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論

虛假的我認為真實是虛假的,因此真實是真實的。 而正因為我們亦是虛假的,因此真實是真實的。 虛假的我認為虛假是真實的,因此虛假是虛假的。

定義論為自我中心主義基礎發展出來的理論,與客觀自我中心主義相類似。定義論認為一切由自己定義,因此一切只在自己的意識中存在,而不是真實存在。

定義論對“我”的定義

套入定義論的基本問題,“一切由自己定義”,就會得到,“我”是由自己定義出來的。如果根據“我思故我在”,當“我”想到自己存在與否的問題時,就已經確定了“我”的存在。但定義論定義“我”時重新使用了對世界的定義。“我”感覺到自己,就像“我”感覺到世界一樣。而感覺是源自思想的,因此“我”是“我”的創造物。由於這造成一個無法論證的迴圈,所以定義論對“我”有更嚴格之定義:
最深層的“我”是“真實的我”,這是抽象而不能被思考的,所以不會出現推理迴圈。
和“真實的我”相對的,就是“思想的我”。“思想的我”是我們所能理解最深層的自己,其分類可參照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與超我分類。而正正因為“思想的我”是能夠被理解的,因此“思想的我”已落入虛假的一部份。
“思想的我”靠感覺支配“我的肉體”,因而令“我”和物質世界發生聯繫。
而“我”是由“我”定義的,根據不同的定義就變成,“思想的我”是由“真實的我”定義的。定義論對“我”的定義亦否定了“我思故我在”的想法,因為“我思”是指“思想的我”,而“我在”是指存在的我,亦即“真實的我”,兩者之間的分別在“我思故我在”被忽略了。

真實和虛假

定義論指出一切都是虛假的,而真實則是由虛假對比推測出來的。由於定義論確立了“我”是虛假的,而虛假的“我”是無法思考真實的,所以有了以下結果。
虛假的我認為真實是虛假的,因此真實是真實的。
這是根據負負得正的原理而推理出來的,從結論反向證明了前提的正確。因為我們理解不了真實,因此我們認為真實是虛假的。而正因為我們亦是虛假的,因此真實是真實的。從中國蘇軾的詩句中,這叫作“不識盧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而就世人所沉淪在虛假世界中這情況,可以用以下句子表達。
虛假的我認為虛假是真實的,因此虛假是虛假的。
我們在虛假的世界中,是虛假的一份子,所以無法直接理解真實。對於真實的理解,只能有兩個方法,其一為理解虛假從而對比真實,其二為找出虛假從而推測真實。而真實以外的一切對於真實來說,是以下情況。
真實的真實認為虛假是虛假的,因此虛假是虛假的。
這裡值得思考的是,對於真實來說,一切都是虛假的。這含有濃厚的泛虛假主義色彩。

與虛擬世界假說

虛擬世界假說是形上學的假想情況,以定義論和自我中心主義為基礎來解釋世界如何被創造和神的問題。最重要的內容是,“神就是自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