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道口群

官道口群

官道口群(Guandaokou Gr)是河南省地質局所命名的,它的特徵是為一套淺海相碎屑岩-碳酸鹽岩建造,很有歷史意義。富含微古植物和疊層石。總厚1950~5440m。與下伏熊耳群不整合接觸。地層廣泛分布於豫西盧氏、靈寶、欒川等縣,並西延至陝西洛南地區。

地層名稱:官道口群

地層名稱(英文):Guandaokou Gr

階代碼:Jx

地區代碼1:18

命名:

1981年河南省地質局區調隊命名。命名地點在豫西盧氏縣官道口地區。

沿革:

現稱官道口群由下而上包括高山河組、龍家園組巡檢司組杜關組馮家灣組。歸屬中元古代晚期,與薊縣系對比。1959年秦嶺區測隊首次系統研究該套地層,並劃分四個岩組(龍家園、巡檢司、杜關和馮家灣)。1962年河南地科所稱“南天門群”,並改“岩組”為“組”。1965年陝西省區測隊,將石門—潘河—馬超營斷裂以南的現官道口群名為白玉溝群和香子坪群。爾後河南省第三地質隊(1975~1978)將上述斷裂兩側地層統一命名四個組(見有關組的敘述),稱“下欒川群”。1976年金守文稱之為“洛河群”或“伊河群”。邱樹玉等(1982)稱“洛南群”(包括洛峪口組)。1981年河南省區調隊並組為群,稱官道口群,歸屬中元古代。1987年翦萬籌等改洛峪口組為“石莊組”並提出官道口群可與薊縣系對比。

特徵:

主要為一套淺海相碎屑岩-碳酸鹽岩建造。富含微古植物和疊層石。總厚1950~5440m。與下伏熊耳群不整合接觸。地層廣泛分布於豫西盧氏、靈寶、欒川等縣,並西延至陝西洛南地區。

備考:

南天門群、下欒川群、洛南群、伊河群、白玉溝群、香子坪群均系官道口群的同物異名,已予廢棄。

編撰者:張鵬遠

作者1:邱樹玉

年份1:1982

作者2:翦萬籌

年份2:1987

系名:中元古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