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女孩

客家女孩

客家女孩指的就是客家這個漢族民系的女孩,又稱客家女,或客家女人、客家女性等。客家女性的生活背景一直以來就有所不同,她們從來都肩負著兩重重擔(既要負責耕作又要打理家務)。舊時,客家男性主要以讀書經商為正業,這樣就導致了男性勞動力的大量缺乏,於是,料理家中內外、哺育孩子、孝敬老人等任務都落到了女人身上。

解讀客家

客家,是一個具有顯著特徵的漢族民系,是漢族在世界上分布範圍最廣闊、影響最深遠的民系之一。聚居在廣東梅州河源、惠州、深圳、韶關等縣市,福建、江西、台灣、四川廣西湖南部分地區,分布約120餘縣。先世居黃河流域,西晉末年(4世紀初)、唐代後期(9世紀末)因戰亂大批南下。1270年代南宋滅亡後又遷至贛、閩、粵等地。自稱“客家”或“來人”,以區別於當地人。客家話是漢語方言之一,保留較多古漢語音韻。山歌別具風格。客家人在聚居地區保持自己習俗傳統,婦女均天足,參加勞動生產,不受封建陋習約束,勇於進取。近代,太平天國之亂失敗後,不少客家人被迫分散在更廣闊的地區,有的轉徙台灣、香港,或僑居南洋一帶。
客家的起源存在多種說法,主要的有客家中原說和客家混血說。客家中原說認為客家主體構成為來自中原的移民,而客家土著說則認為“客家共同體,是南遷漢人與閩粵贛三角地區的古越族移民混化以後產生的共同體,其主體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古越族人民,而不是少數流落於這一地區的中原人”。從兩宋開始,中原漢民大舉南遷,經贛南、閩西到達梅州,最終形成相對成熟的、具有很強穩定性的客家民系。此後,客家人又以梅州為基地,大量外遷到全國乃至世界各地。“客家四州”為嘉應州(現梅州)、贛州汀州(現閩西八縣)、惠州

客家女孩

顧名思義,“客家女孩”就是“客家”這個漢族民系的女孩。客家女性的生活背景一直以來就有所不同,男耕女織,男人負責重體力勞動,女人負責家中手工類較輕的勞作。這自古就是天經地義的事,而客家的女性卻從來都肩負著這兩重重擔,這個異常情況的主要導致原因是因為,客家男性主要以讀書經商為正業,在清朝的某段時期更是傾巢而出,這樣就導致了男性勞動力的大量缺乏,很自然的料理家中內外、哺育孩子、孝敬老人這些事情都落到了女人身上。這種一肩承擔的局面也磨練出了,客家女性勤勞、堅強、果敢、能幹等等的讓人敬佩的品質。“客家女孩”這一名詞也就從客家女性的這些優良品質和人們對客家女性的敬意與欽佩中漸漸在輿論中登場了。

生活背景

客家女性從古時候就有別於一般族群的女性,在那個大多數女人都裹小腳的時代,她們就崇尚天足(放棄裹小腳,讓腳自由生長)不受封建陋習的約束,勇於進取。辛勤勞作。那時客家人的經濟是相當貧瘠的。由於重男輕女的思想在當時人們的心中已經是根深蒂固。
客家老人們一直都把生女孩認為是一個賠本的買賣,他們覺得女孩是賠錢貨遲早是人家的人,遲早是要送出去的。從而產生了一系列對女孩不公平的待遇。比如童養媳,客家女孩在很小的時候就被父母許給人家,當童養媳,這在客家嚴重缺乏勞動力的當時,對男方來說就意味著增添了一個勞動力。童養媳也就變相的成為了另類的長工。更有甚者客家人因為經濟貧瘠孩子取媳婦比較困難在孩子還沒有誕生的時候就預備了一個女孩當媳婦。這也就是俗話說的“待郎妹”代郎妹的命運是很悲慘的,如果說童養媳是命運的俘虜,那么“待郎妹”就是命運把玩的一個玩笑,他們的未來都是渺茫的,因為他們的“未來”都沒有誕生。只是一個有特殊意義的勞動者罷了。在這樣一個艱苦,不公,惡劣的情況下,客家女性慢慢的被磨練成了一群“鐵一般的女人”。
當然時代在變遷,生活在改善,現在的客家女性的命運已經不在像以前那樣那么悲慘了,但是希望客家女的優良品質能夠永垂不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