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釀酒

客家釀酒

客家釀酒是指我國客家人釀酒的方法。

製作方法

客家釀酒客家釀酒
先將優質糯米浸泡後撈起蒸熟,再倒入清水沖冷,將藥研末(酒餅)調冷水均勻地淋於其間,裝入酒罈中壓實,中間做一小“酒井”,加蓋保溫兩晝夜,就可見酒娘滲出於酒井中,此時將清水倒入壇中浸泡一天,撈出酒渣,把酒水倒入小口酒罈中加蓋密封,過三四天后就製成了。
娘酒香甜可口,度數在10-20度左右,客家婦女坐月子時愛用娘酒沖雞蛋花喝,具有補血和保健作用。
梅州的娘酒主要有兩種,紅色的是用黑糯米釀成的,黃色的用白糯米釀成

營養價值

幼學瓊林》中記載:“其味香芬甜美,色澤溫赤,飲之通天地之靈氣,活經絡之神脈,尤適健身養顏之益也。”喝娘酒是客家人的普遍習俗,到了喜慶節日,客家人則更喜歡拿娘酒來款宴賓朋。

食品用料

蒸娘酒頗講究“山味”、“土味”。娘酒的主要原料糯米以剛脫殼的糙米為最好;水要用古井水;酒餅以江西、福建寧化的土酒餅為上;連清洗酒缸、酒瓮也不用洗潔精,而是用客家地區隨處可見的“布驚葉”來清洗。其工序並不複雜。每年秋冬時節,客家主婦會先把酒缸、酒瓮、大鍋等蒸酒器具用“布驚葉”泡洗乾淨,把糯米燜熟,涼透,然後把“酒餅”(曲藥)研碎調冷開水均勻撒在糯米飯上拌勻,倒進酒缸里發酵,加蓋並保溫三天,每天加入適量的古井水,即見酒井中滲有酒釀。客家娘酒的最後一道工序是將米酒從酒糟中過濾出來,裝進小瓮中,加入紅曲,用草皮封好,埋入燃有暗火的火堆中炙上好幾個小時。這樣,不但可以使酒質更加醇厚清香甜美,而且可以保留更長時間。舀酒釀於鋁製壺中,兌水燉開,即俗之所稱“水酒”也。

食品文化

客家人好酒更好客,石壁人用錫制酒壺裝酒,一壺有三斤左右,一般人只能喝一斤上下,此酒醇香、爽口,喝到一定量時,酒意微微,臉上放光,五臟六腑似溫水沐過,暖烘烘、熱融融的.飄飄然然有一種說不出的愜意。

粵北客家地區,客家人家家戶戶幾乎都精熟於釀製用糯米發酵而成的“客家娘酒”,因此村中家家戶戶少不了酒瓮、酒缸,曬在庭前院後。逢年過節,婦女們在自家的灶頭和院子裡做客家娘酒。農家人常常說:“釀酒做豆腐,無人敢稱老師傅。”即便做了幾十年黃酒的師傅也不敢大意。而婦女們也喜歡拿出來比較手藝,如果誰家的酒做酸了,會遭到笑話。以前“客家娘酒”都是作為客家婦女坐月子時的滋補品、“客家娘酒”燉雞,客家人叫雞子酒。當小孩子出生三天后,親友要喝“三朝酒”,滿月喝“滿月酒”,一歲喝“周歲酒”,成年結婚上轎前喝“暖轎酒”,喜宴喝“完婚酒”,年老壽辰時喝“生日酒”。每逢這個時節,婦孺老幼也禁不住小酌幾口酒。

客家人除了自飲娘酒外,還把它當作禮品。在婚禮中娘酒是女方回贈男方的禮品,女方把自家釀製的娘酒和其他禮品一起用扁擔挑送,俗稱“送酒擔”。如果客家人生了孩子,婆家要備一壺娘酒、一隻公雞、一掛鞭炮,送往女方家裡報喜。

如今客家娘酒不僅成為客家人春節喜慶日子飯桌上必備飲品,更作為禮品贈送親朋好友。

相關拓展

相關拓展

 娘帝生的食用方法:

客家釀酒客家釀酒

1:用適量的雞肉(豬腰、雞蛋),少許生薑切絲,放進鍋里熱炒,加入娘帝生煮開後飲食,味道可口、香甜,是調養身體的傳統食法。

2:倒入適量的娘帝生於杯中,兌入冰凍雪碧或可樂,順口、清爽,是享受的一種飲法。

3:用適量生薑切片放入娘帝生,加熱到90℃-95℃(請勿使酒煲溢),此時酒香四溢,淺斟慢飲,別有一番滋味。另外,娘帝生性慍,海鮮性冷,有專家建議食用海鮮請飲用糯米酒中和。

相關條目

飲食 烹調 客家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