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州白龍公園

宜州白龍公園

宜州白龍公園位於宜州市城北的龍江北岸,距城中心約1公里。白龍公園(亦稱人民公園)修建於1951年。位於市區北面,面積785畝。其中水面積10畝,綠化覆蓋率為45.61%。會仙山位於白龍公園內,亦稱北山。石峰聳峙,狀若雄獅,登山極目,市區景物盡收眼底。宜州八景之首的“會仙遠眺”即指此。自唐代始即為遊覽勝地。

基本信息

發展歷史

白龍公園 白龍公園

明崇禎十一年(1638)徐霞客入境旅遊考察,踏勘白龍洞、龍隱洞等37處山洞與江河,歷時30天,對境內景觀讚美不絕。登會仙山(北山)雪花洞俯瞰城區時,寫下“俯瞰旁矚,心目俱動。忽幽風度隙,蘭氣襲人,奚啻兩翅欲飛,更覺通體換骨矣。”會仙山風景區1984年被闢為白龍公園。最佳旅遊時間是春(3月到5月)、秋(10月至12月)兩季。

園先後建成公園大門、山谷祠、會仙亭、翼王亭及劉三姐、徐霞客塑像等,修建了都宜忻游擊隊革命烈士陵園,修築公園圍牆1000米,開闢公園面積420畝。1988年3月自治區人民政府把白龍公園列為廣西風景名勝旅遊區。1990年4月24日,國家教委主任李鐵映等參觀白龍洞和山谷祠,並在山谷祠書寫山谷詩句“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陽樓上對君山”。

主要景點

會仙山

山頂有鳥型巨石一方,呈展翅狀,明刻“騎雲”二字,石前平台原建有“齊雲閣”,峭壁上刻有“極高明”三大字,為郡人明代參將李霽所題。有清雍正年間(1723~1735年)慶遠(宜州在宋朝曾置慶遠府)知府徐嘉賓的述職碑。還有天池、甘泉。

會仙山亦稱北山。北山聳峙,壯若雄獅,登山極目,可將遠近景觀盡收眼底,為宜州八景之首,稱“會仙遠眺”,自唐代始為遊覽勝地。山頂有鳥型巨石一方,呈展翅狀,明刻“騎雲”二字,石前平台原建有“齊雲閣”,峭壁上刻有“極高明”三大字,為郡人明代參將李霽所題。有清雍正年間慶遠知府徐嘉賓的述職碑。今山頂建有電視差轉台。還有天池、甘泉等。

白龍洞

白龍洞位於會仙山南面山腰,因洞中有一條似身披鱗甲、乳白色的石龍而得名。分上下兩洞,上大下小,小洞有草書“白龍洞”題額,大洞有楷書“雲深”巨鐫。崖峰聳立,高接雲天,老樹枯藤,遮壁覆崖。洞中道路平坦,盤曲數里,乳石千姿百態,任人名狀。洞內有題額為“供養釋迦如來住世十八尊者五百大阿羅漢聖號”石刻碑,碑高200厘米,寬110厘米,刻羅漢名號518位,還刻有佛教故事畫一幅,落款為“大宋元符元年八月秋日清信第子龍管記”。也就是說,它刻於宋元符元年(1098年),比《江陰軍乾明院羅漢尊號石刻》早36年,是全國現存的五百羅漢名號碑刻中最早的。

1860年,石達開回師廣西,駐軍慶遠。當時正值春季,山清水秀,草木爭妍。石達開率領部屬遊覽白龍洞時,看到石壁上湖南人劉雲青的一首五言律詩,於是詩興大作,當即步韻,和詩一首:

挺身登峻岭,舉目照遙空。

毀佛崇天帝,移民復古風。

臨軍稱將勇,玩洞羨詩雄。

劍氣沖星斗,文光射日虹。

石達開吟罷,同游的文武大員一一步韻奉和。這些詩有的盛讚白龍洞"岩洞高千丈,登臨萬象空"的勝景;有的謳歌太平義軍"旌旗紅耀目,將士氣如虹"的軍威;有的抒發革命者"長嘯千山應,報國一心雄"的豪情。事後,將上述各人詩作及石達開寫的詩前序言一併刻於白龍洞外東側的石壁上。詩刻高108厘米,寬145厘米。刻石平滑,詩文為楷書,清秀工整,刻工精湛,是至今全國所發現的惟一的一塊太平天國詩文石刻。

太平天國失敗後,一切文物都被清王朝毀掉,而石達開題壁詩獨能保存,全靠當時位老廟祝冒著危險機智保護下來。他在詩刻處燒火做飯,讓火煙燻黑詩刻,避免了清官府的洗劫,直至1905年,辛亥革命先驅者之一的張魚書發現了詩刻才得以恢復詩的原樣。1963年,詩刻被列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重點保護文物。

1638年.中外著名的大地理學家徐霞客遊覽白龍洞,對洞內外的奇觀勝景作了翔實的記載。白龍洞隨著《徐霞客遊記》的問世而聞名四海。

1986年,宜山縣委、縣人民政府決定建設以白龍洞為中心的白龍公園。這一決定得到全縣人民的支持。據不完全統計,三年間全縣集資六十多萬元建設白龍公園。經過幾年建設,增建了富麗堂皇的公園大門,栩栩如生的劉三姐駕鯉魚雕塑,古色古香的山谷祠,以及掩映在綠樹叢中的翼王亭、霞客亭、會仙亭等等。

山谷祠

山谷祠位於白龍公園內的會仙山(北山)南麓,現存的祠是於1985年新建的,原祠毀於70年代。

黃山谷,名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人稱黃山谷。23歲中進士,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詩人。出自蘇軾門下,又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與秦觀、晁補之、張來合稱“蘇門四學士”,其書法與蘇軾、米芾、蔡襄被稱為“宋四家”。曾任過國子監教授、校書郎、國史館編修官、神宗實錄檢討官。因遭當朝權臣忌恨,於崇寧三年(1104年)被貶謫至宜山(即宜州)羈管。在宜山居住的一年多時間裡,他不但關心農民生產,也關心百姓疾苦,為民眾看病找藥,為求字者寫字,為求學者傳授知識。於次年(60歲時)九月三十日病逝宜山“小南門”戌樓上。

現祠為古式建築,重檐挑角,琉璃瓦面。祠內正中牆上嵌山谷自畫像碑,並陳列字畫30多幅,反映了山谷先生羈留宜山期間的生活史實,祠後有山谷先生衣冠墓。

白龍湖

白龍公園 望仙坡南麓是白龍湖,湖水澄碧。據宋人王象之《興地記勝》載,宋名將狄青曾駐望仙坡,見坡下湖邊一群牡羊頗似龍形,故稱湖為白龍湖。湖岸翠竹掩映,垂柳搖曳。湖心有小島,島西的九曲橋和島北的三孔月橋將島與湖岸相連。湖面的遊艇,或競渡藍天下,或徜徉綠蔭中,亦成一景。

園內有鎮寧炮台、白龍湖、九曲橋、湖心亭、白龍餐廳、兒童遊樂園、金魚場、地下冰室、烈士紀念碑等。北宋皇佑年間(1049~1054)邕州太守陶弼為紀念狄青、余靖、孫瀉,在此建“三公祠”。後人又增加蘇緘、王守仁、莽吉圖三人,改為“六公祠”。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兩廣巡閱使陸榮廷為守衛南寧及其家鄉武鳴,拆六公祠建鎮寧炮台,架設大炮一門,射程12,000米。

進園後順著141級台階登上望仙坡頂,能見到一座巨石砌就的二層環形城堡,這就是舊桂系軍伐陸榮廷所建的鎮寧炮台。炮台上安置著一尊1890年製造的德國克魯伯大炮,炮台座腳有一古碑廊。登上炮台既可俯瞰宜州城全貌,勾起一縷懷舊幽思。

旅遊信息

景區(景點)門票:¥8元(市價)

交通:通往旅遊景點的交通工具以汽車為主,在固定上下車點都可以見到,票價不高。不過有時有非法經營的班車,這種車一般車況不好,最好不要乘坐。如果是私家車出行,景點處都有泊位。不過在當地用摩托很方便,而且很多家庭都有。另外,有定期遊輪開往臨江河景區下梘河,坐遊輪可以看到沿江其他一些觀光項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