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王好射

宣王好射

讀音:xuān wáng hào shè宣王好射,說人之謂己能用強弓也。其實所用不過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試之,中關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悅之,宣王之情,所用不過三石。而終身自以為九石。豈不悲哉?三石實也,九石名也。 宣王悅其名而喪其實。選自《漢書 · 尹文子》

基本信息

字詞理解

1 好:喜歡,愛好 。

2 說:同“悅”。高興,喜歡。

3 之:助詞,無實意。

4謂:說。

5 己:自己。

6 其:指齊宣王。

7 嘗:曾經。

宣王好射宣王好射

8 過:超過。

9 石:重量單位,一石為一百二十斤。

10 以:把。

11 示:給......看。

12 左右:手下的大臣。

13 皆:都。

14 試:嘗試。

15 引:拉弓。

16之:代這把弓。

17中關:關,同“彎”,指拉滿弓。中關,指弓半滿。

18 而:表承接

19 止:停止。

20 不下:不少於。

21其:同“豈”,還有。

22 孰:誰,哪一個。

23 是:這。

24之:代指左右的話;的

25 情:實情。

26 而:但是。

27 終身:一生。

28 豈:難道。

29 悲:可悲。

30 實:實際。

31 名:名義。

32 強:強弓,硬弓。

譯文

齊宣王愛好射箭,喜歡別人誇耀他能夠拉開強弓,其實他使的弓只用三石的力氣就能夠拉開了。 他把這張弓交給左右的人傳看。身邊的人都試著拉,但只把弓拉到一半,就裝著拉不動的樣子,恭維地說:“這張弓沒有九石的力氣拉不開。除了大王以外,誰還能夠使用這張弓呢?” 齊宣王聽了非常高興。

其實,齊宣王使用的弓不過三百多斤,可是他卻一輩子以為自己能拉一千多斤的弓。這難道不是悲哀嗎?三百多斤是真實的,一千多斤是徒有其名,齊宣王喜歡的是徒有虛名,而失去了真實的水平

點評

齊宣王使用的弓力量不過三石,但一輩子都自認為用的是九石強弓。為什麼呢?齊宣王好恭維,有其自身的弱點,一也;周圍多阿主的人,二也;天下直士太少,不能勝過阿主的小人,三也。作者不由得感嘆橫生:“數”,一語道出此乃造成雍塞君主的規律性現象。

文章雖短小,行文布局自有巧妙。齊宣王左右嘗試拉弓,用一“皆”字,引述左右小人的話,又用一“皆”字,由此見得小人之眾,為下文“世之直士,其寡不勝眾”暗暗伏脈。左右小人說“非王,其孰能用是?”阿諛欺主,聲態全出。而下文“非直士其孰能不阿主”,句式復疊,跌出直士陪襯,文意更見完足,驅辭造語,無不如意。

用弓事小,可以喻大,由雍塞之君到亂國之主,實在僅僅一步之遙。文末作出“故亂國之主,患存乎用三石為九石也”的結論,簡練精悍,相當有力量。這篇短文在今天看來也不乏深刻的教育意義。

(曹大民)

啟示

1、好大喜功的人,必然是務虛名而不講求實際,本欲欺世盜名,反落得被人所欺。

2、一個人如果只喜歡聽奉承的話,就不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

3 、一個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知己知彼,洞察秋毫,百戰不殆。

作者介紹

尹文(約公元前360—前280年),齊國人。戰國時代著名的哲學家。與宋鈃齊名,屬稷下道家學派。他們的思想具有調和色彩,對後期儒家思想有深刻影響。尹文於齊宣王時居住在稷下,為稷下學派的代表人物。他與宋鈃、彭蒙、田駢同時,都是當時有名的學者,並且同學於公孫龍。公孫龍是當時有名的名家,能言善辯,“白馬非馬”為代表性的論點,以詭辯著稱。尹文的學說,當時很受公孫龍的稱讚。

聯想

<宣王好射>中宣王和他屬下的言行讓我們聯想到安徒生童話中《皇帝的新衣》 里的皇帝和大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