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坡村

官坡村

官坡村位於河南盧氏縣官坡鎮政府所在地,全村共有13個居民組525戶1846人,現有耕地734畝,村兩委班子共有5人組成,村支部共有黨員45名,2000年被省委組織部命名為“五好村支部”,2002年被鎮黨委評為“雙帶致富示範村”。

基本信息

河南盧氏縣官坡村

官坡村位於河南盧氏縣官坡鎮政府所在地,全村共有13個居民組 525戶1846人,現有耕地734畝,村兩委班子共有5人組成,村支部共有黨員45名,2000年被省委組織部命名為“五好村支部”,2002年被鎮黨委評為“雙帶致富示範村”。
該村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按照抓黨建促發展的要求,積極實施黨員先鋒工程,一是抓好村兩委班子自身建設,努力從思想、工作、作風、紀律各方面做到嚴格要求,與時俱進;二是抓黨員隊伍建設,認真落實三會一課制度,實施“兩個培養”,即把農村致富能手培養成入黨積極分子,把黨員致富能手培養成“雙強”村幹部。共培養入黨積極分子5名,發展新黨員3名;三是抓先鋒工程的選題立項,全村共確立二類項目 4個,三類項目35個,黨員參與率達80%。該村結合實際,把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集市貿易作為支部實施黨員先鋒工程項目的主要內容,實行村兩委幹部牽頭抓,廣大黨員參與乾,有力地促進了全村經濟的蓬勃發展。全村共種植菸葉250畝,種植中藥材150畝,發展代料食用菌15萬袋,建成核桃基地200畝,全村農業收入可達到120萬元,第三產業收入180萬元。

鍾祥市冷水鎮官坡村

官坡村位於鍾祥市冷水鎮西南方向,三面環山,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一直是中國紅軍的革命根據地,現在依然是軍事重區。

革命老區與軍事重區

官坡村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一直是中國紅軍的革命根據地,官坡村擁有三面環山的地利,因此一直以來官坡村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官坡村由三尖山,北山,泰山包圍,山上仍然還有革命時期的碉堡21處,烈士墓群1處。官坡村的山尖山腳下有軍用飛機場一處,飛機洞12處,至今仍然駐紮一個師左右的空軍部隊。

旅遊業

①重點旅遊區。全村共有全省2A級景區1處(老虎洞)、全省1A級景區2處(鴨子山、洞錢山水庫)、全省農業旅遊示範區一處(飛機洞恆溫雙孢生產)、青龍洞山莊。
②主要風景區開發情況。
青龍洞山莊:總投資50餘萬元,以革命年代防空洞為基礎設施,開發觀光、餐飲、娛樂休閒等項目,為都市達人休閒勝地、戶外拓展之不二選擇。
老虎洞。總投資200萬元;目前已投入50萬元,具備了一定接待能力。
鴨子山。總投資78萬元,已完成投入30%,目標是建成集高科技農業觀光、水上遊覽、歡樂休閒等為一體的旅遊度假避暑勝地。
洞錢山水庫。總投資1800萬,已完成投入900萬元。 目標以建成水上遊覽、科普教育、會務接待、歡樂休閒等為一體的旅遊度假避暑勝地。

農業與自然資源

山羊已成為該村的特色產業,養殖規模已達到8萬隻,年出欄山羊達3萬隻.現已成立了山羊養殖協會,建成了三大養殖基地,一個人工授精站及一個山羊交易市場,年出欄波爾山羊150隻,南江黃羊5000隻,年雜交改良山羊2萬隻.
該鎮利用得天獨厚的飛機洞恆溫條件發展雙孢生產,共籌資40萬元,製作了1萬平方米的營養料,鋪設了1萬平方米的菇床,預計年產量可達50萬斤,收入可達100萬元.
本村擁有一個人工水庫(洞錢山水庫),年產鮮魚0.9萬噸,具有發展名特優養殖所需的水體條件.
本村的自然資源石灰石非常豐富,以石灰石起家村民帶動其它村民共同富裕的模式已經形成。石灰石窯洞9處,總資產達3000萬。

交通業

該村地理位置十分優越,離荊襄高速公路、207國道僅10公里,距黃金水道江漢碼頭僅4公里,省道皂當路橫穿全村,將村區及漢江、207國道連為一體,新建的長荊鐵路橫貫東西,水陸交通十分發達.該村基礎設施齊全。

人口

該村由11個隊組成,其中以官村九組人口最多,該村有580多戶人家,人口有2000多人,其中余姓在本村是一大姓。

雲南省保山市隆陽區板橋鎮官坡村

村情概況

該行政村隸屬 隆陽區板橋鎮,地處板橋鎮東北邊,距板橋鎮政府所在地7公里,到鎮道路為彈石路,交通
方便,距區17公里。東鄰柴河村,南鄰金雞鄉,西鄰馬王村,北鄰小永村。轄官坡、阿章壩、棕家山等5 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462戶,有鄉村人口1983人,其中農業人口1981人,勞動力1015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509人。
全村國土面積8.69平方公里,海拔1900米,年平均氣溫15.5℃,年降水量966.4毫米,適合種植大麥、小麥、烤菸、蠶桑 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929.2畝,人均耕地0.47畝,林地6082.5畝。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 89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247元。該村屬於其他,農民收入主要以農牧業、工資性收入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929.2 畝(其中:田700.3畝,地 228.9 畝),人均耕地0.47畝,主要種植大麥、小麥、烤菸、蠶桑等作物;擁有林地 6082.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05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畝,主要種植泡核桃 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106 畝,其他面積4999.7畝。有石材、耐火泥等資源。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話四通,無路燈。全村有402戶通自來水,有60戶飲用井水,有202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43.7 %)。有462戶通電,有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405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0%和 87.7%);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5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47戶(分別占總數的32.9%和 31.8%)。
該村到鎮道路為彈石路;進村道路彈石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0.03公里,距離集貿市場7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5輛,拖拉機74 輛,機車40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554畝,有效灌溉率為59.6%。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4戶;裝有太陽能農戶41戶。全村有7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有7個自然村已通路;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7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8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33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