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利率

由一國貨幣管理當局或中央銀行所規定的利率。官方利率是指政府金融管理部門確定的利率,也稱法定利率,是相對於市場利率(由市場供求關係決定的)而言的,基準利率是法定利率的一種,在我國主要指中央銀行基準利率。

利率介紹

利率又稱利息率。表示一定時期內利息量本金的比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按年計算則稱為年利率。其計算公式是:利息率= 利息量 / 本金
利息率的高低,決定著一定數量的借貸資本在一定時期內獲得利息的多少。影響利息率的因素,主要有資本邊際生產力或資本的供求關係。此外還有承諾交付貨幣的時間長度以及所承擔風險的程度。利息率政策是西方巨觀貨幣政策的主要措施,政府為了干預經濟,可通過變動利息率的辦法來間接調節通貨。在蕭條時期,降低利息率,擴大貨幣供應,刺激經濟發展。在膨脹時期,提高利息率,減少貨幣供應,抑制經濟的惡性發展。

利率的種類

各種利率是按不同的劃分法和角度來分類的,以此更清楚的表明不同種類利率的特徵,按計算利率的期限單位可劃分為: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按利率的決定方式可劃分為:官方利率、公定利率市場利率;按借貸期內利率是否浮動可劃分為:固定利率浮動利率;按利率的地位可劃分為:基準利率與一般利率;按信用行為的期限長短可劃分為:長期利率短期利率;按利率的真實水平可劃分為:名義利率實際利率;按借貸主體不同劃分為:中央銀行利率,包括再貼現、再貸款利率等;商業銀行利率,包括存款利率、貸款利率、貼現率等;非銀行利率,包括債券利率、企業利率、金融利率等;按是否具備優惠性質可劃分為:一般利率和優惠利率
利率的各種分類之間是相互交叉的。例如, 3年期的居民儲蓄存款利率為4.95%。這一利率既是年利率,又是固定利率、差別利率、長期利率與名義利率。各種利率之間以及內部都有相應的聯繫,彼此間保持相對結構,共同構成一個有機整體,從而形成一國的利率體系

利率決定理論

馬克思的利率決定論是建立在對利息的來源和本質準確把握的基礎上。馬克思揭示,利息是貸出資本資本家借入資本的資本家那裡分割出來的一部分剩餘價值,而利潤是剩餘價值的轉化形式。利息的這種質的規定性決定了它的量的規定性(利息的這種質的規定決定了它的量的規定),利息量的多少取決於利潤總額,利息率取決平均利潤率。馬克思進一步指出,在平均利潤率與零之間,利息率的高低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利潤率;二是總利潤在貸款人和借款人之間進行分配的比例。這一比例的確定主要取決於借貸雙方的供求關係及其競爭,一般來說,供大於求時利率下降;供不應求時利率上升。此外,法律、習慣等也有較大作用。馬克思的理論對於說明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的利率決定問題具有指導意義。
西方的利率決定論大都著眼於供求對比關係的分析,認為利率是種價格。其分歧在於什麼樣的供求關係決定利率。如馬歇爾的實際利率論就強調非貨幣的實際因素——生產率和節約在利率決定中的作用。生產率由邊際投資傾向表示,節約用邊際儲蓄傾向表示。投資量是利率的減函式,儲蓄是利率的減函式,利率的變化則取決於投資量和儲蓄量的均衡點;凱恩斯的貨幣供求論認為決定利率是貨幣因素而非實際因素。貨幣供應是由中央銀行決定的外生變數貨幣需求取決於人們的流動性偏好,當人們的流動性偏好增強則傾向於增加貨幣持有數量,因此利率是由流動性偏好所決定的貨幣需求和貨幣供給共同決定的;可貸資金論綜合了前兩種利率決定論,認為利率是由可貸資金的供求決定的,供給包括總儲蓄和銀行新增的貨幣量,需求包括總投資和新增的貨幣需求量,利率的決定取決於商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共同均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