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遠二龍虞姬墓

初唐李泰的《括地誌》記載:“虞姬墓在濠州定遠縣南六十里,長老傳云:項羽美人冢也”。 宋代樂史所著的《太平環宇記》曰:“虞姬墓在定遠縣南六十里”。 《明一統志》卷七沿承此說:“虞姬墓在定遠縣南六十里,俗稱‘嗟虞墩’”。

定遠虞姬墓位於縣城南30公里處二龍回族鄉境內,墓地為一大土堆,橢圓形,頂呈三瓣,高6丈,占地約9畝,百姓稱為“嗟虞墩”,史志記為虞姬墓。墓上生長著一種令人欣賞的花,高約80厘米,莖直立、葉對生、夏季開花,鮮艷如血。人一接近,莖葉搖擺,似美人翩翩起舞,這就是“虞美人草”。 公元前202年楚漢戰爭,項羽在垓下被圍,四面楚歌。夜突圍後帶800騎南馳渡淮,至陰陵與漢兵又是一場惡戰。其愛妻虞姬為不拖累霸王揮劍自刎,項羽來不及帶愛妻屍體,只好懷揣姬首,一口氣跑到東城西邊(今二龍回族鄉),又被追兵包圍,項羽自度不得脫,無奈何只得埋姬首,泣別,突圍直奔烏江。初唐李泰的《括地誌》記載:“虞姬墓在濠州定遠縣南六十里,長老傳云:項羽美人冢也”。宋代樂史所著的《太平環宇記》曰:“虞姬墓在定遠縣南六十里”。宋代祝穆所著的古代地理總志《方輿勝覽》卷四八也說到虞姬葬處,然而又記錄了身首分葬的傳說:虞姬冢在定遠縣南,今宿州也有墓,相傳是靈壁葬其身,此葬其首。《明一統志》卷七沿承此說:“虞姬墓在定遠縣南六十里,俗稱‘嗟虞墩’”。靈壁縣《重修虞姬墓碑記》曰:定遠之南,亦有姬墓,彼葬其首,此葬其身……。”
兩千多年過去了,項羽與虞姬忠貞不渝的愛情故事令世人嘆惋,這一悲壯史實被無數文人墨客傳誦。宋蘇軾詩云:“帳下佳人拭淚痕,門前壯士氣如雲。倉皇不負君王意,只有虞姬與鄭君。
1991年虞姬墓被定遠縣政府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正在申報中。定遠虞姬墓,歷史文化品位和知名度高,旅遊開發價值大,現當地政府已將水泥道路修至墓旁,並規劃200畝土地期待有識人士前來投資開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