幅真實感人的生活畫面。這部巨著的成就,標誌著巴金現實主義創作的新高度。

印數最多的小說

一代文學巨匠巴金的長篇小說《家》,已成為中國印數最多的小說。這是人民文學出版社總編室主任王海波透露的。  
  據上海《文匯報》報導,王海波日前在上海舉行的紀念巴金《家》出版75周年學術研討會上說,截止到今年9月底,該社出版的《家》各種版本累計印刷90次,總數達到437萬餘冊。加上1982年四川人民出版社的20萬套“巴金選集”中包含了《家》,《家》的實際印數已達457萬冊,超過《紅樓夢》,成為中國文學史上印數最多的小說。 
王海波說,緊隨《家》之後,《紅樓夢》的印數是443萬冊、老舍的《駱駝祥子》約406萬冊、魯迅《吶喊》約255萬冊。 

巴金主要作品


長篇小說
激流三部曲《家》[小說]  | 《春》[巴金小說]  | 《秋》
愛情三部曲《霧》 | 《雨》 | 《電》
抗戰三部曲《火》 | 《馮文淑》 | 《田惠世》 
人間三部曲之一《寒夜》[巴金小說]

中篇小說
人間三部曲之二、三《憩園》 | 《第四病室》

其他
《春天裡的秋天》 | 《滅亡》 | 《死去的太陽》 | 《砂丁》 | 《萌芽》[巴金作品]
《新生》[巴金小說]  | 利娜

短篇小說
《英雄的故事》 | 《明珠和玉姬》 | 《電椅》 | 《抹布》 | 《將軍》[巴金作品]  | 《神·鬼·人》
《沉落》 | 《發的故事》 | 《小人小事》 | 《李大海》

散文集
孔老二罪惡的一生》 | 《海行》 | 《旅途隨筆》 | 《點滴》 | 《生之懺悔》 | 《短簡》 | 《控訴》
《夢與醉》 | 《感想》 | 《龍·虎·狗》 | 《廢園外》 | 《旅途雜記》 | 《靜夜的悲劇》 | 《願化泥土》
《華沙城的節日—波蘭雜記》 | 《大歡樂的日子》 | 《堅強的戰士》 | 《友誼集》 | 《讚歌集》
《傾吐不盡的感情》 | 《賢良橋畔》 | 《大寨行》 | 《控訴集》 | 《十年一夢》 | 《再思錄》 | 《無題》 
《懷念》 | 《納粹殺人工廠—奧斯威辛》| 《慰問信及其他》 | 《煙火集》 | 《生活書局在英雄們中間》
《序跋集》 | 《憶念集》 
傳記憶作《巴金自傳》 | 《憶》 | 《隨想錄》


文學譯著

《科學的社會主義》 | 《麵包略取》 | 《獄中與逃獄》 | 《薇娜》 | 《人生哲學:其起源及其發展》 

《為了知識與自由的緣故》 | 《一個賣魚者的生涯》 | 《蒲魯東的人生哲學》 | 《前夜》 | 《丹東之死》 

草原故事》 | 《秋天裡的春天》 | 《過客之花》 | 《自傳》 | 《獄中記》 | 《俄國虛無運動史話》 

《門檻》 | 《夜未央》 | 《告青年》 | 《一個家庭的戲劇》 | 《叛逆者之歌》 | 《父與子》 

遲開的薔薇》 | 《處女地》 | 《散文詩》 | 《快樂王子集》 | 《回憶托爾斯泰》 | 《回憶屠格涅夫

草原集》 | 《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說集》 | 《往事與隨想

理論  《無政府主義與實際問題》(合著) | 《從資本主義到安那其主義》 | 《談契河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